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如何理解汪曾祺的《受戒》 ?

一、如何理解汪曾祺的《受戒》 ?

汪曾祺在他60岁时写下的这篇文章,其实就是自己十七岁的梦。因为十七岁的汪曾祺正经历着初恋,也恰逢抗战爆发。那时他避难来到一小寺庙住了几个月。

《受戒》的原型便是作者的见闻,以及包括他自己的影子。

在文中,汪曾祺展现出来他所期望的,正是像小英子那样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的生活。然而他的一生却经历了八年抗战、十年文革,所以他只能剩下不争的无奈。

小英子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受戒》表面上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是作者对逝去的隐痛。

那是一株冬眠的老树,在经历了无数的严寒冰冻之后,终于盛开了满树夺目的鲜花。(李锐《活着的是文学》)

在汪曾祺60岁时,他的文笔已经到了返璞归真的地步。

比如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段话,读来却分外让人心动。

“当了沙弥尾跟别的和尚有什么不同?”“沙弥头,沙弥尾,将来都能当方丈。现在的方丈退居了,就当。石桥原来就是沙弥尾。”“你当沙弥尾吗?”“还不一定哪。”“你当方丈,管善因寺?管这么大一个庙?!”“还早呐!”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好,不当。”“你也不要当沙弥尾!”“好,不当。”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你说话呀!”明子说:“嗯。”“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明子大声地说:“要!”“你喊什么!”明子小小声说:“要——!”“快点划!”

就平白直叙一般,汪曾祺却将明海的懵懂,小英子自由奔放的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人物的对话就仿佛发生在你我耳边一样。

其实汪曾祺的这个梦,其实也深埋在你我心间,不然你怎么会看到这呢?

二、受戒汪曾祺全文赏析?

作者擅长的散文化的小说,本来就是以淡化情节也就是取消高潮与中心为特征的。因此,作者把高潮与中心的“受戒”事件化成了无处不在的背景与线索,从头至尾一直贯穿着,使“受戒”成了生活本身而不仅仅是一个事件。

《受戒》的开头和结尾,恰好是一个精心到毫无痕迹的结构,就像水本身没有“结构”,但流到方池里就变成方的,流到圆池里就成了圆的那么自然。

三、汪曾祺《受戒》的赏析?

赏析:

《受戒》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化小说。它所表现的既非重大题材,故事情节亦缺少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冲突。明海与小英子的初恋不曾遭遇波澜起伏的曲折,作者在描绘这段感情时,通过含蓄节制、意趣盎然的细节描写,着力表现出其健康明朗的诗意状态。如写到小英子在田埂上留下一串脚印,“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缺少了一块”,明海看到后,“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受戒》不但没有戏剧性冲突,实际上通篇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一开头写荸荠庵引出出家的明海,当地与和尚有关的风俗,明海出家的过程,庵内的生活方式,小英子一家的生活状态,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标题所说的“受戒”,直到小说最后才出现。这种不拘一格的“生活流”描写表面上看来结构松散无序,实则有其内在的秩序,营造出了一种恬淡诗意的文学氛围。另外,小说中对于地方风物、景物、人物、习俗等各式各样生活细节的描写,洋溢着一种欣赏、玩味的情趣。

四、汪曾祺《受戒》文化内涵?

1、小说散文化的倾向

2、通脱、仁爱、“桃花园”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

3、以通达的态度看待现实生活。

4、塑造的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梦幻色彩。

五、汪曾祺受戒全文赏析?

汪曾祺这篇小说情节曲折,在不紧不慢地茧中抽丝,便让读者适应了遥远的故事。

在恰如其分的背景中,可爱的男女主人公进行着他们的故事,也许你要惊诧于其中对于世俗伦常的背叛,但作者的本意是假设超越伦理道德造成的误区,展示给我们一种过滤了的至纯至性的生活,因为它远离现实,所以弥足珍贵。

它告诉人们应该有向往这种美的能力,这种表达透过整个简单的故事情节,省略去掉了一切修饰,剩下的就是追求美的意图。读着这些文字我们会为文章执着的信仰心神一颤!

六、受戒汪曾祺和尚的形象?

在《受戒》中,汪曾祺塑造了一个与传统认知截然不同的和尚形象。明海作为故事的主角,展示出了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首先,明海具有年轻、天真、善良的特点。他从小就表现出对佛门的浓厚兴趣,因此被舅舅送去荸荠庵当和尚。在庵里,他与各种人物相处融洽,对待小动物也充满爱心。其次,明海对世俗的生活充满好奇和向往。他虽然身处佛门,但并没有被宗教的束缚所限制。他喜欢看新娘子,对男女之间的情感也有所关注。这种对世俗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使他在故事中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此外,明海还具有勇敢和聪明的品质。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他能够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例如,在去善因寺的路上,他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英子解决了困境。总的来说,明海这个和尚形象展示了汪曾祺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他既是一个年轻的和尚,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普通人。这种独特的形象塑造,使《受戒》成为了一部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

七、汪曾祺小说《受戒》,分析内容?

