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文案?

一、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文案?

主动沟通,让交流无障碍。

积极沟通,消除障碍:有效的沟通是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需要积极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消除障碍,达成共识,共同实现目标。

二、交流发言与演讲区别?

交流发言是指相互交流的发表言语,演讲是指拟定一个题目进行演说和讲解。交流发言与演讲有本质上的区别,意思有所不同。比如交流发言,有几个单位正在搞文明创建活动,在创建期间大家走到一起开个会,搞个交流发言,传授经验,共同学习。

再如演讲,学校今天开演讲会,探讨某个学术论点,演讲人的精彩发言,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三、如何克服与他人交流时的紧张?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师,张晓梅老师:

看得出来,你在社交上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这是由于过于关注自己的人际表现以及担心别人的反应引起的,特别是在你主动发起谈话的时候,尤其紧张和害怕。那么如何克服社交紧张心理呢?

首先,要从行为上来训练自己,不去回避一些交际的场合,而是逐渐把自己暴露在人际交往的场合下。比如这次你在知乎上发出了现在我们读到的求助信息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练习,尽管你是发着抖敲出了这些文字的。当你多次这样发出交流的信息,我想你的紧张度会越来越低,只要你持续不断地坚持去交流和练习。当你通过文字的交流已经不紧张的时候,你可以进阶到语音的交流,然后再到视频的交流,最后面对面的交流,一点一点进步,一点一点降低焦虑度。

其次,你需要找出妨碍你有效社交的一些消极想法,并质疑它们的不合理性,代之以更符合实际的观念。例如,“我这样讲话是不是看上去很蠢?”变成“我虽然讲话有些磕磕巴巴,但是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介意的。”

再次,在交流的时候,需要转移你的关注点。你需要把注意力放在你要交流的内容和目的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你的表现和别人对你的看法上。只要你把要交流的信息传递了出去,你就是成功的,不要过于担心和在意你的表达方式是否到位,或别人怎么看你和评价你的表现。

第四点,你要勇于提出你的要求,不要害怕被拒绝,而且你也知道,大多数人都愿意和他人交流,而且也乐于帮助别人。

第五点,在你和别人交流之前,你可以先向他人袒露你在交流的时候会有一点点紧张,那么之后,即使你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些紧张的表现,但因为别人对此已经有所预期,能理解你的紧张,甚至会给你鼓励和支持,这无形中也会帮助你降低紧张度。

在你和别人交流之前,如果你实在紧张得厉害,还可以先做一些放松的练习,比如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法,或者肌肉的渐进式放松,这些都能有效地缓解你的紧张度。

以上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如果你需要更进一步的帮助,可以联系我们。祝好!

四、如何与他人用想象交流?

1、积极倾听他人的谈话。注视着对方,保持注意力;对方谈话最后插入总结性问话,确保没有漏下什么。

2、善于举例说明。有助于谈话更形象地理解,更深刻记住彼此谈到的观点。

3、确保对方注意力集中。因为每个人的兴趣和需求不同,所以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谈话的内容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尝试提问式的开场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和思考。

4、提前做好沟通计划。实现安排好沟通交流程序(制定沟通计划、交流策略等),才能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提前做好沟通步骤,以免沟通交流失败

五、提升交际能力:掌握说话技巧有效与他人交流

引言

交际能力是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擅长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交流困难导致误解和紧张的局面。要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掌握一些有效的说话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1. 倾听并保持专注

在与他人交谈时,积极倾听并保持专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关注,还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需要。通过保持专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抓住对方的重点,避免信息的误解或遗漏。

2. 使用肯定和开放性语言

在与他人进行交谈时,使用肯定和开放性语言是建立积极沟通的关键。肯定性语言可以激发他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对方感到受到欢迎和尊重。同时,开放性语言可以促进对话的深入,让对方更愿意分享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3. 控制情绪和语速

