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驭兽玄女(穿越之宅女修仙)


驭兽玄女(穿越之宅女修仙)原创无白书生2020-09-19 01:10:00

蚩尤虽然损失了几个兄弟和一些苗民败走,但是他怎能甘心就此罢手。看看军队元气并未大伤,依旧野心勃勃,要与黄帝决战。黄帝虽然取得了两次胜利,但是在从根本上消灭蚩尤还是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况且开战这么长时间了,他的军队士气也渐渐低落,对此,黄帝一筹莫展。

为了鼓舞士气,黄帝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他要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制成一面大鼓,用它来振奋军心,鼓舞斗志,占用蚩尤。他打探到,在东海的流波山上,住着一只怪兽,名字叫做"夔",其体形像牛却没有角,只有一只足蹄,能够自由的出没于海水之中,每当它出没于海水之中的时候,必定会伴随着大风大雨。而且它的眼睛里能够发出一种形同日月般的光辉,它张口吼叫的声音振聋发聩,如同打雷。黄帝命人把夔捉来杀死,剥了它的皮,晒干后做成了一面硕大的军鼓。

然后又派人到雷泽之中,捉了雷神手下的一头雷兽。这雷兽是一种人首龙身的怪兽,常常在雷泽中有事没事的拍打着自己的肚子,每拍一下,就会放出一个响雷。黄帝把雷兽杀死,挑选出最大的一根骨头,做成了鼓槌。有古书上说黄帝杀死的是雷神本人,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因为雷神不仅是天地间最早的天神,而且他还是伏羲氏和女娲氏的父亲,同样也可以说是黄帝的始祖,怎能随便说杀就杀呢?

军鼓和鼓槌做好了,黄帝便命人把军鼓抬至高处,用雷兽之骨擂响。其声更甚于打雷,竟能"声闻五百里"(《山海经·大荒东经》)。连续擂了九通,那声音震撼得天地变色,山川动容,江河腾涌,鸟兽惊奔。黄帝这边军威大振,士气高昂。再看蚩尤一方,被这鼓声震得魂飞魄散,呆若泥偶,想逃不能逃,想飞不能飞,那就只有被消灭的份了。黄帝的军队被鼓声鼓舞,呐喊着冲杀上前,俘杀了很多蚩尤的兄弟,苗民们也几乎被灭光。蚩尤见大势已去,只得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走。这一战,黄帝可以说是完胜蚩尤,取得了涿鹿之战大捷。

黄帝征战蚩尤壁画

战败了的蚩尤并没有投降,仍然寻求着反攻的策略。这时就有臣下提议去请北方的巨人族夸父氏前来帮忙复仇,蚩尤同意了,于是连夜派人去北方夸父氏处求救。

这夸父氏一族,是大神后土的孙子,《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后土生信,信生夸父。"而在前面我们也说到,《山海经·海内经》中却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不知这个噎鸣和信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且不去管他。后土统治着鬼域幽冥世界,也叫"幽都",《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幽都处在北海之内,有黑水从那里流出。那是一个黑色的世界,有黑鸟、黑蛇、黑豹、黑虎和尾巴蓬松着的黑狐,还有一座黑色的大山,山上住着的人也是黑色的。

至于《山海经》中所说的北海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海内经》中有这样的描述:"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东海与北海的位置,因为朝鲜是位于日本海之内、黄海之隅的,因此,这里的"东海"应该不是今天的东海,而是日本海;而"北海"也不是今天的广西北海,而应该是黄海。在《大荒东经》中也有"黄帝生禺号,禺号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号处东海,是为海神"之说,知禺号与禺京既是父子关系,又分别为东海之神和北海之神,由此可以确定东海与黄海亦必相距不远,这基本上与我们推断东海为日本海、北海为黄海是一致的。

守护着幽都城门的,是巨人土伯,他生着老虎的脑袋,额上长有三只眼睛,身躯像牛一样庞大。他的叫声嘶哑沉闷,他的职责就摇晃着那对明晃晃的坚利的角,伸展着沾满血污的肥大的手指,驱赶着幽都里的那些哀嚎哭叫、奔跑躲避的可怜的鬼魂。土伯无疑也是夸父族的一员。

《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了一个"夸父逐日"的故事,这个敢于追赶太阳的巨人是不是土伯呢?所有的古籍中都没有类似的问题和答案,我们只好暂且说他是夸父族的首领。

夸父族的人住在北方大荒中一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成都载天"的山上,这一族人显著特点就是他们都是身材高大、力气又特别大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子,"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所以人们就称他们为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夸父逐日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夏天,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这种情形几乎和旱魃出现时的情形完全是一个样子,或者也说不定就是旱魃出来游逛惹的祸呢。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有些已渐渐死去。

