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哈尔滨道外区和哪个区合并(黑龙江哈尔滨道外区概况)

道外区隶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位于哈尔滨市的中东部。位于北纬45°20′~46°20′,东经126°15′~127°30′之间,东与阿城区、宾县接壤,西与道里区以滨洲铁路为界,南接南岗区、香坊区,北与松北区、 呼兰区毗邻。

哈尔滨道外区和哪个区合并(黑龙江哈尔滨道外区概况)(1)

道外区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地处哈尔滨市的中东部。道外区旧名滨江县,滨江市,东、西傅家区,俗称傅家甸。1956年东、西傅家区合并改称道外区,2004年3月24日宣布道外区与太平区正式合并,新区名为道外区。[1]

全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618.6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680801人(2017年末)[2],辖22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乡、115个社区和38个行政村。

道外区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老城区,地处哈尔滨市的中北部。位于北纬45°20′~46°20′,东经126°15′~127°30′之间。城区东与太平区接壤,西与道里区以滨洲铁路为界,南接南岗区,西与肇东 市、北与呼兰县毗邻。松花江自西而东横贯全境,将道外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江南为城区,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江北为农村(含松浦镇、万宝镇、前进乡),良田成片,畜牧业兴旺,水产养殖业占有优势,驰名中外的旅游疗养胜地--太阳岛就位于此。鸟瞰道外区西宽东窄,呈葫芦形。全区总面积297.9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8.2平方公里。地形系由松花江冲积而成的凹陷地带,土质多为深层黑钙油沙土。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9.4℃,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8℃;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雨季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136天左右。

道外区旧名滨江县,滨江市,东、西傅家区,俗称傅家甸。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中东铁路建成后,沙俄强占哈埠铁路沿线地区,划归中东铁路局管辖。江北地区(含松浦、万宝镇、前进乡)为龙江将军辖。1920年黑龙江省省长公署在马家船口设立了马家船口市政局,同年2月改为松北市政局,1925年8月改称松浦市政处。江南傅家甸(现道外城区)为吉林将军辖。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在傅家甸设立滨江厅,隶属于吉林省辖。1909年(清宣统元年)改为吉林省双城府管辖。1913年改称滨江县,1927年设市政筹备处,1929年5月建立滨江市,划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桥为滨江市辖区。滨江县只管原县属农村部分。1932年日军侵占哈尔滨,翌年将滨江市、松浦市并入哈尔滨市,同时分设东、西傅家区和松浦区。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市解放后,又一度将东、西傅家区改为东、西、北傅家区。不久,北傅家区撤销。1956年东、西傅家区合并改称道外区。1958年松浦区撤销,将其划入道外区为松浦乡,1962年又将其划归滨江区(郊区),1972年滨江区撤销,松浦、万宝、前进乡划入道外区。

1990年道外区辖14个街道办事处,175个居民委,2个镇,1个乡政府,33个行政村,96个自然屯。全区总人口387 493人,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藏、维吾尔、苗、壮、布依、侗、白、土家、达斡尔、锡伯、俄罗斯等1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6.56%。

道外区土地总面积61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0.62平方公里,郊区面积577.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34公顷。以松花江为界划分为江南城区和江北郊区两大部分,其中江南城区面积为8.23平方公里,江北郊区和沿江水域、滩涂面积为321.3平方公里,城区行政区划为1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含坐落在江北太阳岛街道办事处和哈尔滨市呼兰区境内的三电街道办事处);郊区分为松浦镇、松北镇和万宝镇3个镇。

2

自然地理

编辑

气候特点

道外区地处哈尔滨市中北部,整个冬季处于极地大陆 气团控制之下,夏季受 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春秋两季为季风交替,其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从当年11月至次年3月,最冷在每年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20.3℃,最低为零下38℃。整个冬季降水很少,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左右,气候严寒干燥。每年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2.8℃,最高气温可达36℃以上,一般22℃以上气温40天左右。夏季 降水日多,降水量大,一般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以阵雨为多,年内雨日一般在40天。每年4月份,气温开始升高, 气旋活动频繁,使气温变化无常,升降温幅度较大,气温在10—22℃之间持续可达60天。此时期风大, 多西南风,有时可达8级。降水量不多,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2%左右。 每年9月下旬起,冷空气开始入侵,气温下降,10月份平均气温可降至5℃左右。霜冻出现早,9月下旬就可以发生 初霜。此时期降水量减少,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8%左右。 全年无霜期为135天,有霜期为221天。日均气温低于零下的日数占全年的45%,低于零下10℃的日数120—210天,低于零下20℃的日数66天,低于零下30℃的日数一般是六、七天。

