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在两个猜想中证明一个就足够了,数学家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对于更大的数依然成立,而这两个数中的一个就是奇质数,甚至一生都致力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竟然没有一个不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明确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这两个猜想都是正确的定理,有的数学家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swt项目和rcp项目的区别是什么
RCP的全称是Rich Client Platform,可以把它看成是eclipse的骨架,swt就是器官与血肉。我们可以把这个骨架拿过来填入自己的器官和血肉,创造属于自己的“eclipse“.使用RCP来开发Java桌面应用可以把开发的焦点转移到系统的逻辑功能上,而不是界面上。我们自己的程序可以继承Eclipse的风格与功能,而不用自己去编写诸如菜单,工具条,子窗口等等的界面元素。甚至我们可以把Eclipse本身的功能插件,比如Console拿来放在自己的程序里,这样就避免了很多重复开发。简单来说,rcp就是把eclipse框架抽出来,形成自己的框架,然后,你可以用swt来完善里面的东东,比如,viewer
清空chart控件
为什么一定要清空呢?
你第二次选完的时候 直接把第二次的数据给控件的数据源 重新刷新就OK了 没必要那个清空的
而且我也试了 是可以的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
这个就象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本身并没什么实际意义。是人们为证明自身能力而做的“傻事”:) 花费毕生精力去做一件没意义的事。结果还没做成。多少可以留给后人一些回味和遐想。它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这个“没意义”。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 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 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显然,第二个猜想是第一个猜想的推论。因此,只需在两个猜想中证明一个就足够了。 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 明确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这两个猜想都是正确的定理,但是欧拉当时还无法给出证明。由于欧拉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影响到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数学界。从那以后,许多数学家都跃跃欲试,甚至一生都致力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可是直到19世纪末,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没有任何进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有的数学家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我们从6=3+3、8=3+5、10=5+5、……、100=3+97=11+89=17+83、……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有人甚至逐一验证了3300万以内的所有偶数,竟然没有一个不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家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对于更大的数依然成立。可是自然数是无限的,谁知道会不会在某一个足够大的偶数上,突然出现哥德巴赫猜想的反例呢?于是人们逐步改变了探究问题的方式。 1900年,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会议上把“哥德巴赫猜想”列为23个数学难题之一。此后,20世纪的数学家们在世界范围内“联手”进攻“哥德巴赫猜想”堡垒,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定理“9+9”,由此划定了进攻“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包围圈”。这个“9+9”是怎么回事呢?所谓“9+9”,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其它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都是9个奇质数之和。” 从这个“9+9”开始,全世界的数学家集中力量“缩小包围圈”,当然最后的目标就是“1+1”了。 1924年,德国数学家雷德马赫证明了定理“7+7”。很快,“6+6”、“5+5”、“4+4”和“3+3”逐一被攻陷。1957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1962年,中国数学家潘承洞证明了“1+5”,同年又和王元合作证明了“1+4”。1965年,苏联数学家证明了“1+3”。 1966年,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一个就是奇质数,另一个则是两个奇质数的和。”这个定理被世界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由于陈景润的贡献,人类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结果“1+1”仅有一步之遥了。但为了实现这最后的一步,也许还要历经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有许多数学家认为,要想证明“1+1”,必须通过创造新的数学方法,以往的路很可能都是走不通的。
Raspberry Pi 有哪些潜力
想来想去,觉得他的潜力主要在于快速的原型开发,和 Arduino 类似,在硬件层有强大的支持而优于 Arduino 的地方在于,你无需考虑软件层的一些事情,基于一个 linux 系统,什么事情不能做呢大夏天的,准备下班回家了,家里肯定很热,要是回家前半个小时打开空调你说多好思路:树莓派+红外发射管树莓派上起一个简单的 API server,提供标准的接口接受移动端请求,后端实现对发射管信号的控制移动端写个精简的 APP,只用实现一个界面一个按钮,外加个 GET/POST 请求如果提供个网页进行控制,也是很容易的关于家庭网络如何外网链接,请查看:花生壳(免费域名|域名注册)这是一个远程控制电灯,家电的例子:IAMSK INFO,业余时间大概用了三天,主要用在硬件调试方面建议玩树莓派的同时,玩玩 Arduino,Arduino 社区更成熟些,各个套件、传感器非常完善,两者结合,玩过之后会有很多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