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很是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但是夸父决心已定,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追赶太阳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此野果充饥。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但是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喝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经过九天九夜,夸父终于在太阳落山的地方追上了它。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他眼前。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可是还是不解渴;于是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那大泽,又叫瀚海,在雁门的北边,是鸟雀们孵卵育雏和更换羽毛的地方,其宽广纵横有千里。但是,大泽太远,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他像一座大山一样颓然倒地,他倒下的那一刻,大地、山川、河流都因此而震颤轰鸣。

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继续前进。

夸父死了以后,他倒下去的那个地方便成了夸父山。有人说在湖南省沅陵县有一座撑架山,据说说是夸父山,山的东麓一直起伏绵延至桃源县。山顶上有三块大石头呈"品"字形,传说这就是夸父追赶太阳,肚子饿了,就用三块石头架起一只大鼎锅煮饭吃。这种说法显然有些不太合理,因为夸父虽然是向南追赶太阳,但他是在到北方的大泽里喝水的途中死去的,也绝不会因饿了就拿个大锅来煮饭吃,那样岂不误了他逐日的时间?所以这种说法并不可靠。

不过是否有会另一种可能呢?也就是说,夸父并不是死在去大泽喝水的途中,而是他到达了大泽,也喝足了水,在折回头追赶太阳到撑架山时候,不幸倒地死去,所以后人便把撑架山改称作夸父山。至于那三块呈"品"字排放的石头,则有可能是人们出于对夸父的崇拜而附会于此。

清代郝懿行在为《山海经》作注时说,夸父山也叫秦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县的东南,和陕西省的太华山相连。山的北面有一处绵延几百里的树木,其中多为桃树,遍生嘉桃,所以又叫桃林。这就是古代有名的桃林塞。既然夸父山和桃林塞这样紧密地联系着,这说明当时夸父的木杖并没有扔出去多远,所以,郝懿行认为夸父山应在此处还是较为可信的。

再说蚩尤派去的人见了夸父族的首领,说出了要请他们帮忙的意思。说起来这夸父族是后土的子孙,而后土又是炎帝的后裔,说来说去这夸父族也就是炎帝的后代了。而蚩尤呢,又是打着为炎帝复仇的旗号才与黄帝发生战争的,因为涿鹿之战的失利,所以蚩尤想请夸父族相助,为的是替炎帝伸张正义,重塑失去的威仪。夸父族人被说动,便答应助蚩尤一臂之力。

蚩尤得到了夸父族人的帮助,其声势亦如火添薪,如虎添翼般的重新振作起来,再一次与黄帝形成了相持的局面。

黄帝大为恼火,忙与众臣商议,一时竟也想不一个好的对策来。正在此时,一位人头鸟身的女人来见黄帝,自称玄女,本是天上得道的女仙,得知黄帝窘境,特来传授阵法。黄帝大喜,按照玄女所授,摆兵布阵,其所授阵法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同时,黄帝又得到昆吾山上的一种像火一样的红铜,用它来打造宝剑,但这把剑造出来之后就变成了青色,看上去寒光四射,晶莹剔透,锋利无比,"切玉如割泥也"(《山海经·中次二经》)。

黄帝一时间得了玄女阵法,又得了宝剑,精神大振,决心彻底铲除蚩尤。于是携宝剑,布阵法,与蚩尤和夸父族人决战,结果蚩尤战败,所剩残部落入黄帝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黄帝的战将应龙在战斗中大显神威,一会升腾于空中,一会潜行在地上,捕杀了很多蚩尤族人和夸父族人。战至最后,终于活捉了首领蚩尤,并在涿鹿之地将他杀死。斩杀蚩尤的时候,为了防止他作法逃跑,黄帝命人把他双手并头一起枷住,脚上也铐了锁链,直到把他杀死之后,才把浸染了鲜血的枷锁等从他身上除去,并扔在大荒之中。奇怪的是,这带血的枷锁扔出之处,便登时长出一片枫林,那红红的枫叶,好像染上了蚩尤的鲜血,十分鲜艳而醒目,似乎在向世人昭示着他的怨恨和不甘。

