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我们育儿过程中,“威胁”和“承诺”总是信手拈来。比如:你再不听话,今天就取消动画片时间!你再不和阿姨打招呼,回家就不给你吃好吃的了!宝贝乖,把这些饭吃完,妈妈就带你去游乐场玩。孩子,如果你能考两个一百分,爸爸就带你去迪士尼。为什么我们这些
承诺的意思,承诺的意思怎么解释在我们育儿过程中,“威胁”和“承诺”总是信手拈来。
比如:
你再不听话,今天就取消动画片时间!你再不和阿姨打招呼,回家就不给你吃好吃的了!宝贝乖,把这些饭吃完,妈妈就带你去游乐场玩。孩子,如果你能考两个一百分,爸爸就带你去迪士尼。为什么我们这些话能信手拈来?
因为我们就在这些话中成长的。
乍一看,这些话对孩子带不来太大的伤害,因为貌似都是生活琐事,而且没打没骂没体罚。可是,这些话说多了,尤其是承诺说完、却做不到的次数多了,对孩子的伤害还是蛮大的。
比如这个朋友分享的,爸妈说期末考完之后就带他去看海,可是直到现在都没有看过海。这个小美好,是他的期待,是他无聊日子中的小美好,可是却一次次失落,一次次落空,当彻底感到无望的时候就像跌入最深最暗的谷底。
所以,这个朋友说:“最讨厌别人说话不算话!”
这就是一个承诺记了很多年、被伤害比较深的例子。我相信,等这个朋友做了父母后,他能体会到这种感受,他便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如此难过了吧。
(一)简单说一说“威胁”这篇文章主要说“承诺”的事。但因为承诺总是和威胁成对儿出现,所以我先简单地说一说“威胁”。
我个人非常讨厌被威胁,所以我几乎不对孩子说威胁的话。但是我经常听身边的人说。比如文章开头的第二个例子,就是我前两天刚刚听到一个奶奶当着我的面儿(我就是她说的那个阿姨)对一个两岁半孩子说的话。
孩子年龄越小,威胁的作用就越大。也正因为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大家都很喜欢用。
因为孩子确实很愿意看动画片、很喜欢吃好吃的。
可是,如果这样的威胁,你对成人说一下呢?
“老婆,你再不做饭/洗衣服,我就不带你去吃西餐/不给你买包或首饰了。”
你老婆听到这句话,如果不给你踹飞了,也不会让你好受吧?!
她会因为包包和首饰,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威胁,然后乖乖地给你做饭、洗衣服吗?
那么,我们想一想,孩子长到几岁,会有如同成人的思维模式?
八岁?十岁?十四岁?
然后呢,威胁不起作用之后,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孩子听我们的话?
威胁除了让孩子听话之外,实在没什么好的长期效果。
(1)威胁让孩子感觉不到尊重,有被控制的感觉;
(2)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力,不利于孩子独立意识培养;
(3)当孩子对威胁取消的东西(动画片/好吃的)不在意的时候,威胁就无效了;
(4)当孩子有足够的力量反抗的时候,威胁就无效了。
(5)威胁会拉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
(6)孩子会从家长行为中学到威胁别人,总有一天,孩子也会以同样方式威胁我们。比如:“你不给我买手机,我就不去考试。”
威胁有这么多的负向影响,即使在孩子小的时候好用,我们也应该正视它。
与其等到孩子大了、威胁不好用的时候再去想其他办法,不如现在好好想一想,威胁之外的更好的利于孩子成长的沟通方式。
(二)“承诺”的意义,你可有想过?我们经常会给孩子一些大大小小程度不同的承诺。
小的承诺,比如:宝贝,你自己穿好衣服,妈妈就陪你玩。大的承诺,比如:孩子,你若考上班里前三名,爸爸就给你游戏充值588元。有的父母重视每个承诺,会尽量实现,很不错。
但还有的父母非常随意地说出大小不同的承诺,然后不断食言,让孩子不断失望。孩子在失望的同时,还会有越来越强烈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从无数次食言的小事,会蔓延到在大事上对父母的不信任,同时,孩子对父母坦诚的程度也会越来越低。
就如同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个朋友,因为父母一直没有履行带他去看海的承诺,导致他现在依然很失望,也很讨厌说话不算话的人。
当孩子穿好衣服满怀期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已经穿好衣服了,你陪我玩吧。”
妈妈却答:“妈妈还得擦地、洗衣服,没时间陪你,你自己玩吧。”
妈妈的那个小承诺,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所以孩子穿好了衣服,妈妈的目的达到了,承诺自然对妈妈来说就不重要了。
那么,对孩子来说呢?
是穿衣服这个行为更重要,还是养成“诚信”这个品质更重要?是考一百分这个结果更重要,还是对父母建立足够的信任感更重要?我们给孩子承诺的意义是什么?