情绪的控制和语速的适度非常重要。当我们情绪激动或焦虑时,往往会对交流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对话进一步升级为争论或冲突。因此,保持冷静和放松的姿态是有效沟通的基础。此外,控制语速也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信息的模糊或混乱。

4. 运用积极的身体语言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的身体语言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姿势、眼神接触等。通过积极的身体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增强交流的效果和吸引力。

5. 学会提问和回应

提问和回应是交流中非常重要的技巧。通过提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对方,引出更有意义的对话内容。而回应则展示了我们的关注和理解,增强了交流的互动性和共鸣感。因此,培养良好的提问和回应能力是有效交流的关键。

总结

与他人有效地交谈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也是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掌握说话技巧,包括倾听、使用肯定和开放性语言、控制情绪和语速、运用积极的身体语言以及学会提问和回应,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起互信和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取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成功。

感谢您阅读本文,相信通过本文您可以更好地掌握说话技巧,提升交际能力,与他人建立更好的沟通和互动。

六、交流合作与实践能力?

1、愿意合作与交流。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与他人分享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相互尊重,相互信赖,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有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的良好风尚,能在合作交流中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能够在合作交流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履行自己承担的职责。具有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3、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实现集体目标作出了贡献。积极搜索资料,善于和他人分享交流,有无私的精神。尊重并理解他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4、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非常突出。当别人在发言时,认真倾听;在交流时,把自己的想法和知道的信息都说出来了;在活动中能否主动地承担活动项目;当别人需要帮助时,能提供热情的帮助;认真倾听别人意见与观点,分享集体的智慧;活动后参加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5、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创造和谐的气氛,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和谐的共同的完成各自任务,为养成健全人格奠定了基础。能为研究活动准备、计划,全面统筹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能总结“‘共同解决了什么问题、小组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小组做得最好的是哪些人?还有哪方面他们能够做得更好?”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

6、合作交流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具有无私精神;共享他人的观点与经验时,会正确的评价新信息的科学性,干事理智,乐于动脑;体会到了分享集体智慧的快乐,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7、合作交流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组织能力;做事认真,力求完美,在合作中得到大家的称赞;你的适应能力很强,活泼开朗,与同学关系融洽,有感染力;遇事有你独到的见解,成功时你没有陶醉,失败时你没有气馁,你用坚强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面对它们,我欣赏的不仅是你那优异的成绩,还有你执着的精神。

8、合作交流过程中你时时都在思考问题,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你能完成好小组内布置的一切任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是一个勤学、善问的好学生,值得我们学习。你热心帮助同学,看到同学有困难,总是挺身而出,让我们大家都体会到了分享集体智慧的快乐,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9、合作交流过程中你总是默默无语地认真学习,即使遇到了挫折也毫不气馁,沉静之中带着几分倔犟,淳朴之中透着踏实,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与想法,大家体会到了你丰厚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特别是你的文彩本次交流总结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大家都得到了表扬,分享了集体智慧的快乐,合作、成功的喜悦。

七、与他人交流的礼仪与技巧

与他人交流的礼仪与技巧

与他人交流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交流礼仪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下是一些与他人交流的礼仪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积极倾听

在与他人交流时,积极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当别人在谈话时,要认真聆听对方讲话内容,展现出尊重和关心。可以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以及简短的肯定回应来表达自己的倾听态度。

表达清晰

在交流时,表达清晰是至关重要的。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者模棱两可的语言,要使用明确的词语和简洁的表达,以便对方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

尊重对方

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避免在谈话中打断对方或者批评对方的观点。通过尊重对方,可以促进良好的沟通氛围。

避免争论

在交流中,难免会碰到与对方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候要学会妥善处理,避免陷入争论。可以试着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或者通过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求得对方的理解。

总结

与他人交流的礼仪和技巧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建立更加健康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感谢你阅读本文,相信通过这些礼仪和技巧,你可以在与他人交流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八、提升与他人交流的关键技巧

与他人交流的关键技巧

与他人进行有效而有意义的对话是建立人际关系、促进合作以及实现个人和职业目标的重要方式。而掌握一些与他人交流的关键技巧,则能使你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表达观点以及建立更深层的连接。

