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大题的答题套路?
一、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含义及区别
1、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它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
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
二是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主要包括国内外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他们所包含的知识点分别如下: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原因
(一)原因主要包括内因(主观)、外因(客观)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3、目的,动机
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常常用“为了……”的介词结构表示。实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得较为直接,较为主观些,并且一般都属于直接原因。
二、特点与特征;性质与实质含义与区别
1、特点与特征
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通俗地讲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如果问一个历史事件或一次革命运动的特点,就应该把同类事件或革命运动进行比较、鉴别,从而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2、性质与实质
性质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即抛开表面现象,看它的特点,看它的特征,看它的实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性质,往往从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就可抓住一点苗头来,性质常因所指事物的不同,其具体含义也不一样。
倘若是指一本书的性质,这就是具体说明它是属于哪一方面(或哪一类),以什么体例写出来的著作。是战争的性质,则需要着重谈这次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是侵略性的,还是反侵略性的等等。如果问的是革命的性质,就必须以当时的社会形态为出发点,看它革命的动力是以哪个阶段为主体,在其斗争纲领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哪个阶级谋利益,代表哪个阶级说话等等,最终要确定它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而实质,也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来掌握本质。
三、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和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分
1、历史作用
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是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一方面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来看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国内)影响,也有对外(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一些。
3、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
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来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问到某件事情的意义怎么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四、影响,作用类历史题的设问方式和答题模版
1、设问方式
①限定性地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②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的回答积极,消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或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
1)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①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②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新的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的经济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③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和占领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
④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师影响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
2)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影响作用表现为目的和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3)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①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②客观影响可从自然和社会环境经济影响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科技等方面思考。
五、意义类历史试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模版
1)“意义类”题目的答案通常这样写:“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
2)“意义类”题目答案组织的特点、规律有以下两点:
①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
②从横向结构看答案要一般包括材料中有效的信息和教材知识,即要从性质,作用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考虑。
3) 注意考虑主体结对本国对他国的意义,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到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格局)等方面考虑。
二、表达方式的答题思路?
答:表达方式的答题思路是: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的思路。
三、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阅读的话它很多都是一个同意替换,所以的话,需要你匹配将选项与原文匹配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答案
四、借喻表达方式的答题技巧?
借喻是修辞方法,不是表达方式。
答题时先指出用什么比喻什么,再分析这么比的妙处。比如把什么特点刻画得形象生动。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例句: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 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五、政治中考答题套路及技巧?
数学考试应该注意:
1、注意检查试卷,不出现缺题缺字缺页,一般不会,万一你遇上了及早发现就是节省时间。
2、填写卷头,有答题卡的一定注意不要忘了中考号码姓名涂卡。
3、浏览试卷,答题从易到难,做一个会一个什么叫自信,这就叫自信。
4、验算,检查,太别是不太难的时候,一定要检查,去除非智力丢分。
5、注意书写,整洁美观的试卷谁都喜欢,阅卷老师也喜欢,自然不会为难你。不要草书,不要龙飞凤舞,没有人欣赏那个,一般看不清的都是零分处理
6、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
六、说明文阅读答题套路?
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七、小说答题步骤技巧及套路?
1.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2.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
3.“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八、五种表达方式的答题格式?
抒情方式,叙事方式,拟人方式,比喻方式,议论方式。
九、五种表达方式的答题模板?
1.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顺叙:
①文章层次鲜明。
②叙事有头有尾。
③脉络清晰。
倒叙:
①制造悬念。
②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③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
①补充中心内容,丰富故事情节。
②解释或衬托作用。
③使文章脉络清晰。
④结构完整。
2.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
①便于直抒胸臆。
②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③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
第二人称:
①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亲切感。
②说服效果更明显。
③便于抒情(强烈的表达了某种情感)。
第三人称:
①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写作较自由、灵活,被称为“全知视角”。
②可以更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
③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
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包括面部容貌、身体形态、穿着打扮等方面。
神态描写:对脸部表情的描写,如开心、生气、紧张等。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状态。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心理描写: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
作用:
①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 以及……的心理状态、……的思想性格等。
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的精神品质。
③有时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风霜雨雪、山川湖海等。
社会环境:指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作用:
①点明时间、地点、背景,渲染一种……的气氛;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的性格, 或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③推进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④增加故事的真实感;
⑤突出文章主题或反映社会生活。
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1.直接抒情:作者直接出面就某种事物或情况抒发感情
十、社戏表达方式的作用?
作者用抒情的笔语写自然山水景致,诸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月色的朦胧,笛声的宛转悠扬,营造了一种恬静淡雅的夜景,给作品增添了魅力,作品还描写了淳厚的民风。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都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民风的描述起了陪衬作用,使作品读来饶有情趣,亲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