自然资源

道外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区内一江(松花江)、一山( 天恒山)、两河(阿什河、 马家沟河)等自然资源是全市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城区。哈尔滨市城郊唯一的一座自然山体天恒山,坐落在此区团结镇境内,距城区仅3公里,北望松花江,西临阿什河,南靠哈同公路。总面积3000多公顷。海拔高度在120~215米之间,森林植被覆盖面积达70%以上。天恒山地下水量丰富,经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厅矿泉水评审委员会鉴定,达到了国家 《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的指标,完全符合标准,其自然生态是哈尔滨城区周边绝无仅有的。“一江、两河”(松花江34.7公里、阿什河7.45公里、马家沟河9公里)流经我区,地面 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沿江经济潜力巨大。我区乡镇的十万亩草原、万亩养鱼垂钓水域、湿地、5000亩果树、 绿色蔬菜等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

靖宇公园

位于道外区靖宇二十道街,正门西向正对靖宇大街,占地面积52528平方米,始建于1917年,是哈尔滨最早建成的公园之一。靖宇公园原名“东四家子公园”。据史料记载,东四家子公园占地13垧,南北长85丈,东西宽5太,正门向西开设,北面设一便门出入。园内建凉亭两座园中建筑为东洋式建筑。该园在建园后至建国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作为本区地方政府官方聚会活动的场所。1919年宜名为“滨江公园”,建国后改名为“道外公园”。1952年至1957年道外区建设科接管了道外公园,修建了办公室和温室,增修了园内柏油马路,开辟出一个冬季滑雪场。

1985年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经有关部门批准,道外公园改名为“靖宇公园”。同年在园内新建花坛,重建了公园正门和售票亭。1988年又陆续新建大型喷挟一组。在儿童乐园中新建两组大型儿童游戏设施。1991年,靖宇公园将原有框架结构的东大墙改建成720平方米的车库,同时该 园还重点进行了“园中园”的建设。1997年,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杨靖宇塑像终于落成,该园成为我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靖宇公园得到高政府有关部门重视,把封闭式公园改建成开放式公园,新建一处哈市最大的纪念广场,周边种植大量树木和草坪,增加庭院灯和园林设施,为道外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

江畔公园

位于道外区松花江畔堤顶,西起滨洲桥下,东至太平闸口桥,全长4.8公里,总面积20.3公倾。

该园始建于1955年,原名“道外区江沿公园”,是哈尔滨市沿江主要游览区之一,属沿江带状公园,其整个建设布局结合堤防建设进行。

1987年至今,根据市沿江一条线总体规划,配合题防加高,在完成防洪达标工程的同时,对园内绿地、道路、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建和改造。江畔公园环境优美,绿化彩化面积占全区五分之三。园内有针叶、阔叶、乔木、灌木花卉品种近30个,有树木6289株,草坪54000多平方米,彩化面积4000余平方米,剪型树百余株,雕塑《母婴》、《天鹅》、《群鹿》、《冰舞》、《腾飞》、《海豚》、望江亭长廊、蘑菇亭等各具特色;模纹式五色草平面花坛《浪花》《祥支》以及组合花坛、花带造型美观、新颖;船形建筑哈尔滨航运站和站前广场的铁锚融为一体;天主教堂与十八层大楼成为江畔一景。经过不断建设,江畔公园成为道外区百姓重要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同时,江畔公园还是道外特色文化的露天聚集地,每年春、夏、秋三季,二人转,大秧歌等具有东北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方兴未艾,吸引着全区乃至外区、外市县的游人留连忘返。江畔公园年接待游人数万人次,是道外区园林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长青公园

八区体育场 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 东北行政委员会 传统教育

天恒山风景区

哈尔滨市道外区 幅员辽阔 绿宝石 第四纪地质 新石器时代 肃慎 古城遗址 梅氏犀 古生物化石 文化遗址 地质科学 林业科学 历史科学 特殊区域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语文难度(语文难掌握这些词语)

下一篇: 养博美犬新手入门必知(千万不要养公的)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