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趣的物理现象】,生活中的有趣物理现象,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探索宇宙 播种梦想2、有趣的物理现象:生活中的有趣物理现象1、“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探索宇宙 播种梦想
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到来之际,2022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向全社会发布。今年“最美教师”推选“最美太空教师”中国航天员中心特级航天员王亚平为特别致敬人物,她先后3次为中小学生太空授课,为青少年种下了梦想的种子!让我们一起来听王亚平讲述她两度飞天圆梦、站上“太空讲台”的精彩故事。
太空授课 播种梦想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王亚平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展示“奥运五环”。图片由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提供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花开的声音
我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航天员王亚平。作为“太空教师”,能够3次站在“太空讲台”,和大家分享科学的乐趣与奥秘,我感到特别满足与欣喜。和同学们一起“天地连线”的短暂时光,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极为珍贵的回忆。
成为一名教师,曾是我儿时的梦想。记得上小学时,语文老师会给我们讲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数学老师会把枯燥的数字编进神奇的童话;体育老师是学生们的最爱,因为她会带着我们在学校操场上奔跑玩耍……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玩着玩着,一不小心我们就长大了。到了中学,开始接触到深一点的知识了。老师能把深奥的物理化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给我们听。那时候,我们仿佛能从一个简单的钟摆定律或一个化学反应中,窥到一点科学的奥秘,发现宇宙的美丽。
看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老师,我由衷地羡慕,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站上讲台,将我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老师,这个神圣又美好的职业,承担着传播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个“教师梦”,我一做就是十几年。
高中毕业,我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飞行员。飞上蓝天的同时,我与梦想中的讲台距离越来越远。后来,经过层层选拔,我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毋庸置疑,能成为一名航天员飞上太空,是令人喜悦的。不过,我也隐隐感觉自己今生再也无缘那个“教师梦”。谁知,命运之神再次向我招手,给予我实现梦想的机会。
2013年,入选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后,我得知自己即将能在太空给全国中小学生上一课时,我激动的心情无法言喻。当老师,这个魂牵梦萦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那一刻,我仿佛听到花开的声音,又仿佛有轮明月照进心房,那么清澈,那么明亮。
想象一下,上课前,同学们用稚嫩的声音喊出“老师好”“老师辛苦啦”;上课后,孩子们扬起天真的脸庞,一个接一个向“王老师”提问……这些都曾是我儿时最期待、最羡慕的画面。我内心仿佛涌起翻滚的波涛,等待圆梦那一刻的到来。
摄像机另一端,是成千上万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每个第一次都意味着未知和挑战,会或多或少给我们启迪。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站上过讲台的人,第一次当老师的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太空授课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一次在轨开展的教育应用类任务,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一次面向全国、全世界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使命,史无前例的光荣;责任,也史无前例的重大。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肩负这样一个神圣的目标出发了,我的内心充满兴奋和期待,同时又非常忐忑。
2013年6月20日,真正太空授课那一天终于到来了。虽然站在天宫里的只有我们3名航天员,面对的只是一个摄像机,但是我知道,在摄像机的另一端,有成千上万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正注视着我。那一刻,我感觉无比神圣和自豪。我为自己能够站在千千万万中小学生面前而自豪!