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吗?
难道承诺就再没有其他意义了吗?
(三)我们的育儿GPS正面管教课上,会让大家憧憬这样一个场景:
当我们的孩子已经25岁了,在外地工作。在除夕的前一天他要回来,我们正在厨房做他喜欢吃的饭菜。这时,门铃“叮咚”一声响了,我们赶紧去开门。当我们打开门,看到门外站着我们的孩子,那一刻,你希望孩子带着什么品质?
每次我带导这个活动时,家长们都会说很多:独立、自信、乐观、抗挫力强、勇敢、友爱、孝顺、自律、坚强、诚信……
这就是我们育儿的长期目标,我们称之为“育儿GPS(导航)”。
为什么说“GPS”?因为我们在育儿路上,需要一个导航能够时刻引领我们走向我们想要的正确方向,而不会因为当前这件小事急于求成,而偏离轨道。
如果,我们在给孩子承诺的时候,能记得我们心中的育儿GPS,我们就会更明晰我们如何说、怎么做能让我们接近我们的长期目标。
承诺,除了让孩子按照我们的心意做事之外,是否可以带来更多的意义?
(四)“承诺”正确的打开方式无论承诺大小,我们在说出去的那一刻,就要对这个承诺负起责任。我们要有“说到做到”信守承诺的意识。
答应和孩子一起玩,那么即使你陪着孩子玩十分钟,也要尽量做到;答应考了100分就给孩子买玩具,就要痛快地去买。如果你说出的承诺做不到,就干脆不要说。所以,说之前要想好,是否可以实现,实现不了的话,就不要给孩子泡沫式的希望,然后再给他钢铁般的失望。
将问题预防在前端,不要轻易说出实现不了的承诺;
这远远比随意说出来,然后做不到再去补救,要轻松很多。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遇到特殊情况,也一定要排除万难、上刀山下火海式的去实现每个承诺。
真遇到了周末下大雨、必须加班、亲人生病要看望……等不可抗的事情,我们也要诚恳地和孩子道沟通,而不是先倒打一耙。
(1)“倒打一耙”式:
——“我也没办法,要加班/看病人,不能陪你去,我也不止故意的。别闹了,要懂事!”
如果孩子继续表示伤心,我们还会加上几句批评之词:“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不是对你说我忙着嘛!这不懂事!”
(2)“真诚沟通”式:
——“孩子,实在对不起,爸爸答应你周末陪你去游乐场,可是爸爸要加班/看病人,这个周末不能陪你去玩了。”
孩子大多数情况下会表示伤心或失望,甚至哭闹。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对孩子同理沟通。
——“孩子,爸爸知道你特别期待去游乐场,爸爸也非常想陪着你去玩。这周不能去,你有些伤心是吗?爸爸也有些失落。来,爸爸抱一抱,好不好?这周末真的很抱歉,没有履行承诺,爸爸也有些难过。我们在下个周末,爸爸陪你好好玩(或今天晚上你有没有其他想玩的,爸爸可以陪你玩)。好不好?”
孩子听到这些话,就知道了爸爸理解他的伤心和难过,孩子也知道了爸爸不是故意不陪,爸爸也非常想和他一起玩,爸爸没有陪他玩也有些失落和难过。
当孩子听到家长坦诚表达感受时,很多孩子是会转而同理家长的。
有的孩子会说:“爸爸,没关系,你别难过了,那我们就下周去吧。”
第(2)种“真诚沟通”,能让理解和爱在彼此之间流动起来,既缓解了孩子的失望,又拉近了亲子关系;
而第(1)种“倒打一耙”的沟通,既否定了孩子失落的感受,又没有给孩子做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榜样,同时还让孩子难过的情绪更甚。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了不信任感,拉远了亲子关系,!
(五)结束语当我们给孩子威胁时,我们第一个目的就是想让孩子顺从我们的想法,根据我们的要求做事情。(这种做法是否尊重孩子,我们有时间可以思考一下)
当我们给孩子承诺时,也是希望孩子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满足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但是,承诺不止是这个意义。
每一个承诺的内容,都应该有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
每一个承诺的履行或食言的过程,也应该给孩子带来正向的榜样/影响,符合我们的育儿GPS,有助于我们的长期目标。
希望我们在说出一个承诺时,思考几秒钟可行性;
希望每个孩子在完成一个目标时,能越多地得到自己期待的那个“承诺”。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教育讲师,“同理心沟通”的践行者。我不是专家,我的文字是基于我的学习和实践而写,不一定全部准确,希望朋友们建设性的参考。若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我很开心。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妈妈,更好的自己!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承诺的意思,承诺的意思怎么解释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承诺的意思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