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叶龙胆(鳞叶龙胆草的功效与作用)创魏尧摄影2021-05-11 13:48:15
这是一篇迟到的寻花游记,记录四月下旬的北京玉渡山探花之行。
四月下旬城里几乎已是一片夏意,标准意义上的春花都已经作别。但是在北京郊区山林间,春花却按照不同的海拔次第到来。玉渡山毗邻海坨山,是北京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每年四月底这里都是北京花友必须打卡的地方,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箭报春来的。
去年初识箭报春还历历在目,那也是我第一篇京野花的主题→京野花 | 四五月之交的北京玉渡山,早春花卉的盛宴一年过去了,我也从12个月前的那个野花新人慢慢积累的一年的经验,作为一年一会的心态,自然去去年今日不太相同了。
观花是从山脚就开始的,一丛新鲜的桃叶鸦葱,跟蒲公英很像。
同样是菊科的狗舌草,总伞状花序长成花球的模样竟然给人一种报春花的气质。
田紫草有着紫草科典型的紫色小花的模样,在北京算常见,但却是我第一次看到它或者说注意到它,四月下旬在圆明园西部的荒地里有大片的花海。
上山进景区,忘忧湖、大草坪的经典角度,四月下旬的玉渡山,还一股浓浓早春气质,看上去跟秋天的景象有点像。
但视野放近一些,就会发现很多跟秋不一样的色彩,比如山上艳粉的野生榆叶梅和淡一些的映红杜鹃,还有一些发白的山杏。
玉渡山冰凉的水里,水毛茛和北京水毛茛已经长的绿油油的浓密了。
路边的球果堇菜也算堇菜属没那么常见的品种了。早春时节它们往往藏在厚厚的枯叶中,只漏出一小部分,当你小心把枯叶扒开才发现原来是不小的一丛,当然最好观察完以后把枯叶重新恢复一下,避免过强的阳光和夜里的低温伤害到它们。
在北京常见的堇菜里面,球果堇菜花的颜色算是很特别,植物志红宝书一类说是浅蓝色,但实际观察的时候,用花友的描述很准确,带一种藕荷色。
箭报春并不在主景区里,而是需要走一段山路。一路上也有一些野花可以顺道看看。
各种堇菜是最常见的春季野花。托独特叶形的福,裂叶堇菜算是其中最容易辨认的堇菜之一。
总裂叶堇菜虽然是个独立的种,但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喜欢杂交的裂叶堇菜的一个变种。可以看它的叶片,不像裂叶堇菜那么深裂。
路遇一株没有叶片的堇菜,被我们笑称为无叶堇菜,不过看花的话应该是西山堇菜。
两棵裂叶堇菜旁边的一丛大丁草也是4月底常见的菊科小花。
在山路边发现一片问荆“林”。问荆是木贼科问荆属的一类小型蕨类植物。别小看木贼这种植物,它们是地球上最早一批登上陆地的植物,在开花的被子植物占领地球的大地和山林之前,巨大的木贼类植物可能是陆地森林的霸主。
问荆在地面有两种形态,一种叫能育枝,也被称作繁殖枝。这种黄褐色就是,顾名思义,这种枝可以生成孢子,等孢子散尽以后,繁殖枝也就枯萎了。
微距镜头下可以看到绿色的孢子。
微距镜头下就像外星生物一样。
等能育枝枯萎以后,就会生长出绿色分枝的不育枝,也叫营养枝,形态跟能育枝差别蛮大。
小小的鳞叶龙胆在4月底的玉渡山很容易见到,零零星星在地上撒一大片。
另有一种很像的叫假水生龙胆,最大的区别在于萼裂片,它的萼片是直立的,而鳞叶龙胆的是反卷的。
各种耧斗菜也是这个季节的常见野花。在北京野外最常见到的有耧斗菜、河北耧斗菜、紫花耧斗菜和华北耧斗菜四种,但是前三种特别容易产生杂交后代,加上河北耧斗菜是近年才从紫花耧斗菜中区分出来的新种,所以在野外有时候也不容易认清楚。
耧斗菜的花是黄绿色的,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辨认。
一度北京郊野发现的紫色花的耧斗菜都被认为是紫花耧斗菜,但后来发现了两种明显区别的紫色花耧斗菜,花萼短于花瓣的才是真正的紫花耧斗菜。
而萼片等长或超过花瓣的则是河北耧斗菜,据野外观察,河北耧斗菜比紫花耧斗菜和耧斗菜都要常见。
不过由于生境相同,这几种耧斗菜太容易杂交,所以会出现这种模棱两可的植株,不用过分纠结。
四月下旬山间艳红色的我们一致认为是榆叶梅。