1、首先美在文字语言上,清新脱俗,描写细腻;二美在小说人物单纯、朴素的感情上;最后美在作者对人性自由的追求,表达出的一种高尚而包容的思想感情。

健康的人性:不以受了戒而根除人本身的欲望。(注意汪曾祺是在赞美这种“破戒”,而不是讽刺)

2、二者都是发生在一个小地方的小故事,文字朴素清新,剧情起伏缓慢,思想纯洁,都表达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赞美。

八、比较沈从文的《边城》和汪曾祺的《受戒》?

论《受戒》和《边城》中的“美”的风格异同

【内容摘要】论述同为京派作家的沈从文、汪曾祺的代表作《边城》与《受戒》,从风土美、人性美、情爱美三个方面来对比阅读,探索二人小说风格的异同之处。

【关键字】《边城》,《受戒》,风土美,人性美,情爱美,比较

沈从文与汪曾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的作家,他们都执迷于民俗风情的描写,同时他们也是一对情深意重的师生,有着相近的创作宗旨。汪曾祺的《受戒》与沈从文的《边城》有很多相似的痕迹,同时也有着不同,二人的作品同中有异,各有千秋,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将以二人的代表作《边城》与《受戒》来对比阅读,从风土美、人性美、情爱美、三个方面来探索二人小说风格的异同之处。

从风土美上来看,两部作品都塑造了一个桃源式的世界。《边城》中有大量的风景描写,侧重描绘20世纪30年代湘西清山绿水的景致,古朴纯厚的世俗人情,意境优美却又有着浓郁的地域气息,将美丽的茶峒描写的神秘而有令人向往。而《受戒》里远离城市喧嚣的乡土风景,处处都是美的。庵赵庄出和尚,人家散落,田埂蜿蜒,总有些许鸡犬不相闻的宁静淡泊意;县城群像里他写了官盐店、肉铺子、卖绒花、吹糖人、耍蛇的……亦是寥寥几笔成就一个丰满热闹的小县城;小英子的家更是美的,三颗大桑树,一间菜园子,猪牛鸡鸭齐全,还有石榴树与栀子花,似乎是一个桃花源的小缩影。可见不管是《边城》还是《受戒》都极其注重地方风物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令人赞叹的自然清新美好的理想环境。《边城》中对风土美的描写乡土气息浓厚,古朴自然,与复杂的城市生活形成对比;而《受戒》中更加充满烟火气息,生机世俗,满足了人们回归乡土的愿望。

从人性美上来讲,两篇作品叙述的内容并不宏大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有的行云流水般自然平静安宁的下层人民的人生,并从对他们人生的描写中突出他们至善至美的人性美。在《边城》中,对人性美的描写处处可见。爷爷日复一日地勤劳工作,且坚决不收摆渡人的钱——善良且不慕名利;翠翠身上表现出的善良清纯——爱与美的化身;傩送和天保两兄弟——个性豪爽善良;边城里的人们,踏实肯干勤劳友好等等。沈从文将自己对人性美的思考全部描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受戒》里,即便佛门在本篇占据了大多篇幅,但汪曾祺叙述的焦点却不在于此,“人性之美”才是他聚焦的中心。无论是生活随性,不受佛门清规戒律约束的一众和尚,还是为大英子出嫁赶嫁妆的小英子一家,或者说主人公小英子的大方、聪明能干和明海的多才多艺、单纯善良,都是庵赵庄自然和乐,不囿于世俗道德的美好人性的反映。庵赵庄多出和尚,和尚却不必一生苦守佛门,去除七情六欲;小英子与明海一是农家女一是佛门子,却也不必恪守教条,大可自由地在在山水间享受少年人的青涩情爱。在这里,人性是自由的。由此可见,《边城》和《受戒》都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和谐、优美、自然 ,有着共同的写作目的:由内而外的歌颂赞扬人性的美 。

