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城市治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新公共管理运动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全球经济问题日益严重、西方国家财政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对政府、企业与公民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即以生产者为中心的政府治理转向以消费者(公民)为中心的治理,其核心内容是改革政府管理的方式与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的绩效。
新公共管理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等。多元理论来源可归纳成两层含义,即管理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管理主义指的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公共部门,强调直接的职业管理、明确的绩效标准和评估标准、根据结果进行管理,以及接近消费者。新制度经济学指的是把激励结构(例如市场竞争)引入公共服务中,强调削减官僚机构、通过承包和准市场的运作方式实现更有效的竞争以及消费者选择。
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与特征,国内外学者作了不同的描述,经济合作组织将新公共管理的特征概括为七个要点:
1. 公共部门实行专业化管理,即让管理者来管理;
2. 明确的绩效标准和绩效测量;
3. 对产出控制的格外重视,重视结果而非过程,根据所测量的绩效在各个领域分配资源;
4. 公共部门单位分散化,创建一个易于管理的组织,获得公共部门内外特许制度安排的效率优势;
5. 公共部门更趋竞争性,把竞争作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标准的关键;
6. 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
7. 更强调资源利用的纪律性和节约性。
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一种尚处在发展中的理论框架,在目前实践应用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一是经济人假设。该假设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其摒弃官僚主义,主张以市场取代官僚组织的理论基础,但该假设忽视了互信、互惠等公共伦理存在的可能性。
二是市场神话主义。新公共管理理论极为推崇市场机制,主张市场作用最大化,政府角色最小化,忽视了市场自身的缺陷。首先,市场本身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存在失灵的情况。其次,市场的基本价值是效率,但是效率并不是公共部门和社会唯一的价值追求,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用单纯的效率价值替代其他的价值,有悖于公民对政府的要求。
再次,市场的适用性问题。将市场机制运用到行政组织和管理当中,要注意公共产品的性质和机制,否则很容易造成失败。最后,市场崇拜忽视了政府、社团、第三部门等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上的特殊作用。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在公共部门中引人竞争机制存在很大的限制,市场机制往往被扭曲或表现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寻租、特权与贪污等可能成为公共管理的普遍现象。
三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忽视了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基本差别。忽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存在着的基本差别的倾向,将导致公共管理“公共性”的丧失。
四是顾客中心主义。新公共管理将公共服务接受者的公民看成顾客,主张为顾客提供回应性、及时性的服务。公民不仅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而且是公共服务的合伙人、参与者和监督者,将公民定位成消费者,降低了公民作为与国家相对的权利和合法地位的拥有者的作用。顾客导向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复杂关系简化为单向度的政府与顾客的关系,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公民享受公共服务。公民也是公共服务提供的参与者、决策者,其行为对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公平性都具有影响力。
本文观点来自——《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建筑拆除决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