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生儿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孙仲谋下一句)

生儿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孙仲谋下一句)创由心品2021-05-26 18:31:13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写,实际上《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并无他“草船借箭”事件的记载,在其它有关诸葛亮的史料上也没有查到类似的事情。看来这是小说作者的虚构,但虚构也会与史实有点蛛丝马迹的联系吧,那么它是从哪里衍化而来的呢?

读《三国志·吴主传》(包括裴松之的注), 我注意到这样一段记载:孙权与曹操在濡须口一带对抗时,孙权乘一条大船来观察曹军的情况,曹操命令用弓弩乱射,箭射着了船的一面,这一面偏重,船快要倾覆,于是孙权让船掉转头,用另一面承受射来的箭,这样两面受箭,船就恢复平衡了。(裴松之注引《魏略》)

我推断,所谓的“草船借箭”情节很可能是从这一段记载中衍化而来,只不过将孙权变成了诸葛亮,将濡须口发生的事情改在了赤壁,将时间也由后来孙权与曹操在淮南一带对抗提前到了赤壁抗曹期间。

《三国演义》中类似这样“孙”冠“诸葛”戴、移花接木的写法还有不少,这是该书作者“褒刘贬曹轻孙”的体现:褒贬都可突出人物形象,唯独轻视则使人物黯然失色。这则史料表明,孙权具有很强的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能力。

建安十六年,孙权把都城由京口(今江苏镇江)向西迁往秣陵(今南京),接着又在今安徽无为县的濡须口夹水作坞,以抗曹军来犯。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濡须,兵马号称四十万,孙权率众七万抵抗之,曹军受挫。孙权多次挑战,曹操采取坚守不出的对策。

据裴松之注引《吴历》记载,为了探明敌军的虚实,孙权亲自乘小船进入曹军阵地。曹军将士以为是吴军普通的挑战者,准备出击。曹操判断说:“这一定是孙权亲自来探察我军的虚实。”

他下令不准出击,严密戒备,不得随意发射箭矢。我想,曹操的意思是想就近实际观察孙权的举动和情况。这两个对手是在互相摸底和打探虚实。

孙权在曹军阵地内行进了五、六里,往回走时竟奏起了吹鼓乐。曹操看到孙权的舟船坚固,兵器精良,兵士着装整齐,行动井然有序,极富战斗力,不禁感叹地说:“生儿子就应该生孙权这样的(生子当如孙仲谋);那刘表的儿子,简直像猪狗一样!”

双方相持了一个多月,孙权写信给曹操说:“春水马上就要来了,您最好还是尽快离去。”又在另一张纸上写道:“您一天不死,我就一天不得安宁。”

曹操对诸将说:“孙权说的是实话,不是骗我。”于是撤军而还。曹操和孙权虽然在战场上是敌人,在政治角逐中是对手,在精神上却有“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之感。

此后, “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成了一句名言。曹操的年纪比孙权要大二十多岁,他这样说应该是对孙权最高的评价了。后来诗人辛弃疾根据这句话写了一首词,其中赞叹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确实,孙权够得上是一位与曹操、刘备争霸天下的英雄。

曹氏家族,曹操确实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孙权却足以与他匹敌,并且往往让他头疼,如赤壁之战粉碎了他短时期内统一中国的梦想;借荆州给刘备,让他吓掉了笔;在淮南一带与他对抗周旋,他拿孙权一点办法也没有。到了他的儿子曹丕继位,曹丕比他可就差多了,根本不是孙权的敌手。再往后的曹睿、曹芳,就更不在话下。

刘备当然也可算一个英雄,但要与孙权相比,恐怕还要差一点。夷陵之败,刘备自己把它归结为老天爷要灭亡他,实际上说明他无论在政治远见还是军事才能方面都要逊孙权一筹。

至于他的儿子刘禅,那就不用提了。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是维持不了多长的,不是被吴吞并,就是被魏消灭。所以孙权同时代的君主中,真正可以称得上他的敌手的,就只有曹操一个。

(作者黄忠晶)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武亦姝被清华录取(武亦姝清华什么专业)

下一篇: 钱学森 钱伟长(蒋英的相好李双江)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