如何用哲学安慰人生(用哲学的观点看待挫折)?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面对苦难该怎么办?最好的方法是:把它踩在脚下,化悲痛为动力,下面是哲学诗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如何用哲学安慰人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同程度的苦难,一个人一点没有遇到苦难是不可能的,世上没有这种绝对的幸运者。既然苦难无可避免,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正确化解或克服呢?
事前不敢想象,事到必须忍受,过后不堪回首。这是有人对苦难给我们留下的感受的阐述和理解。非常精准的道出了苦难的含义。
每个人都得面对苦难,包括死亡,此时人们往往把苦难看做痛苦的根源,认为是消极的,是否定的,但其实不然,苦难对于部分人来说,并非完全消极和否定,因为它可以激发我们沉睡的灵魂,让灵魂在痛苦中觉醒。苦难使人深刻,但得分人。有些人面对困难,丝毫无惧,甚至把它踩在脚下,予以鄙视,君不见,历史上有多少在苦难中崛起的英雄。而有的人就不行,他们害怕苦难,大的苦难一旦来临,就被打趴打怕了,再也不敢正视世界。
一位哲人说,外部的事件或灾难在可怕,但是如果没有震动灵魂,没有把灵魂给惊醒,那还不算是真正的苦难。真正的苦难能震醒灵魂,让痛苦处于生机盎然的状态,这种苦难就具有精神价值,从某个意义讲,它是积极的,富有疗救意义的。
平日里我们忙于工作和日常琐碎,很少有时间思考自己走过的路,当遭受苦难或厄运时,我们停了下来,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反观自己,与外物拉开距离的机会,于是我们开始反思人生,开始回到自己。于是对人生也会有一种新的审视的眼光和视野。因此我们说,逆境启迪智慧,困难是觉悟的起点。一个历经坎坷而仍热爱生活的人,他胸中一定隐藏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从苦难和痛苦中提炼出的法宝。
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提高我们的心境和人格。面对苦难,有些人退缩了,把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全部丢弃,而有些人却迎难而上,在苦难的废墟上开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每个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变,对痛苦和苦难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将转变为什么样的人,进而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在面对巨大的苦难和痛苦时,有人不仅承受了,而且以一种坚忍高贵的姿态昂然站立,他的人格就会被放大,在这个过程中,人格和精神实现了飞跃。
面对无可逃避的厄运和死亡,绝望的人彻底绝望了,变得腐朽和堕落。而那些勇敢的人却站立着,并且用艺术、哲学、宗教的方式寻求安慰。于是,在艺术中他们实现了自我,在哲学中他们找了慰藉,在宗教中寻得了人生之真谛,在安宁的内在世界找了精神的避难所。
二战时,有个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都惨死在了这里,但他凭借着对苦难的战胜和超越活了下来。在承受巨大困难和精神痛苦的过程中,他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后来还把这种理念认识写成了一本书《自卑与超越》,传播分享给更多的人们。他说:以尊严的方式承受困难,面对苦难,这是人类实实在在的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
结语:
每个人都最终要面对最后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重压,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的成就。经历苦难,但没有被苦难压倒,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给予我们的尘世荣耀。
用哲学的观点看待挫折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听着卡耐基引述的故事:
“芝加哥某大公司的总经理,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向沙特拉博士求医。
“正在说话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医院有事找博士。他马上处理,刚放下话筒,另一部电话又响了,只好离席去接电话,又是很紧急的事,不久,又有位同事找博士征询对某一重病号的处置意见。博士只好把客人干晾在一边长达十分钟之久。当博士向总经理先生致歉时,奇迹出现了。
“总经理回答说:'没关系,没关系!'医生,从你的身上我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病根。回公司后,我将立刻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对了,临走前,可否让我看一下你的办公桌抽屉?”
“博士打开抽屉,里面只有一些纸笔之类的事务性用品,而且少得可怜!患者疑惑地问道:'你未处理完的文件呢?未回的信函呢?'博士说:'全都办完了!'”
