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林浦村(福州林浦村)

林浦村(福州林浦村)

看鉴福州:人文福州、生态福州、文明福州

看鉴福州


在南宋军民的坚守之下,襄阳保卫战,持续了六年,整整六年,终究还是无法抵挡住蒙古骑兵的铁蹄。

南宋的最后一道屏障被攻破,元兵挥师南下统一中国指日可待。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临安(杭州),年仅五岁的宋恭帝和太皇太后相继被俘,临安彻底失守。

然而,就在临安失守的前夜,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护送下潜出城外,逃往婺州(今浙江金华),后又至温州,为赵宋王朝保留了一丝血脉。

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得知消息后,也陆续率残部到温州江心寺会合,不久之后,文天祥也闻讯而至。

为了图谋再度中兴宋王朝,文天祥、陆秀夫决定效仿宋高宗的故事,拥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

似乎只有通过这样的效仿能够重新鼓舞颓靡的士气似的。

几天之后,赵昰等人离开温州江心寺沿海路前往福建,经闽江口来到福州林埔村,因随同军民近30万,于是削平林浦山峰驻扎,此山从此得名平山,史有“平山点兵”之说,而林浦平山堂也成为宋帝行宫。

宋人梁克家主编的《三山志》载:“平山,在开化里,城门山之西,宋少帝航海时驻兵于此,削平其山故名,丞相陈宜中手书‘平山福地’四字刻石。”

林浦村,图源网络

宋德祐二年(1276)农历五月初一,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九岁的赵昰为帝,是为端宗,改号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以城内大都督府为垂拱殿,号召恢复宋室江山。

不久后,文天祥也从温州赶到了福州,参加抗元斗争。福州一时成为南宋朝廷抗元救亡的中心。

此时的宋朝廷还占据这东南沿海各城市,手中还有几十万的军队,若是戮力同心,恢复南宋的半壁江山也未可知。

但此时的宋廷精英却犯了机会主义错误,他们认为元兵也会像当年金兵一样,因无法忍受南方的湿气而停止进攻的步伐,因而未能全力备战。

然而,他们完全低估了元兵统一中国的决心,

终于,同年十一月,元兵攻破福州,赵昰与文武官员再次渡海南逃。祥兴二年(1279),陆秀夫背负末帝赵昺在广东崖山跳海殉国,南宋灭亡。

图源网络:泰山宫

南宋朝廷逃离福州之前,丞相陈宜中将所剩的军粮分给了福州的城里的老百姓,老百姓感念宋廷的恩德。

因而,当闻之南宋小皇帝跳海,陈宜中殉国(谣传)的消息后,福州人民悲痛万分。

为了缅怀陈宜中等人,林浦村的村民在宋帝行宫边专门建了陈丞相祠,塑造了陈宜中像,供后人祭拜。

后来,为逃避元政府的追查,将宋帝行宫、陈丞相祠改为社庙,予以祭祀,冠以“泰山”两字以为避讳,因而这里又叫“泰山宫”。

泰山宫是福州向现存最为完好的宋帝行宫,宫里的所祭拜的神像均影射南宋君臣。以泰山为名的宋高宗赵构,身边站着两个童子,分别是赵昰、赵昺两位末代皇帝。东西两边所并列的分别是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如此以神代人,以避元廷猜忌。

几百年来,每年元宵节前后,当地都定期举行“迎泰山”活动,抬出“童子泰山”、“陈丞相”、以及文丞相、张将军等神明塑像,进行巡游,以祈求出入平安、五谷丰登。如今已经扩大到周边11个地方共同举办这一活动。

图源网络:濂江书院

林浦村自古人文鼎盛,这有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书院“濂江书院”,是当年朱熹讲学之处。

及至明清时期,林浦村科第官宦兴盛,出现了以林元美为首的“七科八进士”,以林瀚为首的“三代五尚书”,功名显赫,全国罕见。

林浦古村及周边,还保留着唐宋以来大量的文物,包括唐代的瑞迹寺、甘泉寺;

宋代的林桥、断桥、书院、古井、石塔、练兵台、摩崖石刻等,明代的尚书里牌坊、尚书家庙、尚书墓;

清代的进士第、林寿熙故居、邵岐炮台等古建筑,而最为亮点的是当地的“宋帝行宫”与陈丞相祠。

2007年12月,林浦古村被福建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任务栏在哪里(任务栏设置怎么打开?)

下一篇: 去除眼部细纹小窍门(眼部有细纹怎么办?)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