黄帝把蚩尤在涿鹿之野就地处死,这是史学家和神话学家们所公认的。然而《路史·后纪四》中却说:"传战蚩尤执翼中而诛之,爰谓之解。"也就是说,蚩尤在涿鹿战败之后,为了活命向翼州方向逃窜,黄帝的人马穷追不舍,一直追到翼州的中部才把他捉住。黄帝一怒之下砍下了蚩尤的脑袋,让他身首分解,以防他再用什么法术复活了,所以后来那个地方就叫做"解州",就是现在的山西解县。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三中描述,在解州附近有一个很大的盐池,叫解池,池中的盐水呈纯正的红色,当地的人们都说那是蚩尤被杀时流下的鲜血所形成的。但是蚩尤的头和尸身却并没有埋在那里,而是被分别埋在了山东的寿张地和钜野地。蚩尤的头大概埋在了埋在了寿张,并筑起了一个高有七丈的坟墓,古代寿张一带的百姓认为蚩尤虽恶,却也是一方大神,所以在每年的十月都要去创他坟墓上祭祀一番。

据说,在人们祭祀的时候,常常会有一团红色的烟雾从坟头上冒出,继而舒展开来,像一面悬挂着的旗子,飘飘荡荡地直升到云霄里去了,人们就把它叫做"蚩尤旗"。这似乎是蚩尤因为人们对他的祭祀而显现出的一种灵气,也有人说这是蚩尤不甘心失败的一种怨气。而埋在钜野地的则是蚩尤的尸身,那里也有一座墓,叫"肩髀冢",和寿张地的坟墓几乎一样大小。这种说法见于《绎史》卷五引《皇览》之中。

但是到了晋代的时候却又有了新的发现。据《述异记》记载,有人在翼州附近挖出了一个巨大的髑髅,像是用铜铁铸成的一样坚硬,人们便认为这就是蚩尤的头盖骨。后来又有人那个地方挖得了一颗蚩尤的牙齿,有两寸长,也是十分坚硬,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把它破碎。

关于蚩尤的传说,后世还有很多,比如《吕氏春秋·先识》记述,周朝时期的铜鼎上常常铸刻着一种怪兽纹饰,但只刻着它的脑袋却没有身子,脑袋的两边长着一对看上去既像耳朵又像翅膀的东西,人们把种怪兽叫做饕餮,据说这个样子很像被砍断了头的蚩尤。

其实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相传为上古四大凶兽之一,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的第五子,现在则用来形容极度贪吃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叫吃货一个。《山海经》中描述饕餮为羊的身子,眼睛长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就"饕餮"来形容贪婪之人。

除了《吕氏春秋》外,把饕餮和蚩尤联系在一起的还有《路史·后四纪》,说"三代彝器多蚩尤之像,为贪谑者之戒。其状为兽形,傅以肉翅"。《史记》中也曾提到过饕餮:"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史记·五帝本记》)。宋代贾玄解释说,缙云氏姓姜,是炎帝的苗裔,黄帝时曾在缙云做官,有人就联想到蚩尤也正是"炎帝之苗裔",再联系到《吕氏春秋》中描述的那"有首无身"的怪兽饕餮,所以人们便很自然的再一次把蚩尤和饕餮联系在一起了。

《神异经·西南荒经》中却记载着另一种饕餮,说是西南荒野之中有一种人,全身长满了毛,头上戴着像猪头一样的头饰,或者说就是长着一颗猪的脑袋。这种人生性贪婪恶毒,却又是个守财奴,喜欢把钱财积攒起来不舍得花。他不种五谷,经常抢夺老弱者的粮食,但是他在人多又不敢去抢,只袭击那些单独来往的人,这种人就叫饕餮,或者人们就叫他饕餮。不过这里的饕餮应该不会再和蚩尤有什么联系了吧?

不管蚩尤是不是饕餮,或者饕餮是不是蚩尤,反正蚩尤是死了。而那个为黄帝立了大功的应,却不知为何,也像黄帝的女儿魃一样不能再上天为神了,只好悄然潜至南方,居住一处山泽之中。南方便因他的到来而从此多雨,其他地方因为有天女魃的经常出现和缺少了在天庭中掌管行雨的应龙而常常出现旱灾。后来,每逢旱灾到来,人们便常常扮作应龙的模样,或是用绢布扎制成一条应龙,在空旷的场地上来回舞动,有时竟然也能求得雨下,也便有了后来的舞龙祈雨的习俗。

黄帝战胜并杀掉了蚩尤,为了庆祝胜利,就作了一部名叫《鼓曲》的乐曲,共有十章,每一章的命名也都十分奇特,比如第一章叫雷震惊,第二章叫猛虎骇……第五章叫灵夔吼,第六章叫雕鹗争等等。从这些乐章的名字上我们就能够想象得出这《鼓曲》应该是何等的雄壮和辉煌。

(本文未完,敬请关注和期待)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平面广告设计软件(可以自己制作广告的软件)

下一篇: 徐州神州旅行社(徐州到黄山三日游跟团多少钱)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