而这种浅色一点则是迎红杜鹃。
同行花友,看上去就跟户外比赛的人一样。
每年都会来看望同样一片白头翁,毛茛科的它们也是美的让人走不动道。紫色的6枚花萼替代了花瓣的作用,黄色的雄蕊跟紫色花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色。
这个时节还体现不出白头翁这个名字的来历,花谢结果时,会变成一团白色柔毛。
经过一路走走拍拍但目的明确地行走,我们终于来到了箭报春生存的区域,今年有点旱,溪流水量不大,花普遍有点瘦小。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掩盖箭报春的美,毫无疑问,在北京郊野的报春花科花里,箭报春是我的最爱。话不多说,直接看图吧,拍了一大堆,特写的,带环境的,微距的,广角的,闪光的,都舍不得删,一起发上来吧。
捧花状花球。
水面的反光在焦外虚化,让箭报春棒棒糖有了甜甜的梦幻感。
溪流边的苔藓。
水中叶片自然腐败剩下的叶脉。
今年找到的最壮的一棵,不过略显矮了点,比例不是那么美。
山谷溪流边是箭报春的典型生境。在东北箭报春算是常见野花,但是在北京,现在已知的生境就只剩下这儿了。
伞形花序还未开满。
发育还未完全,花序上就孤零零两朵花。
大家最喜欢拍这种成双成对生长的,特别有爱。
这只看着像蜜蜂的小动物叫蜂虻,有兴趣的可以搜一搜,蜂虻真的很“萌”。
两株在一起的见多了,看到这种“三口之家”,就会觉得更有爱了。
依依不舍地离开,希望每年都能来看一看,也希望在更多的地方能发现它们的身影,不要再上演闫家坪的悲剧了。
从“箭报春谷”往外走,心情都变得很好,觉得满眼都是美景。
出来以后还有些时间,在景区里沿着溪流再逛逛。
百合科的小顶冰花在瀑布的那片生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路边繁茂的毛脉孩儿参。
之前在怀柔一片山上看到了太多的泡囊草,所以在玉渡山再看见这么孤零零一棵的时候,就完全出于尊重它才拍了一张。
玉渡山除了看花,风景也真的很美,溪流四季不冻,即便是盛夏时节也冰冰凉,很值得一逛。来些林间溪流风光照吧。
路边两丛支柱蓼。
蓼科的植物往往都比较低调,支柱蓼其实也很难引起路人的注意。
但在微距镜头下,你会发现它的总状花序并不难看,尤其是尚未完全开放的花序,艳丽的雄蕊从白色或者粉色的花被中冒出头来,显得有一种蓄势将要炸开的美感。
完全开放尤其是花粉散尽以后,就显得有点平平无奇了。
虎耳草科的柔毛金腰也是一种外形很有特色的野花,聚伞花序,没有花瓣,由黄色的萼片替代了花瓣的功能,所以花的质感看上去跟叶片差不多,不过颜色会跟叶片区别开。
专门去找了那丛大花杓兰,现在距离开花尚有一段时间。
这种看上去有点像芦笋的芽叫做龙须菜,的确也是可以吃的,而且也的的确确跟芦笋(学名石刁柏)同在天门冬科天门冬属。这个属还有一种大家熟悉的园艺植物,那就是文竹,养文竹的朋友一定也觉得长得很像,不过文竹能不能吃就不知道了。
此行的终点就是这片小药八旦子花海。要知道去年机缘巧合来玉渡山开启我一年的野花之旅的最初动机其实就是找这种花。
小药八旦子跟北京野外常见的紫堇属很看上去都很像,尤其是跟常见的北京延胡索容易混淆,不过小药八旦子的叶片不裂,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小药八旦子的颜色涵盖整个蓝紫色系,有的特别紫有的特别蓝,有的则是渐变色或者染色效果,可能你不能找到色彩完全相同的两株。这一丛看着就像留着蓝色胡须的小儿。
看看上下两张,蓝和紫红能差别多大。
以及美丽的渐变混色版。
紫苞鸢尾在玉渡山很常见,花茎不高,看上去的小小的一丛丛跟贴地开放一样。
冷水鱼研究所门口两株特别明显的黄花柳,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看的柳花吧。
初春的玉渡山,有一种深秋的气质,不同的是点缀在其中的春花。
最后来几张花絮,组队扫山的福利就是有人给你拍工作照。
面对白头翁在地上各种乱滚,又得找角度又得留意不压着花。
在地上趴着拍问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