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南怀瑾谈杜月笙?

一、南怀瑾谈杜月笙?

南怀瑾先生在列子臆说里谈到杜月笙,是比较欣赏的。杜月笙这个人,不是读书出身的,有种温文儒雅,老实的神态,看着弱不禁风的名人。他有包容三教九流的本事。他有三句名言,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未等人,没本事,脾气比谁都大。

二、南怀瑾谈晚婚?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南怀瑾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其出版代表作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共计三十多册,后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经查阅,南怀瑾无有关晚婚论述。

三、南怀瑾谈取名?

南怀瑾:现在大多数新生儿起名字是总会去找人算上一卦,取个名,愿一生平安顺遂。

四、南怀瑾谈王昌龄之死?

唐代诗人王昌龄是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五、南怀瑾谈老子的境界?

回答1.老子已经到了无欲无求,来去自由的境界。

2.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到“无知无欲”,很多人把它解释成没有知识就没有欲望。难道老子真的要我们这样吗?这要看怎么解释“无知无欲”这四个字。

人活在世界上,是有责任的。第一个,要使自己生活下去。自己都活不了,其他的还谈什么呢?第二个,人要生存,要生活,就必须有知识,有智慧,有一些欲望。从这个角度看,就知道老子不是禁欲的,否则我们也不用读他的书了。所有古往今来的大思想家没有一个是主张禁欲的,如果他说禁欲,你就问他一句话:那你自己一点欲望都没有吗?他就回答不出来。也没有一个思想家是主张纵欲的,因为谁都知道,纵欲的害处太大。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老子不主张禁欲,也不主张纵欲。他只是把那种又有禁又有纵,又不能禁又不能纵的状况,叫做无知无欲。无知的意思不是没有知识,而是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知识。无欲,不是没有欲望,而是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有害的欲望。尤其现在,小孩子一学会上网就完了,他控制不了自己。人有欲望,本来不是坏事。欲望是让人成长的动力,是让人进步的关键。可一旦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就糟糕了。

六、南怀瑾谈人生的意义?

您好,南怀瑾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本真和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要关注身边的人和社会的发展。

他认为,人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财富和享受,更重要的是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修炼。

他强调了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心灵成长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真正实现了内心的平衡和和谐,才能在外在世界中实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此外,他也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爱,认为人生的意义也在于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总之,南怀瑾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个人的内在修养和成长,也包括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和回馈。

七、南怀瑾谈站桩的好处?

增强体质,增强平衡能力,造就不空状态。所谓不空状态,就是身体处处具备不定向支持力,具体表现为打不坏、拆不散的高稳定间架结构。

八、朱清时谈南怀瑾的诗?

朱清时老师跟南怀瑾先生曾经在上海的一座别墅里相谈盛欢,其讨论的内容包括了佛学,现代科学,生命科学等。

之后,南怀瑾老先生还曾经送给了朱教授唐朝杜荀鹤写的一首诗:

利门名路两无凭,

百岁风前短焰灯,

只恐为僧心不了,

为僧得了尽输僧。

九、南怀瑾谈晚年有福的女人?

晚年有福的女人一定是一个温婉知性的女人,年轻时孩子教育的好,懂事,中年时和晚辈关系处理的好,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十、南怀瑾先生谈凡事都有两面性?

下面还有:“故《诗》之失,愚。”老是去搞文学的人,变成读书读酸了的书呆子,很讨厌,那就是笨蛋。任何学问,有正反两面,五经也如此。

接着提到“《书》之失,诬。”所以读历史要注意,尤其读中国史更要注意,因为宋朝的历史是元朝人编的,元朝的历史是明朝人编的,明朝的历史是清朝人编的,事情相隔了这么久,而且各人的主观、成见又不同,所以历史上记载的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但有时候事实不一样,也不见得完整。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还要读历史的反面文章。反面文章看什么呢?看历朝的奏议,它相当于现代报纸的社论,在当时是大臣提出的建议和报告。为什么要提出建议报告?可见所提的事出了毛病,否则就没有建议了。宋朝王荆公——王安石就说过懒得读《春秋》,认为那是一本烂账簿,这也是认为“《书》之失,诬”的观念。这点是我们研读历史要注意的。

“《乐》之失,奢。”光是讲艺术等等,又容易使社会风气变得太奢靡了。

“《易》之失,贼。”一个人如果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手掐八卦,未卜先知,别人还没有动,他就知道了一切,这样好吗?坏得很!“察见渊鱼者不祥”。如果没有基本道德修养,此人就鬼头鬼脑,花样层出了。所以学《易》能“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固然很重要,但“作人”更重要,如果作人没有作好,坏人的知识愈多,做坏事的本领越大,于是就“《易》之失,贼”了。

“《礼》之失,烦。”礼很重要,过分讲礼就讨厌死了,等于说我们全照医学理论,两手就不敢摸面包。全听律师的话,连路都不敢走,动辄犯法。你要搞礼法,那烦透了。所以“礼”要恰到好处。

“《春秋》之失,乱。”懂了历史的春秋大义以后,固然是好,有时候读了历史又有问题,好像一个人不研究军事哲学,则这个人作为一个健全的国民不成问题,等到研究了军事哲学以后,相反的,他又容易闯乱。不会武术的人,最后可以寿终正寝;会了武术,反而不得好死,是一样的道理。

《经解》对五经的批评,正面反面都讲了。下面一段,就是告诉我们,五经的修养,要做到温柔敦厚而不愚。这样的人,才能爱任何一个人,爱任何一个朋友。所谓敦厚,对别人的缺点,容易包涵,容易原谅,对别人的过错,能慢慢的感化他,可是他并不是一个迂夫子,那么才是“深于诗者也”,这样才算是诗的教育。以下《书》、《易》、《礼》、《乐》、《春秋》,都是如此。

子贡所讲孔子的温、良、恭、俭、让,是讲孔子的修养,是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大成,他有了这样高深的修养,所以他的目的,就是我国古代的“淑世主义”,他具有救世救人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他的千秋大业。千秋大业就是学问思想,千秋事业在当时是很寂寞的,例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等等,在当时并未受人重视,可是德及万世,名震千古。孔子这种千秋事业是要集中国文化、思想、精神之大成,认清楚自己的任务,牺牲现实的荣华,才能够做到。所以子贡对子禽说,你问到老师究竟为什么来着?你看看老师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你一定要认为他对政治有野心、有要求的话,恐怕他所要求的,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70后的商业思维是

下一篇: 河南礼仪模特招聘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