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是建立良好对话的基石。当你与他人交谈时,要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不要打断或中断对方,给予对方充分的表达空间。并且,通过示意性回应、提问和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展示出你对对方的关注和兴趣。

体察非言

言语只是沟通的方式之一,情绪、表情和肢体语言也是重要的信息源。通过观察他人的非言语表达,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和态度。例如,注意对方的面部表情、手势、眼神和声调变化等。这有助于你更全面地理解对方的意思,并更加准确地回应他们的需求。

以提问为导向

提问是开启对话、深入了解他人并建立互动的有效方式。用开放性的问题来鼓励对方展开思考和表达观点。例如,“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或者“你认为我们可以怎样改进这项工作?”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你可以激发对方的思考,促进深入的对话。

相关关键词:积极倾听、体察非言、提问为导向

通过掌握这些与他人交流的关键技巧,你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理解对方的需求,进而实现更有意义和有效的对话。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有益,这些技巧在职场和社交场合同样重要。投入实践并持之以恒,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沟通者。

感谢您阅读完这篇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可以学到一些提升与他人交流的关键技巧,进而改善你与他人的关系,实现更好的个人与职业发展。祝愿你取得更大的成功!

九、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

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

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

在个人与职业生活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商业伙伴,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增进合作,避免冲突。然而,并非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技能,对许多人来说,与他人沟通可能是一项挑战。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您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1.倾听他人

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关键元素之一。当与他人交谈时,确保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打断对方,保持专注,积极倾听。这样做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还可以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关注。

2.表达清晰

在与他人沟通时,确保您的表达清晰准确。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词语。如果您需要解释复杂的概念或想法,尽量使用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情境来说明。此外,如果您不确定对方是否理解您的意思,可以请对方重述一遍以确保双方理解一致。

3.非语言沟通

除了语言表达,非语言沟通也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面部表情、姿势、手势和声音都传递着信息。通过注意对方的非语言信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意图。同样,我们的非语言信号也会影响他人对我们的理解和反应。因此,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姿态和表情,确保它们与您所传达的信息一致。

4.避免偏见和刻板印象

沟通成功的关键之一是保持开放的心态。避免将既定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带入与他人的交流中。尊重对方的观点和经验,尽量理解他人的背景和文化差异。在与他人交谈时,积极寻求共同点,并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意见,这样可以建立更加积极和富有成效的交流关系。

5.解决冲突

在人际关系中,冲突是难免的。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解决冲突,使关系更加和谐。当遇到冲突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和冷静的头脑。避免情绪化的反应,尽量理解对方的立场和动机。然后,与对方进行坦诚的对话,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共同努力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

6.练习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是可以通过实践来提高的。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外,您还可以寻找一些专门的培训或课程来提高您的沟通技巧。这些培训通常涵盖有效倾听、表达技巧和冲突解决等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您可以逐渐提高您的沟通能力,并将其应用于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中。

结论

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是一项关键的技能,无论是个人还是职业生活中都能受益。通过倾听他人、清晰表达、注意非语言沟通、避免偏见、解决冲突和练习沟通技巧,我们可以建立更紧密的人际关系,促进合作,避免冲突。希望以上的技巧对您提高沟通能力有所帮助。

十、为什么强调幼儿与他人的个别交流?

