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形容北京话?

一、形容北京话?

北京话其实就是全国认可的普通话,也有北京地方方言,有外地人也听不懂,

二、北京话缩写?

答:中央电视台叫垫儿台

大家好我是鹿晗叫大猴儿卵

西红柿炒鸡蛋叫胸是炒鸡蛋

老师好叫老日好

不好吃叫抱吃

必胜客叫病客

什刹海叫十大海

711叫敲~

没有叫喵~

北京话2.0

姆家做的胸是炒鸡蛋套吃,

虽然胸是爆吃,

但鸡蛋沾上胸是的汤儿,

套吃。

翻译版:

我家做的西红柿炒鸡蛋特好吃,

虽然西红柿不好吃,

但是鸡蛋蘸上西红柿的汤,

特好吃。

三、关于北京话的歌?

老北京,老谁小谁,迷失北京,工体北,京气神儿,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国安永远争第一,宣武永存,我在北京城,钟鼓楼,南城,北京残阳

四、北京话有哪些特点?

【阅读提示】

这篇答案的语言和推理过程都会非常绕,说实话正是这样绕来绕去的推理和复杂的模型让我“放弃”了学习一年的社会语言学专攻心理语言学。不过社会语言学还是很有意思的,它对我思维发展的影响让我终生受益。

谢不邀。北京话的特点我专门写过论文,得了A。这里主要照搬一些学术界已经有的研究和我自己的实验结果。

北京方言的语音特点中有三点是学界研究比较多的:儿化,吞音和大舌头。

儿化,又叫rhotacization of syllable finals (音节末尾儿化),和吞音,又叫 lenition of the retroflex obstruent initials (音节开头卷舌音/tʂ/, /tʂh/ and /ʂ/的弱化) ,一起被称作"smooth operator" variables (直译为"京油子"音位变体);大舌头,又叫interdental realization of dental sibilants (舌尖前塞擦音/ts/, /tsh/ and /s/ 的齿间发音),被称作"ally saunterer" variable (直译为"胡同串子" 音位变体) 在Qing Zhang (2005, 2008) 中被深入研究。

Zhang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展开了调研,调研对象分别是在北京外企和国企中层及以上管理层的北京职员。在专栏

言语行为与身份建构——社会语言学的第三思潮 - 宏树酒馆 - 知乎专栏

中我着重讲到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第三浪潮:在语言实践活动 (linguistic practice) 中,语料不再是被动地反映社会文化属性,相反,实践者用附带有社会文化含义的语言材料 (通常是语音的) 来主动地构建个人身份,塑造个人形象;而这些语料在一次次的语言实践和身份构建中,其附带的社会文化含义会不断地流动变化。

张采用Bourdieu理论中有关语言市场 (linguistic marketplace) 和语言资本 (linguistic capital) 的论述 (Bourdieu, 1977; 1991),论证了【在开放市场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产生了新的语言市场和新的符号资本;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smooth operator variable还是 alley saunterer variable 作为土著local 身份的代言在外企这种国际化的职业平台上是不被推崇的。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语言特征,full-tone variable (realization of neutral tone as full tone in a weakly stressed syllable,指在不重读音节中把轻声发为原来声调的发音方式,多见于港台地区) 因为其与新的更为开放的国际化市场的紧密关联 (亦即港台市场) 进而与国际化、非大陆本土这样的身份特征相联系,较之国企在私企的职业平台更受推崇。】这样的观点。

换句话说,私企员工跟国企员工相比,他们在构建的职业身份的时候出于去本土化、崇尚国际化的意图,会刻意回避 (降低使用频率) smooth operator variables 和 alley saunterer variable 这样的语音特征,恰恰反映出以上语音特征在社会语音学的范畴里和北京本地人的形象挂钩。就像我在

为什么有人会对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产生强烈的敌意? - 知乎用户的回答

使用同种语言/文字的不同地区的人群,出现迥异的“地区性性格特征”可能有哪些原因? - 知乎用户的回答

中都提到过的关于身份建构的一点:我们是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不是什么。

以上是Zhang的主要思想。当然更详细的研究结果,包括男女性别的不同带来的语音特征选择和使用频率上的不同 (女性跟男性相比,港台腔的特征更显著,而去本土化也做得更彻底),还有不同场合同一语音特征使用的频率的不同和不同语音特征之间的取舍 (私企的员工在非职业场合,特别是当谈论到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样的话题时,代表土著身份的语音特征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来看。