“六个星期后,那位总经理盛情地邀请博士到他公司参观,他完全变样了,全身上上下下没有一点儿不适之处。他特地打开抽屉,对博士说:'以前,我有两间办公室和三张办公桌,抽屉里堆满了未处理的文件,但既无暇也无心去处理它们。自从和你作一席谈之后,我即将那些旧文件或报告书,全部作了清理。现在,我只用一个办公桌,工作一来立即处理,绝不拖延积压。所以,现在我已全无因延滞工作而带来的紧张感和烦恼。”
卡耐基的讲述引起了听众的沉思,他又适时地向学生们布置了下次的作业,也就是第二项原则:
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去处理。
第一天上课,卡耐基让十多个学生讲一讲他们的工作后,告诉大家一个实例:
“从一文不名到佩普索.兰特公司的董事长,查尔斯.拉克曼仅用了十二年时间,他认识到了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养成早上五点起床的习惯。他认为,清早最适于思考,他利用这段时间仔细筹划一天的计划,并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去处理,所以要成为领导者你就得学会这点,并且做到,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这时,有一位老者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我叫HP..赫威尔,提任美国铁路公司的董事。每次召开董事会,我们都要空耗大量的时间,结果审议了多数议案,但大部分未解决。会后,我们每人都抱一大堆报告书回家再研究。
“后来,我建议同事们一次只审议一个议案且必须当场作出结论。结果,在实施了我的建议后效果非常明显,一切皆可按预定计划顺利处理,再也不会留下任何尾巴,回家后也不必为公事费神。”
他接着充满自信地说:“根据我的经验判断,卡耐基先生要交给大家的第三个原则应该是——面临问题时,当场解决症结或重点,决不拖延。”
卡耐基满意地点点头,并大大赞誉了赫威尔先生。然后,他又说:“我要说的第四个原则是学习组织化、代理化、管理化。”
“许多企业家都不懂得(或不放心)将事务委托他人执行,事无巨细一揽全包,一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无暇思考事情的轻重缓急,终日处于紧张、焦躁、烦恼不安之中,长此以往,可能会'英年早逝'或者患上别的毛病。”
“的确,委事以人是不容易的,可分层负责是不可缺少的。经营大事业的人,如果不学会组织化、代理化、管理化,终将会心力交瘁。如果你们留心一下每天报纸的讣告,你们就会感到,不学会组织化、代理化、管理化,对人的身体是极大的伤害,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
卡耐基在课程中不知不觉地给学生们输入了管理教育的内容,他的方式不是那种机械地输入一些管理原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卡耐基发现,这种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方式启发了课堂里的每一位学生。人们也普遍认为无拘无束和热忱是"卡耐基课程"的最大特色,上课不必反复地背诵,更不需要做笔记。
“卡耐基课程"不仅在纽约、华盛顿盛行,而且,还被推销到费城、底特律、亚特兰大、达拉斯等大城市,遍布全美各地,普遍地受到们的欢迎。
这个时候,卡耐基发觉自己完全成了一个领导者,他开始有了很多吩咐或者命令,有了社交场合的应酬,尽管他不习惯于此。这个时候,他开始研究人际关系,试图为学员们找到一套到处受人欢迎的方法。在这期间,他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他所得到的朋友,就比一个要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交的朋友还要多。
为此,他动员属下的老师给那些知名人物写信,每一封信都收集大约一百五十名学生的签名。并且,在信中说,自己知道那些人很忙,忙得无法准备一篇演讲,因此附上一些问题请他们回答,没过多久,很多著名的小说家、政界要人纷纷来到"卡耐基课堂"发表演说。
后来,卡耐基深有感触地谈到这些,说,"行动比言语更具有力量。当那些大人物来时,我给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并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因为我深知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一样能[奇+書*网QISuu.cOm]带给人们温暖;记住对方的名字并把他(她)叫出来,等于给对方一个很巧妙的赞美。”
卡耐基因课程遭到非议,最终离开了青年会;同样,卡耐基在克服了暂时的挫折后,又通过他的课程确立自己的事业,并且越干越好。二 卡耐基课程的有效性及影响力
卡耐基不断地战胜困难,逐步确立了"卡耐基课程"的训练特色和内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愿意接受卡耐基的训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卡耐基课程的有效性是非常明显的。正因为如此,卡耐基课程的影响力也遍及全世界各地。
如果有一个训练班能象卡耐基课程一样成功,那必定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教育哲学作为基础,促使它获得成功,而绝不可能是运迫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