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心是真善 四边总结陈词
各位老师、同学,评委及对方辩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此次辩论赛,现在请允许我代表我方陈述小结我方的观点:“善心是真善”。古语有云:“善由心生。怀善必昌,怀恶必殃:人有善心,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有恶心,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什么是善心?善心就是“好心肠”。善心是善行的思想根源和前提,意志决定行动,有了善心,再有了一定的条件和能力,也就是时机成熟了才会有真正的善行。心善,付诸于实践,故成善行;心不善,何来真正的行善?有“善行”而没有“善心”,则有目的或者是为了名利而行善,此假善也。正如某些政客所谓的善行只是“向上爬”的工具,是攀登仕途的阶梯,这些不是出自于善心的善行,不是真善。善行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善心是根本,心是因行是果,欲行真善要从有善心做起,没有善心的假善行是很可怕的。善心是真善的崇高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善心是真善的核心而善行仅仅是表达善心的一种媒介和载体。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善心体现了一种社会价值,社会认同的是善心,真善的传承需要善心:雷锋精神之所以得到社会的认同是因为一颗善心而不是由于他为别人缝过多少双袜子。其次,善心是真善,由善心引发的善行是真正的善行,有些人行善未必是由善心,正如美国在攻打伊拉克时为伊拉克人民发放粮食,这能说是善行吗?它的居心和目的是令人叵测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经济能力也各有差异,很多情况下就是我们有善心但是没有能力去行善的时候,难道说那不是真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善心导致的善行是真善,有些善行掩藏在恶行的外表之下,所以说善行未必是真善,有真和假之分,徒有其表而不具善心那就是伪善、假善。而善心则不同,作为人性伦理中一种优良的品质,是意志和精神的体现,是善行的思想根源。如果有善心而没有能力去行善,那也是真善!综上所述:善心是真善。可喜的是,如今善心多起来了,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这更让我们看到:是善心令整个世界更加美丽,善心是真善!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二、辩论:善心是真善还是善行是真善
菩萨心是指一切都是从心来发,有心才有行为。
行善是表现,善心是本质。善心通过行为表现。有善心不能表现出来行为,说明不了有善心。
三、我要参加辩论赛,辩题是'善心是真善',帮忙提供下资料。好吗?谢谢
善心是真善
首先,我们要明白,行动,是在心的指导下。
行动,是有善意和非善意之分的,举个例子,我热心照顾一个无子女的老人,不管四季如何更替,我始终如一。这是个善行,大家不否认吧?然而,我这样照顾这个老人,是别有企图的——想讨好老人,骗取他的信任,在他去世后,得到他不菲的遗产!很明显,这样的善行不是真善!现在到处都有人在打着救死扶伤的幌子在骗钱,如果不看到现象的本质,就会颠倒黑白。
善心——注重个人内心修为,以慈悲为怀,哪怕没有善行让大家看到,但是有善心的人不会做恶,至少是不会危害他人和社会。善心是真善
我支持正方。我认为善心是人的本性,本性善良的人才会为人不恶。而善行可以说是人的一次次善良行动,做善行的人但不可保证在有损自己利益的情况之下做出恶行来危害他人,就象毒枭危害了千千万万人之后,赚了钱又去救济人一样,你说这样的善行可赞吗?还有的做了对不起他人之事后,用善行去补偿,这也仅仅是出于一种无奈的善行,这种善行能接受吗?所以说,善心是其根本,有其善心其人也善,相信有机会善良的人肯定会做善事的,并且至少不会去危害他人,做损人利己的事。
善心是真善
没有善心的人,他不会做出善行,他的行为导致了好的结果并非他本意。
是的,社会上有很多人做善事,他们的行为确实是善的体现,但是我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的东西蒙蔽。行为的直接结果很重要,但是隐藏在下面的用心更重要。
所以,没有善心,行为的善,是不足以说明是真善的。
善心真善
善心是真正的善,是本能的善行。一个有善心的人不可能不去做善事,哪怕是举手之劳的善行,但他却是发自内心,无需回报的。而有的善行只仅仅是一次善意的行动,并非发于自内心的善行,不是发自内心的善行,必有所图。善心才是真善
首先,善心源自真心,源自内心,源自根本,有善心才会行善事,没善心何来善行?有善心,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表现他的善行.意识决定行动,有善心自有善行.
其次,真正的善行是以善心为前提条件的,真正的善行必需以善心为基础,善行是善心的一种表现形式.
最后,社会上不是有假善吗?看起是善行,但他的目的和出发点不是为了行善事,而是为了达到某个不可告人的目的,或为了名利,其行为是一种欺骗,是伪善,是更丑恶的.但他的善行往往掩盖人的眼睛,遮人耳目,其实并非真善.
所以,善心才是真善.
我想补一个前提:善心是真善,如果善心包括“善良的心灵”/“善良的想法”,同时联想到生活中的案例,这正反方就有些难于划分。从哲学观点上探讨,善心属形而上,精神的东西,善行属形而下,实际的看得见的。如此说来,善良的心灵必然产生善行;而善良的想法则不一定了。
善心善行/恶心恶事都要受社会及其道德制约。但从哲学的观念上讲,道德标准并不一定建立在约定俗成的评判之上,也不一定全盘归入社会道德的规则,迅速变化发展的现实,人们对于道德的衡量尺度不能绑死在社会约束之上,道德首先应归入到个人的良知意志以及生命意识的框架之内,然后才会生发出社会是否认可的意义,从而形成新的道德规范。
所以,我们须说到道德的问题。举例子说说,如果我在火车站,看到一个女人提着沉重的包,我立时想上前帮她提,但她拒绝了。这就是社会让我的善心不能兑现于善行,并且觉得难堪;如果我在大马路边看到一位乞讨的老人,走到他身边时我不会多想,多少给他一点,然后不经意地走开,没有看着是行善积德,只觉得应该这样心里才舒坦。如果把善心视为善良的心灵,则善心是真善,如果把善心视为善良的想法,则非真善,因为它至少没有形而下的作为,且善的想法多是过滤了的善,而发自心性良知的善,往往更直接更彻底更贴近现实,更符合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