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顾炎武手不释卷(经典文言文赏析 | 顾炎武手不释卷)

顾炎武手不释卷(经典文言文赏析 | 顾炎武手不释卷)

原文

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②。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③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④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⑤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⑥。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注释

    先生:此指顾炎武。

    自随:即“随自”,宾语前置。

    或:有的,有些。

    对勘:对照比较。

    无足:不值得。

    注疏:注文和疏解。注,对于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疏,对注的注解。

译文

凡是顾炎武外出游历,都要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老兵和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些与平时所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客店中打开书进行对照比较。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上,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和疏解。偶尔有忘记的,就到客店中打开书,认真仔细地反复查看。

文言知识

说“或”:“或”的本义是“以城邑为中心包括周围地区的邦国”。

“或”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指“有的、有些”,代事或物。如上文“或与平日所闻不合”。

    指“有人、有些人”,代人。如《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指“也许,或者”,表示不肯定。如“或是”,“或然”,“或则”。

    指“稍微”。如“不可或缺”。

    人物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一生辗转,始终坚守节操,拒绝在清朝为官。他以天下为己任,以学术兴天下,被后人视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最具代表性的名言,而“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则是他终身的誓言。

    下面讲述二则轶事,了解一下顾炎武在治学方面的精神。

    博学强记

    顾炎武小时候,每年春夏温习经书,家人为他请了四名士子,坐在周边。顾炎武面前放一本经书,四人前面还放着该经书的注疏。他先叫一人读一段经书,遇到其中字句不同的或他忘记了的地方,则与四人辩论或再记一遍。一人读二十页书,之后再叫另一人读二十页,他每天温习经书二百页。

    鼠啮书而不怒

    顾炎武在写《音学五书》时,已经写好的一部分二稿却再次被老鼠咬坏了。他便再次誊写,一点怒色也没有。有人劝他翻瓦倒壁消灭老鼠,他却说:“老鼠咬我的书稿,其实是鼓励我呢!不然,把书稿好好地搁置起来,我怎么会五易其稿呢?”

    出处

    清·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

    启发与借鉴

    上文仅通过寥寥数语,便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顾炎武勤奋好学的形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时刻保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这最终使他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学习不仅需要勤奋刻苦,还要有谨慎求实的态度,尤其在当下这个浮躁且急功近利的时代。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新西兰梅西大学(梅西大学相当于中国什么等级的大学?)

下一篇: 昆明双塔(昆明的双塔建筑有点儿多)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