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防止幼儿园“小学化”
既然要防止幼儿园“小学化”,我们首先就应了解,什么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
幼儿园里学什么?
——浅谈当前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已在幼儿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五年。五年的时间很短,收获却很大。但在吸取收获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疑问,印象最深的便是这样一种情形:几乎是在每次放学后,我都能听到有家长在问小孩:“你今天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呀?“老师今天教了你什么呀?”幼儿若是回答了家长便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夸奖几句。若是回答不出,家长便会疾言利色的训斥,责备孩子上课没有认真,把原本高高兴兴准备回家的孩子弄得委屈万分。每当此时,我的脑海便会冒出一连串的问号:“幼儿园里应该让孩子学到什么?家长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什么?”难道仅仅就是可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博人一笑的舞蹈?可以从1数到100?还是会写上中下人口手等好多好多个汉字?时至今日,“幼儿园里学什么?”这个问号一直都还盘旋在我国大部分家长的脑海中,很多家长都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和小、中、大学的教育一样应该有些实质的东西诸如写字、数数、绘画、跳舞等,其实不然。家长们传统的、陈旧的对于幼儿教育的观念与新世纪幼儿教育理念背道而弛。针对此点,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的确,幼儿园的生活是幼儿接触社会,受到较为正规教育的第一次群体性活动,家长关心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受教育情况这种心情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绝大部分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实质缺乏理解,没有真正认识到什么才是幼儿教育。其实幼儿教育即学前期教育,一个人自出生以后就开始了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将持续整个一生。对处于心理快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学习可以分成两大类:智能方面和社会能力方面的学习。智能学习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物理世界打交道方面的问题,社会学习则主要解决与周围人打交道的问题。著名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提出:学前期的学习应以社会学习为主。换言之,幼儿在幼儿园里应以社会学习为主,这一观点与当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幼儿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幼儿在这一阶段与成人和伙伴的交往经验将为他们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分析我国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的现状,在很多家长和部分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中,孩子智能方面学习是重要的,社会学习是次要的,重知识技能培训而轻道德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许多家长不恤财力精力,刻意培养孩子知识技能,每天的功课排得满满的,今天学钢琴,明天学书法,后天学绘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幼的孩子累不堪言、苦不堪言,但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使他们义无反顾的咬牙坚持了下去。其实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只能给人以生存的工具和方法,却不能阻止人类爆发战争,毁坏自然、实施犯罪,以至最终毁灭人类自身。只有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确立新型的社会公德,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智力基本相同的受教育群体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正常而丰富的人类情感,确立远大的志向,具备良好意志品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其学习能否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即是幼儿的社会学习,虽是“非智力因素”,却是智力能否得到合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幼儿教育就是要着重于幼儿的社会学习,即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幼儿园是一片净土,也是孩子们心中神圣的乐土,我们的家长不要因为感受到当今社会就业、教育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抱着希望孩子将来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事业有成、光宗耀祖的想法,而刻意让孩子去识字、去背诵诗歌、去弹琴奏乐等,这是小学乃至以后要做的。要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如何正确的吃饭、穿衣、走路、与人交往,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如何克服遇到的困难。总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品质,让孩子学会怎样与成人和伙伴交往,让孩子感受快乐,这些就是幼儿园教给孩子们的东西。面对蹦蹦跳跳每天从幼儿园回来的孩子,不要问今天又学了什么,老师教了什么,而要去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开心么,快乐么,只要孩子开心快乐,这一天就成功了。让孩子们感受快乐,使他们即使到年老时也能记住幼儿时光的快乐,我以为这就是幼儿教育的成功!希望家长能纠正错误的观念,和老师们一起,共同提高下一代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