而我自己的研究是一个放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replication study,perception study (Zhang做的是production study) 主要是看大陆市场和港台市场经济地位的反转是否会带来新的语言市场,重新定义语言资本,进而产生同一语音特征的社会文化意义附属产生变化/甚至反转的链式效应。通过人为操纵语音材料中四种不同语音特征 (两种 smooth operator variables, 一种 ally saunterer variable, 一种 full-tone variable) 看实验对象对语音材料的态度评价。最后的结果是,吞音相较于儿化,在北京人心中更能够反映出当地人的特征,而且这一结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也就是说,吞音这一语音特征,比儿化这一语音特征,更能够作为“北京人”或者“北京话”的标签。

当然啦,为了控制变量所有的语音材料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发的啦,只是让实验者误认为自己在听不同人讲不同的方言。这种方法在社会语言学里面叫做Matched Guise Technique (Lambert, Hodgson, Gardner, & Fillenbaum, 1960)。

刚刚突然又想到一点,有关京油子,胡同串子形象和具体语音特征的关联最开始是怎么构建起来的,Zhang把它追溯到京味儿文学,比如说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中。这一点十分有意思,待拾荒搬砖回来给大家讲来听听。

回来啦。刚才我们讲到了实践者在社会语言实践中运用附带有深层社会文化意义的语言符号来构建自己的身份,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缺了一环:语言符号是怎么被附着以社会文化意义的呢?或者具体到这一项研究:儿化和吞音是怎么跟京油子联系起来,大舌头是怎么跟胡同串子联系起来的呢?

符号学和语言人类学的理论倾向于认为,co-occurance (同时出现) 是建立联系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在设定人们倾向于将同时出现的事物相联系的情况下 (这是一个奇妙而诡异的心理现象),语言符号和authentic (正宗的正统的) 北京文化元素在频繁地co-occur 之后,北京元素 (后面我们称为 Beijing-ness) 这一社会文含义就逐渐附着在特定的某个或某几个语言符号之上了;再进一步,具有这样的北京元素的本地人形象,也就间接地与语言符号建立了联系,京油子、胡同串子这样某一时期典型的本地人物形象及其通常具有的性格特征,就作为本地人形象的典型代表 (也可以成为刻板印象),成为语言符号更深一层的社会文化附属意义。

实在太绕了,就举几个例子吧。

儿化这种语音特征,经常跟“京腔儿京调儿”这样的表述同时出现。在不断重复强化之后,儿化就成了北京方言特征的一种象征。“京腔儿”和“京调儿”本身也做了儿化处理,使得儿化=北京方言特征的映象挥之不去。

林海音在《我的京味儿回忆录》里面的节选片段。从下面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短短的两行话中,结尾有儿化音的音节就出现了三次——“北京味儿”。 这就简直相当于有人在读者的大脑中反复说:北京话就是儿音重……北京话就是儿音重……除了这样概括的描述,京味儿文学的作者在具体行文中也在不停地展现北京方言的语音特征:

韩少华在《红点颏儿》里面的节选片段。我们再来数一数,“城坛根儿”,“古意儿”,“西北角儿”……一共有17处儿化音。在描述北京风景名胜 (北京文化的典型象征) 的时候大量使用儿化音,构建起了“儿化-- 北京风景名胜-- 北京风景名声象征的北京文化”这样一个链条。久而久之,就越过/省略中间环节,直接是从儿化到北京文化这样的链接。

这个时候有人就会问,为什么久而久之就会省略掉中间环节呢?唔,托腮。这样说吧。Language Ideology (Irvine & Gal, 2000),翻译成偏见也好,意识形态也好,这个东西的形成,通常要走这么几步:

Iconizaiton 符号化Fractal recursivity 分形递归Erasure 消除

符号化就是我们说的省略中间环节,消除就是我以前说过的把一个异质的群体同质化,消除个体差别,形成一个特征一致的整体。 举个例子,女士洗手间门上的图形标识,一般是个穿裙子简笔小人。简笔,就是去掉了细节刻画,凸显最主要的特征。但吊诡的是,这个凸现出来的最主要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又不一定是女性的特征 (反例:中性风,苏格兰裙)。