那次太空授课任务非常圆满,每个实验演示都很成功。从耳机里,我清晰地听到同学们惊讶又开心的笑声,也听到课堂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梦想实现的瞬间,我觉得不管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都值了。因为,课堂上孩子们的欢笑和掌声是最好的回报。
第一次太空授课很快就结束了,沉浸在课堂中的我意犹未尽,同学们也回味无穷。我似乎听到有孩子在问:“还有吗?还有吗?我还想看,太空太神奇了……”
“王老师”这个称呼,成为我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中最大的收获。能够以老师的身份,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航天梦想,开启他们的追梦旅程,我感到由衷的幸福和欣慰。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这句话深深地扎根在每名学生心中。也许是对我“大力神功”的惊叹,也许是对用牛顿定律测量质量充满好奇,也许是被水膜实验呈现出水的无限张力所吸引,也许是对太空里高速旋转的陀螺着迷……第一次太空授课科普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让他们逐渐走近航天、了解航天,也更加热爱航天。
如今,当年那些小朋友有的已进入大学,甚至走向社会。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保持着对航天的热爱,有的还成长为航天战线上的一员。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王楠给我写了一封信。作为当年聆听太空授课的第一届“太空班”学生,她高考后选择了航天相关专业。她在信中说:“或许您不知道我是谁,但您早已成为我追梦路上向往的光。”后来,王楠研究生毕业,成为一名航天人……王楠追光逐梦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像她这样热爱航天、投身航天事业的孩子还有很多。
我还要感谢世界上首位“太空教师”芭芭拉·摩根女士。作为中国首次、世界第二次的太空授课主讲人,开讲前夕,我收到了她的来信。信中,她表达了对我们的问候和祝愿,并对太空授课给予热切的期盼和鼓励。
首次太空授课圆满成功,获得媒体的盛赞:“举重若轻的太空授课,不仅展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更播下了探索未来的火种。”
透过他们清澈的眼神,我看到了漫天星辰
太空,不只是所有小朋友神往的地方,也是所有航天员一直奔跑的方向。
时光飞逝,第一次太空授课已经过去9年。这9年里,我一直热衷科普,热爱与太空科学有关的点点滴滴。和同学们一样,我不断学习、沉淀、积累,期待与同学们再次相约太空课堂。
太空授课给予我的收获太多了,它让我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缘,让我返回地面后仍然有机会和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那些纯真可爱的目光里,我感受到孩子们对太空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渴求;从那些五花八门的异想天开和奇思妙想中,我发现孩子们身上无穷的想象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崭新的大胆的想象力所带来的。”孩子们这种想象力,不正是祖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希望吗?
我常常会想,是什么让我对“太空教师”这个称呼如此着迷?是什么让我对太空科普无限眷恋?慢慢地,我找到了答案:是神秘美丽的太空家园,是张力无限的科学梦想,更是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透过他们那清澈的眼神,我分明看到美丽的太空,还有那数不过来的星辰。
入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后,按照任务安排,我将继续为孩子们传授太空知识。我的心情一如当年那般不平静:
——有激动,因为自己又能以“太空教师”的身份,和孩子们在太空相见。
——有遗憾,因为这次课上,第一堂太空课上那些同学已经“不当孩子好多年”,他们是否会与新的太空课堂失之交臂呢?
——有幸运,因为这次太空授课可以让更多孩子认识太空、了解太空,发现科学的魅力。
——更有期待,期待这次授课能够让更多孩子热爱航天、走近航天,让我们相识于航天科普,也能在航天事业里彼此遇见。
第二次走上太空讲台,我感到自己更加自信、从容。隔着屏幕,注视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总觉得,在这段师生缘里,我才是最享受、受益最多的那一个——因为这些孩子,我感觉自己还是青葱岁月里的那个我;因为这些孩子,我感觉再苦再累都有一股温暖的力量支撑着我;因为这些孩子,我甚至祈望未来每一天都像这一刻那么幸福。
再次梦圆,我做到了更好的自己
在中国空间站的太空授课,相比之前,有许多“硬件”和“软件”的改变。
空间站的课堂与天宫一号的课堂在很多地方不一样:天宫一号的课堂,我只能听到地面课堂传来的声音;空间站的课堂,我不但可以听到地面传来的声音,还可以看到清晰的画面。
作为“太空教师”,我也在改变。受益于时间的沉淀、知识的积累,在崭新的太空课堂上,我感到自己的内心更加充盈。
2021年12月9日下午,在太空课堂上,我和搭档叶光富展示水膜张力实验时,用到了一朵小纸花。那朵绽放在水球里的粉色小纸花,是我和女儿一起在地面折的。那朵花在实验中绽放得那么绚丽,如同我愿景中女儿瑰丽的未来。就在2022年9月,她将迎来一个人生新阶段: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想让那朵美丽的小花告诉女儿,未来求学路上,会有许多美好等待她去寻找;我也想通过那朵绽放的小花,告诉所有青少年朋友,只要播种梦想,一定会收获希望。
科学是浪漫的,也是神奇的。科学之美让人流连忘返,要看你能否乐在其中。太空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可以展示地球上无法看到的景象,能够揭示地球上无法揭示的科学奥秘。比如:“点水成冰”的水球、拉不断的液桥、分不开的水和油等。这些看似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解释起来大家都明白,但想要成功演示出来,还是要颇费一些脑筋。
比如太空冰雪实验,授课时同学们看到的是一个完美的画面:一个小水球悬浮在空间中,我用手中的毛根轻轻一点,水球瞬间结冰,变成发热的“冰球”。这是化学领域一个常见的结晶现象:常温下,过饱和乙酸钠溶液非常不稳定,一颗小小的灰尘,都可能诱发结晶。不过,想要完美呈现“点水成冰”的神奇效果,难度非常大。
也许大家不知道,这个备受欢迎、充满神奇魔力的实验差一点半路“夭折”。演练过程中,状况百出:一是带上去的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很少,每次飞行任务载荷几乎严苛到克级,我们没有太多演练的机会;二是我们第一次在太空演示这个实验,什么意外情况都可能出现。
为了完成“冰雪奇缘”实验,我们天地协同,做了多个预案。可是,几次演练实验都失败了。当大家几乎要放弃时,我用“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着,坚持完成这个实验,并把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都做好预案。
2022年3月23日下午,作为“天宫课堂”第一个出场的太空冰雪实验,提前出现结晶的状况,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并没有慌乱,冷静地解决了问题,及时进行补救。最后,我们给屏幕前成千上万中小学生圆满呈现了“冰雪奇缘”的太空首秀。
除了展示有趣的物理化学现象,我们还把民族传统文化和奥运精神植入其中。扎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纺织染色工艺之一。别开生面的扎染展示,让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飞向太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我们手中完美融合,格外令人自豪。我们做出的成品很惊艳,扎染作品蓝白相间,淡雅纯净,有一种清新自然之美。蓝色和白色的组合也像极了我们在太空看到地球呈现出的颜色。
在“天地共迎奥运盛会”这个环节,我利用化学反应制作出“奥运五环”。原料并不复杂:一块镶嵌着五环的透明板、3种不同的无色溶液、3种酸碱指示剂,再加上几种其他溶液。在我们操作下,蓝色、黑色、红色、黄色、绿色,“奥运五环”的颜色依次完美呈现。太空失重条件下,“奥运五环”自由地飘浮起来,让我们在中国空间站感受到浓浓的冬奥气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与我们航天员不懈奋斗的精神气质不谋而合。
太空授课不仅形象生动地还原了课本上的物理化学知识,还将文化、艺术、体育等多重元素融入其间。太空授课的成功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科学知识的力量和美的力量一直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双求索的眼睛,只要我们心中对未来充满渴望,就能发现这种力量。
就像《奔跑》这首歌里唱的那样:“随风飞翔有梦做翅膀,敢爱敢做勇敢闯一闯……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只要孜孜求索,所盼势必皆可期,所求定会皆所愿。科学的美,或许就在于此。
梦想延续,让我们相约未来
2013年6月,第一次“天宫课堂”,全国有8万所学校、6000多万名学生同步收看;2021年12月,中国空间站第一次授课,不到一天时间里,全网相关报道的点击量已经达到21.1亿次,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我们的太空课堂;2022年3月,中国空间站第二次授课,仅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就超过10亿次,被网友誉为“科普太空版,直播天花板”。
太空授课后,我收到许许多多小朋友的来信——
“王老师,是您给了我梦想,而我会像毛毛虫一样,慢慢地爬向树的顶端。总有一天,我会爬上去,像您一样,变成一只蝴蝶,飞向太空,实现梦想。”
