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的诗歌引质疑(贾浅浅的12首诗)原创历史解忧号2021-05-09 09:00
贾浅浅诗歌事件之所以能够如此长时间地持续发酵,与这三大原因是分不开的:一,来头大,身为贾平凹之女,天生自带“作二代”光环,很容易就被读者贴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标签,认为她必定有一副好文笔。
其二,自身成就也不低,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当代在读博士,鲁迅文学院32届高研班学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陕西青年文学奖得主……等等这些荣誉,简直把人看花眼,如此优秀的后生,写出的东西必然靠谱。
其三,拥有以上两个叠加技能,可贾浅浅爆出的作品却带有强烈的话题性和操作性,说白了就是三俗:真善美何在?屎尿屁横飞!
可是,如果你以为这就是贾浅浅的全部身家,那你就太年轻了。
在当下畸形的诗歌审美之下,不少人都选择“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方式来博取眼球、赚取流量,他们不走阳关大道,偏走独木小桥,违背抒情,颠覆传统,这被称为“先锋文学”,早前的梨花体、垃圾派等都是突出代表。
但贾浅浅的诗与先锋文学还有些区别,除了接受当今网络快餐文化的潜移默化,显然她还受过父亲《废都》的某些影响,再深入层次的还有博尔赫斯,又有点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审丑味道。种种因素纠结成团,最终才造出了“贾浅浅”类诗歌。
但是,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个问题,站在道德和艺术制高点批判贾浅浅的人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以偏概全,他们总是拿着那几首看起来叛逆、另类、俗不可耐的诗歌来说事,却从不翻看其他那些中规中矩甚至是令人惊艳的作品。
毫无疑问,贾浅浅已经火了的那些诗不是什么好诗,尽管它们有些被载入过诗刊,但贾浅浅只有这些诗吗?当然不是,很多人读诗都是带着偏好的,只愿意看热闹,而对于其他见闻皆视而不见。我们简单举例说明。
《Z小姐的春分日记》
他无数次俯身,春分将至
Z小姐在日记中写道:一夜之间
桃树上全是盛开的吻
米勒笔下的光就打在床上
他的画笔也游走在我们身上
是的,我们身上有农舍和羊群
有巴比松的晚霞和脸庞
有烧黑的木炭条在画布上
沙沙作响的宁静
一首非常简单的小诗,却非常出诗意,我们不需要清楚Z小姐究竟是谁,只需要知道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春分。“一夜之间桃树上全是盛开的吻”,这是春天带给世界的吻,也是桃树带给春天的吻,也是诗人带给读者的吻。初春盛开的桃花,任凭谁见了都想要亲吻,而贾浅浅将这种感觉展现了出来。
可是,到了下面有读者开始叫起冤来:最烦诗里掺杂乱七八糟的外国人名和地名,什么“米勒”、“巴比松”,简直就是词汇堆砌嘛!但这里小解要解释一下,贾浅浅之所以提及这些意象,与其“春分”的主旨也是密不可分的。
试想,体现春天来临最好的地点是哪里?当然是田野,是郊外,是一望无际的大自然。而米勒是法国著名的田园派画家,最擅长表现美丽乡村的场景,被誉为“一生都奉献给了大地”,所以他最了解春天;而巴比松是闻名世界的巴黎艺术小镇,是巴比松画派的诞生之地,该画派的特点就是直接对照自然写生,而不是在画室中创作风景画。
了解了这些,再来读这首诗,便俨然有了印象主义的感觉,“他的画笔也游走在我们身上”,“我们身上有农舍和羊群”,在身体上作画,在身体上种下世界,通过春天与弥勒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诗意!一种来自乡村的质朴与纯真油然而生。
最后一句非常出彩:“有烧黑的木炭条在画布上/沙沙作响的宁静。”烧黑的木炭条在画布上摩擦的声音,想想就非常刺耳,这明明就是“沙沙作响”,为什么会“宁静”呢?显然,响动的是外在,而宁静的则是内心,在如此美丽的春天画画,手中的笔不想停下,而内心则是抛却凡尘、归于自然的宁静。
如此看来,贾浅浅似乎在一直在隐藏实力,这首轻描淡写之作,足以一雪前耻,打破质疑。不知大家认为这首诗写得如何?
收藏举报4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