我们继续举例子,这次举一个老舍的人物描写——《正红旗下》的福海,大家都知道:

这个在文中被称为“漂亮又老成”的人物,说的话也是极为符合他的性格设置的:老成,俗称“油”。福海这个人物在对话中大量使用的儿化音,和他这个人相联系,进而和他的性格特征相联系,又构成了一条儿化音-- 说儿化音的京油子-- 京油子的油的关系链条。同理可得,京油子这一典型的本地人物形象,以及典型形象具有的典型特征,就这样和儿化这么一个小小的语音特征联系了起来。

References

Zhang, Q. (2005). A Chinese yuppie in Beijing: Phonological variait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professional identity. Language in Society, 34, pp. 431-466.Zhang, Q. (2008). Rhotacization and the 'Beijing Smooth Operator': The social meaning of a linguistic variable.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 12, pp. 201-222.Bourdieu, P. (1977). The economics of linguistic exchanges.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16, pp. 645-668.Bourdieu, P. (1991). 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 In J. B. Thompson, 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 (pp. 502-513).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Lambert, W. E., Hodgson, R. C., Gardner, R. C., & Fillenbaum, S. (1960). Evaluational reactions to spoken languag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28, pp. 44-51.IrvineT.J., & Gal, S. (2000). Language ideology and linguistic differentiation. In KroskrityVP, Regimes of Language: Ideologies, Polities, and Identities (页 35-83). Oxford: James Currey.

五、北京话伍的意思?

伍的,拼音wǔ de,老北京的土话。汉语词汇的意思就是等等;之类;什么的。

据说出处是老舍的《龙须沟》第二场:“后来日本人走了,紧跟着就闹接收。一上来说的也怪受听,什么捉拿汉奸伍的;好,还没三天半,汉奸又作上官了,咱们穷人还是头朝下!”

不过我觉得这里不是出处,因为北京的老头老太太也这样说,我也是年过花甲了,我的爷爷辈也是这样说。

六、北京话精神的意思?

北京话就是接近普通话,容易听懂。适合全国各地居民使用。推广普通话,是全民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更好的便于人际交往,大家多说北京话就很快掌握了普通话。

我们中国人都喜欢听普通话,自己说不好普通话,但能听懂别人说的普通话。学好普通话掌握北京话,可以走遍天下不害怕!

七、北京话来源?

最近的北京话来自东北黑龙江哈尔滨方言,但唯一缺少的是北京话的浓浓京味儿,即儿化音、轻声等,由于黑龙江省是满人的发源地,到了清代,东北旗人的入住,以及作为首都的政治和文化地位的提离,日常交流用语开始以东北音为主,北京话就结合了官话、北京土话、旗人话后,成为了现在的北京音了。

八、北京话文案?

1、瞧你都快成了土猴了,麻利儿拿笤帚骷棰儿蒯打蒯打

2、瞧你这事办的,怎么二五八档啊?

3、那事儿,想起我就肝儿颤!

4、怎么现上轿子现扎耳朵眼儿啊?

九、兹的北京话啥意思?

兹-拼音是zī、cí意思是:1现在兹要是北京方言。例句有:兹要根儿在北京,兹要您是北京人,就一定不能忘记北京话!兹要是北京方言。北京话是官话,为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北京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为普通话的标准音。主要分布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的扎鲁特旗、奈曼旗、霍林郭勒市、开鲁县、辽宁省朝阳市、葫芦岛市建昌县、阜新市部分地区

十、北京话支语的意思?

北京话之语的意思就是说一声的意思。比如解封邻居之间常说有事儿支语啊。在我们小时候,住的都一排一排的平房,邻居之间关系可好了,平时谁家做了好吃的 都互相送一点儿。

谁家有个婚丧嫁娶,全院儿一起帮着忙活,真的跟一家人似的。现在都住上高楼大厦了,做了很多年的邻居,连姓什么都不知道。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七一演讲的新颖题目?

下一篇: 提高知行合一的本领能力?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