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玉米粘虫防治技巧(玉米粘虫的防治措施)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玉米粘虫防治技巧这个问题,玉米粘虫的防治措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如何有效防治玉米粘虫

玉米粘虫(Mythimnaseparata walker)是一种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 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玉米粘虫防治 *** :

幼虫防治重发区需要普遍防治,一般发生区需要及时挑治。玉米粘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每年春季由南方省份迁入我省,为害拔节孕穗期的小麦。5月下旬后期,我省发生的粘虫迁往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为害。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方地区发生的玉米粘虫随高空气流回迁南方,一部分可能迁入我省玉米产区,对我省秋季玉米生产形成一定威胁。7月中下旬以来,玉米粘虫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玉米田相继大面积发生。预计8月底至9月上旬北方玉米产区发生的三代粘虫有可能一部分迁入我省玉米产区,形成我省四代粘虫发生的虫源基数。2012年我省夏玉米播种期长,生育期不整齐,中迟熟夏玉米食料条件及秋季气候条件有利于四代粘虫发生为害,预计我省中迟熟夏玉米粘虫将存在中等发生的可能,低龄幼虫高峰期预计出现在9月上中旬。

技术意见提出,对成虫防治,要利用粘虫成虫趋光、趋化性,采用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等无公害防治技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幼虫的防治时间,全省大部分地区为9月上中旬,防治对象田为中迟熟夏玉米田,防治指标为玉米田虫口密度30头/百株。防治时亩用50%辛硫磷乳油75-100克、或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克、或20%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条:玉米粘虫)

2玉米粘虫防治 ***

玉米粘虫成因

降水过程较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气象条件非常利于夏玉米田块粘虫的发生危害。粘虫产卵最适温度一般为19-22℃,适宜的田间相对湿度是75%以上 ,温度低于15℃或者高于25℃,产卵数量明显减少, 遇到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产卵量会更少。

幼虫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3℃,相对湿度50%—80%最有利。当温度高达35℃或相对湿度降低到18%时,初孵化的幼虫都不能成活。

粘虫形态特征

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粘虫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所以叫五色虫。

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6—40mm。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亚缘线自顶角内斜至Mz;缘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

老熟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

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 化);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

蛹长约19mm;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两侧的细短刺略弯。

玉米粘虫的防治

一、化学药剂防治

在粘虫的幼龄阶段,进行药剂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可选用甲维盐、苦参碱、高效氯氟氰菊酯、甜核·苏云菌等进行防治。喷药时要均匀喷施在玉米植株上,心叶或地表上,喷洒在地表上时,要尽量打透,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粘虫幼虫。

二、卵块诱除

除了药剂防治之外,还可根据成虫产卵的特性,在田间置放扎成把的玉米幼苗、杨柳枝之类的物品引诱成虫产卵。并注意田间枯黄的玉米植株上是否有卵块,如果有的话也进行摘除和草把中的卵块集中处理并销毁。

在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虫情监测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尽量把玉米粘虫防治在三龄以前。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

3三伏天,玉米粘虫高发,都有哪些预防措施?

玉米粘虫是我们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对玉米的叶片危害特别大,一旦染病,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将玉米植株的叶片或植株啃食干净,常常给玉米的产量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应引起农民朋友的高度的重视。

一、玉米粘虫的危害

玉米粘虫是一种爆发性和毁灭性的虫害,能吃光玉米的叶片,咬断玉米的穗,造成严重减产。幼虫共6龄,1~2龄多隐藏在作物新叶或叶鞘中取食为害,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3龄以上幼虫为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同时抗药能力要比2~3龄增强约10倍。因此,在3龄前防治效果更好,因为此时粘虫的抗药性最弱。在防治上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以提高防效。

二、玉米粘虫的防治 ***

玉米粘虫是玉米虫害常见虫害病,预防办法有诱杀和药剂防治两种办法。

诱杀成虫,在成虫数量开始上升时,每亩地插设2-3个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或每2-3亩地设一糖醋诱杀盆,逐日诱杀成虫,可显著压低田间卵和幼虫的发生密度。从成虫产卵期初期开始,每亩插小谷草把10把诱卵,每两天换一次,将草把烧毁。

药剂防治,幼虫以2~3龄时最有利,常用药剂有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等。目前药剂防治效果好的有20%除虫脲1号,亩用量8~10克,或25%灭幼脲3号20~30克,兑水80~100千克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持效期长达20天,对瓢虫、食蚜蝇、蚜茧蜂和草蛉等多种天敌均无明显杀伤作用。另外,0.04%二氯苯醚菊脂粉剂,每亩1.5~2千克防效在90%以上,对天敌的杀伤力小于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

总结:从两种防治 *** 来说,建议使用诱杀成虫的办法来防治,尽量降低对农药的施用量。

好了,关于玉米粘虫防治技巧和玉米粘虫的防治措施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没有问题,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cad另存为没反应(cad另存为时为什么窗口不出来)

下一篇: 昆明到曲靖城际列车时刻表查询(昆明到曲靖火车时刻表)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