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部分幼儿常表现出坐立不安、手舞足蹈、情绪不稳、容易冲动等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也有模仿他人及希望引起他人关注的多动行为。适时而恰当地纠正幼儿的多动行为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案例1:  某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洋洋非常淘气,陈老师带幼儿活动时,洋洋经常出现违规行为,陈老师问洋洋,是否喜欢陈老师带着小朋友做游戏或者上课,洋洋说自己特别喜欢陈老师,上陈老师的课或者跟着陈老师游戏都是他的“最爱”。于是陈老师明白,洋洋这个外向冲动的孩子,在活动中会由于过分兴奋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并非有意“犯规”。陈老师悄悄对洋洋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陈老师,老师也很喜欢你;老师知道你高兴了就会忘记我们正在上课,咱们来个约定吧,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时候,陈老师就竖起一根指头,你就表现好了好不好?”洋洋同意了。以后,陈老师发现,在老师的经常提醒下,洋洋在活动中的“捣乱”现象逐渐减少,以后不再需要老师的手指示意,老师的眼神也能逐渐提醒他,临近毕业,他的自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要]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部分幼儿常表现出坐立不安、手舞足蹈、情绪不稳、容易冲动等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也有模仿他人及希望引起他人关注的多动行为。适时而恰当地纠正幼儿的多动行为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较强的好奇心,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以自我为中心,表达需要的方式多样。并通过本园实际案例的观察及分析,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教育试行方法,提出了幼儿多动行为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幼儿多动行为案例分析对策 幼儿是稚嫩的、独立的、迅速发展的个体,其认知、情感、个性都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时常伴有一些“过分好动”的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易冲动、故意摔玩具、撕书、用物体或身体攻击同伴等。这些儿童时期容易出现的行为问题,可能是发育过程中的短暂现象,但也可能持久迁延而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学习和适应困难。 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幼儿多动行为的表现、产生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粗浅分析和探讨。用以指导幼儿教师重新审视传统的、以成人标准给“好孩子”的定义,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对待幼儿的这些多动行为。 一、幼儿多动行为的表现 (一)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 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一部分幼儿常情绪不稳,容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常发生一些不受自我控制的多动行为,如眨眼、坐立不安,兴奋时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发脾气、哭闹,行为冲动而不顾及后果。这是幼儿自我意识心理作用较强的表现。由于坐立不安,好动,他们上课、做作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这必将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 (二)模仿他人的多动行为 幼儿的多动行为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模仿学习而得来的。与幼儿生活密切的人的行为、幼儿自己所喜爱的一些卡通人物形象或动画片人物形象的行为或他人在一定情境中的不经意的言行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如我班的周周在看动画片时,看到片中的小朋友画画,他也从小书包里拿出自己书本,模仿着乱涂乱画起来。一次体育活动时,壮壮哭着告老师:“鑫鑫用枪打我,还用脚踢我。”老师批评鑫鑫,鑫鑫说:“是乐乐先打壮壮,我是跟着打壮壮的。”由此可见,鑫鑫打壮壮是跟乐乐模仿的。 (三)希望受到别人关注的多动行为 幼儿都希望受到同伴、老师、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大部分幼儿会用好的、积极的行为。如通过帮助他人、关心同伴等行为,来得到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也有少数幼儿会做出一些消极行为。如破坏东西、与同伴交往时说脏话、在教育活动中捣乱等来吸引同伴或老师的关注。当老师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教育时,他们常常会不以为然,甚至有时候会窃喜,认为自己引起了老师或父母的关注,达到了效果。这是幼儿的社会意识心理和自我意识心理被压抑或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二、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分析 儿童的多动行为有些是幼儿特有的,有些是后天形成的。这种多动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认知理论认为,幼儿对他人或事物的意图归因方式对其多动行为起调节作用,意图归因制约着其多动行为。笔者经过分析:学前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其特有的年龄特征是幼儿多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玩弄各种自己弄不明白的玩具、东西或物品,这些对儿童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比如,拿到新玩具时,喜欢操作摆弄,并不断试着改变玩法,甚至拆开看个究竟。其好奇心极强,这是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很难做到的效果,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多动行为。 (二)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经常很不稳定,很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或者大打出手。因为大脑的执行控制中枢——额叶是用以监控高级思维活动,指导问题解决和调节情绪系统。额叶成熟得比较慢,核磁共振研究显示,青春后期的额叶仍然在成熟过程中,直到成人初期,因此,幼儿额叶的情绪调节能力尚不完全。这就是幼儿比成年人更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容易产生多动行为的原因。 (三)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 皮亚杰说:“自我中心”是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它使儿童在认识和适应外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迷恋和深信自己的言行、观点、思维,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心。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和做事情,要求他们让人分享和给予是十分困难的。加上幼儿从小生活在优越和娇宠的家庭环境氛围中,缺乏与同伴正常交往,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过于宠爱和娇惯,就更加重了幼儿自身所固有的“自我中心化”心理,导致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产生,不能关心他人,不善于处理同伴关系和社会冲突,这都将导致幼儿多动行为地产生。 (四)幼儿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 通过对学前幼儿心理特点和经验水平的分析可以看到,部分幼儿的多动行为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表达他的需要的语言技能或身体语言;尽管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个幼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某些幼儿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常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多动行为。 