从情爱美上来讲。《边城》和《受戒》都有对情爱的描写,却有不同。《边城》中首先看到的便是翠翠与爷爷之间——纯洁质朴的隔代亲情。翠翠会望着爷爷想:“爷爷在,我就安心。”而爷爷会凡事尊重翠翠的意见,为翠翠婚事担忧。爷爷离世后,翠翠宁愿不去茶峒城里生活,也要为爷爷守孝,对爷爷与翠翠之间的亲情描写伟大而质朴。再就是爱情的描写,小翠父母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悲剧,而这个悲剧延续到了下一代,小翠也没能获得圆满的爱情。船工老大的两个儿子同时爱上了小翠,两兄弟为了互相成全,相互谦让,最后酿成了悲剧,让原本完美的爱情破碎。而故事的在最后,翠翠对傩送的等待更是对坚定不移爱的歌颂。其中,兄弟之情的描写也是感人肺腑,两兄弟同时爱上小翠,而又互相考虑和谦让,作为大哥的天保为了让弟弟傩送能和小翠在一起,主动离开茶峒城前往外地。在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时,弟弟傩送也是非常的懊悔,以至于傩送的内疚选择离开。《受戒》中最典型的还是小和尚明海与小英子之间纯真的初恋爱情。对明海与小英子一系列相处事情的详细描写,在其中萌发出说不清的情愫,为他们心里种下了爱和真的种子,也为他们最终受戒了,选择做烟火人间的生活做铺垫。将小英子与《边城》中的翠翠相比二人有许多有趣的可比之处。相同是她们都是好山好水里灌溉起来的乡间少女,皆有最淳朴美好的乡土特质;而对比起来又相当鲜明,翠翠无论面对傩送还是天保,对于自己的爱情,她总是被动无奈的,总是等待的。而小英子则显然是更加敢爱的、热烈的。

《受戒》的文字读起来,有类似《边城》的感觉。二者都质朴,天然,清澈,但它们骨子里的气质不一样。《边城》雄健,《受戒》淡雅。《边城》是出世的世外桃源,具有强烈的湘西地域色彩,充满少数民族风味,是作者向往的理想世界。而《受戒》是入世的桃花源,是置身世情世人,充满浓郁烟火气的世俗世界,其中大量对佛学的描写,积淀着中原传统文化。同时,两部作品的结局也不同,《边城》的结局充满未知和伤感,《受戒》的结局却充满希望和温馨。

【参考文献】期刊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作者:吕新梅/篇名:《不合时宜的与合符时宜的经典――试比较《边城》和《受戒》》

九、为什么汪曾祺作品名为受戒?

汪曾祺作品名为受戒是因为小说描写了小和尚与农家女的爱情。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2018年9月,这篇小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十、受戒,汪曾祺读后感1000字?

汪曾祺的《受戒》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小说。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受戒》一篇和沈从文的《边城》,都是饱含诗情的小说,歌颂了人性之美。秋水般的文字,纤尘不然的意境,汪曾祺的《受戒》一篇与沈从文一脉相承。都是让人感动的名篇。

小说描写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的世俗生活两部分。和尚们的宗教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性的。聪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出和尚。当和尚对当地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多好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不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满了尘世的气氛。荸荠庵的小和尚过着很清闲的日子,连早课、晚课也不做,只是敲几声磐,然后挑水、喂猪。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和尚中,大概只有一个老和尚最守规矩,他是吃斋的,但过年时也破戒。明子的舅舅仁山是“当家的”,掌管寺庙里里外外的俗务。二师父仁海是有老婆的,夫妻俩在庙里过起了逍遥自在的小日子。三师父精明能干,风流倜傥,能玩牌,会“飞铙”,还长于唱山歌小调。这个庙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人提起。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他们也举行宗教仪式,可那欢快的场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有时,“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

在对和尚们的生活习俗作了充分的铺叙后,作品又以小英子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卷。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社会,人与环境自然和谐。小英子一家4口人,尽管性格不同,但都禀承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小英子热情泼辣,心灵手巧,热爱劳动。她和常往她家跑的明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明海会画花,小英子就把它们绣出来。他们共同劳动,一起薅草,车水,“扌歪”荸荠随着岁月流逝,春去秋来,他们的心田里渐渐长出了爱情的苗子。《受戒》这个题目是带有反讽性的,“受戒”本来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在明海受戒的同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受完戒与小英子划船回家时,两人表白爱情,把船划进了芦苇荡。小说结尾处以写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作品中两个部分的内容是相通的,具体的联结就是明海的行动;不仅如此,两个部分还互相印证,流贯着共通的精神--中国人的求生意志。《受戒》有着一种内在的欢乐,浸润着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现世主义精神,令人想起《诗经》和古代乐府中那些欢快的民歌。这是一首人生的赞歌,赞颂了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如何用热情的话语表达自己

下一篇: 如何加薪?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