“王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当一名航天员,去探索美妙的太空,做一个对人类、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们知道了,飞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航天员要经过长期艰苦卓绝、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长出飞天的翅膀……”
太空授课仿佛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染绿了大地,滋润了无数孩子的眼睛。太空授课又像一阵暖暖的春风,温柔地吹向田野。无数绽放的蒲公英带着一朵朵白色的小伞,如同一颗颗航天梦想的种子,随风轻盈飞舞,飞向希望的天空。无论落在哪里,种子都会生根发芽,来年又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蒲公英花。
太空授课活动,在许多同学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未来一定会伴随他们一生求索。在备课授课过程中,我也受到一次次科学知识的洗礼。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更多更神奇的科学知识需要我们一起去发现。
虽然太空课堂下课的铃声已经敲响,我也已经回到地球,但是科学知识的传递永不休止。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所有的未知,都值得去探索。所有的局限,都可以被超越。我期待着,万千学子在今后学习中,立少年凌云志,做脚踏实地人。
太空授课为同学们播种了梦想,也为我指明了未来奋斗的方向。在载人航天和科普教育事业里,我会竭尽所能,把太空科普教育与航天事业融为一体,永远做孩子们心中的“太空教师”。
当然,太空授课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和深远影响,和乘组每名航天员的努力分不开。记得第一次太空授课后,指令长聂海胜、摄影师张晓光和我热泪盈眶,我们的手紧紧牵在一起。我们为能共同圆满完成这样一个大任务而兴奋着、感慨着、激动着。这次空间站任务中,指令长翟志刚和航天员叶光富与我多次磨合,配合非常默契,两次太空授课顺利完成并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采。
我们太空课堂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离不开地面保障团队的大力支持。从课程设置到脚本撰写,再到切磋演练,科研保障人员付出大量心血。为完成系列太空科普活动,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付出太多心血。前期繁重的工作和大量的沟通,让她嗓子疼得说不出话。即便如此,她还坚持细致推敲太空授课的每一个细节。
载人航天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到太空授课也是如此,必须启动集体智慧,发挥集体力量。太空授课时长有限,但它辐射和映照出的精神内涵是无限的。希望更多大朋友和小朋友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能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使每个人都受益,从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在后续空间站任务中,我们会通过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征集中小学搭载实验、航天员在轨授课、天地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让更多人走近航天、热爱航天。
随着中国空间站实验平台日臻完善,相信未来的太空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我们相约下一次课,不见不散!
“太空教师”王亚平演示“太空欢乐球”实验。图片由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提供
部分资料来源:解放军报
来源: 央视网
2、有趣的物理现象:生活中的有趣物理现象
生活中的有趣物理现象
1、 电学方面
① 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② 排气扇(抽油烟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③ 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④ 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⑤ 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⑥ 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2、 力学方面
① 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② 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③ 菜刀的刀刃抹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④ 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⑤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3、 热学方面
(1)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① 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② 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③ 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④ 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⑤ 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2)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① 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② 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③ 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④ 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⑤ 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3)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① 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② 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二、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1、 力学方面
① 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② 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③ 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④ 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⑤ 汽车拐弯时:
a、 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⑥ 汽车急刹车(减速)时,
a、 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c、 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d、 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e、 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
⑦ 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⑧ 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⑨ 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⑩ 交通管理部门要求:
a、 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
b、 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
c、 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简单机械的应用:
a、 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
b、 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2、 声学方面
① 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 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 热学方面
① 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② 发动机外装有水箱,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
③ 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④ 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