三、幼儿多动行为的案例研究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多动行为儿童在涉及物品获得或寻求参与同伴活动的途径等目标时,所提出的策略并不少于非多动行为儿童,但他们的策略中更多的是不自觉的,自觉的策略较少。 (一)研讨之前的个案实例 笔者所带的是幼儿园小班中的松松,他最明显的特点是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 在家访中,我了解到:他爸爸爸是个货运司机,妈妈是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平时工作都很忙,缺失对儿子的教育和关心。 (二)个案观察记录 在幼儿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对松松的在学校的行为进行了细微地观察:(1)上课 在课堂提问时,他从不举手,经常咬着手指头,一会儿望望老师,一会儿望望地板,神情游离不定。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还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有时敲敲这个的头,摸摸那个的背。(2)早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早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的飞机,都会引起他长时间的注意,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抢别的小朋友的饭,勾别的小朋友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洒落在到桌子上、地上。(4)游戏 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时,他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总喜欢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掉了。(5)睡觉 午睡时。他总习惯地脱掉袜子用手转捏,老师一再强调都没有办法纠正。睡觉时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效果。 (三)教育方法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意思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平时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诸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及时地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 教师不能忽略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应了解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特点。老师的教育最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教育帮助,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动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我的教育 笔者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对多动的幼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1.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松松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后来我在上课或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能够马上不乱动了。 2.用细心发现亮点 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多动症儿童“闪光点”。在教育、观察中,我发现松松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许多孩子做不到这一点,我就利用这些教育契机,表扬肯定松松的同时,也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 3.用耐心期待蜕变 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引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⑴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松松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庭和幼儿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⑵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对多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⑶加强自制力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松松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⑷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折纸、系鞋带)中,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通过两个月的家庭、幼儿园的配合教育训练,松松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开始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由于多动症幼儿的改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短短两个月是不够的,但我想,只要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松松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四、幼儿多动行为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得出了在针对幼儿多动行为的矫正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正视和分析幼儿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同时,采取适时、适度、适量的教育措施加以引导。 2.了解、洞悉幼儿发生多动性行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切不可用训骂、讽刺等不正确的方式,一味地责罚幼儿。教师、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以耐心说服、引导教育为主,采取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矫正幼儿多动性行为的目的。 3.教给幼儿一些表达情绪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控制情绪,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例如:设计专门性的情感教育活动,创设一系列的冲突情境,让幼儿实际面对这些情境做出恰当反应,对幼儿进行情绪控制的模拟和实际训练。 4.发现优点,淡化缺点。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赏识教育,可有效避免多动性行为的发生。例如:平日里要善于观察,努力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找出优点,对其优点或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利用对其优点的鼓励来淡化不良行为习惯;5.提高家长对幼儿多动性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力求幼儿园、家庭同步教育。例如:教师与家长应相互沟通,在帮助孩子矫正多动性行为的步伐上保持一致。父母在家里也应发挥监督作用,应经常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庭的情况。 改善幼儿的“多动性”行为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有耐心,切不可急于求成。笔者认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有“多动性”行为的幼儿,都应强调充满爱和温暖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孩子“多动性”行为产生的土壤。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春节收心领导讲话稿5篇?

下一篇: 深唇色遮唇色的方法?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