⑤ 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⑥ 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⑦ 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4、 电学方面
① 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 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
③ 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CD机及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方便地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
④ 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
⑤ 车灯发光:电能-光能。
5、光学方面
① 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②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③ 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④ 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
⑤ 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
生活中的有趣物理现象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 9 ”的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
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
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各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生活中的有趣物理现象
1、 电学方面
① 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② 排气扇(抽油烟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③ 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④ 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⑤ 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⑥ 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2、 力学方面
① 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② 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③ 菜刀的刀刃抹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④ 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⑤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3、 热学方面
(1)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① 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② 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③ 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④ 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⑤ 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2)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① 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② 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③ 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④ 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⑤ 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3)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① 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② 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二、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1、 力学方面
① 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② 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③ 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④ 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⑤ 汽车拐弯时:
a、 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⑥ 汽车急刹车(减速)时,
a、 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c、 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d、 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e、 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
⑦ 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⑧ 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⑨ 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⑩ 交通管理部门要求:
a、 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
b、 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
c、 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简单机械的应用:
a、 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
b、 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2、 声学方面
① 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 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 热学方面
① 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② 发动机外装有水箱,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
③ 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④ 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
⑤ 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⑥ 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⑦ 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4、 电学方面
① 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 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
③ 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CD机及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方便地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
④ 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
⑤ 车灯发光:电能-光能。
5、光学方面
① 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②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③ 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④ 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
⑤ 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
本文关键词: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生活中的有趣物理现象作文,生活中的有趣物理现象有哪些,生活中有什么有趣的物理现象。这就是关于《有趣的物理现象,生活中的有趣物理现象(“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