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中国的节日<阴历 阳历>

关于【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中国的节日(阴历 阳历)2、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1、中国的节日(阴历 阳历)

农历 节日

1. 正月初一春节

2. 二月初二祭社神: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 诞辰,“土地 诞”也称“社日节”。

寒食节

清明节

3. 三月初三中国的情人节。现在在很多少数民族中还流传着。

4. 四月初四凤展翅节(夏凤节)。凤展翅,庆祝凤凰的节日。

5. 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在屈原投汩罗江之前就有了。溆浦人为纪念屈原过十五)

6. 六月初六晒秋节,也叫洗晒节,我们家乡有句谚语叫作“六月六,晒黄绿。”

7. 七月初七乞巧节,不是情人节。七夕乞巧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8.七月十五.鬼节

9.八月 初八这是中国自己的父亲节,在这个父亲节设立的背后有着巨大的历史背景: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八日(1945年8月8日),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悄然来临,上海的有志之士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爸爸们,特地提出父亲节的构想。于是上海文人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觉得庆祝父亲节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父亲节,当时的中央政府对这份请求十分重视,特地开会讨论,最后通过。每年的八月八日是中国的父亲节。就这样,八月八日就被当时的中央政府定为爸爸们的专属节日。

八月十五中秋节

八八节,爸爸节,既有创意又顺口。但是,非华人地区就不能也不会这么称呼了,例如: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父亲节,则是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美国的很多华侨,一般一年都过两个父亲节,一个是美国本土的父亲节,是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另一个是中国的父亲节,是每年八月八号。

9.九月初九重阳节,也称老人节

10.十月初十,双十节,传统的是丰收节。

11.冬月(十一)冬至节(廿四节气之一)。“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公历节日

1月1号 元旦

3月8号 国际妇女,也称“女神”节

5月1号 国际劳动节

5月4号 中国青年节

5月5号 学习节

5月12号 国际护士节

6月1号 国际儿童节

7月1号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8月1号 建军节

9月10日 教师节

10月1号 国庆节

10月10号 辛亥革命纪念日

2、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按先后顺序,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岁”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

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2014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1、春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有拜年、贴对联、洒扫除尘、吃饺子、放爆竹、收压岁钱等。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春节期间,各家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吃元宵、花灯会、祭神、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3、清明节:时间为公历四月五日或六日。习俗有踏青、扫墓、植树、放风筝、吃青团、插柳等。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清明节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端午节: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菖蒲、缠五彩绳、喝雄黄酒、避五毒、躲端午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称呼和习俗最多的传统节日。

5、七夕节:时间为农历七月七日。习俗有香桥会、接露水、祭拜鬼神、祈求姻缘、结红头绳等。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七夕节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6、中元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习俗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7、中秋节: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日。习俗有家人团聚、赏月、祭月、吃月饼、燃灯、花灯会、观潮、喝桂花酒等。中秋节象征家庭团圆和幸福。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位列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8、重阳节:时间为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秋游、祭祀鬼神、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9、冬至:时间为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习俗有祭祀先祖、吃饺子、吃汤圆、喝羊肉汤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但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在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

10、腊八节:时间为农历十二月初八。习俗有吃腊八粥、吃腊八醋、腌腊八蒜、吃腊八豆腐、吃腊八面等。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11、小年:时间为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习俗有打扫屋子、沐浴、吃灶糖、祭祀鬼神等。小年,别称祭灶节、灶王节、扫尘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日期因地域有所不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12、除夕:时间为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习俗有吃年夜饭、贴对联、燃爆竹、祭祖、守岁、挂灯笼等。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按先后顺序,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岁”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

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7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2014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这就是关于《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中国的节日》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属龙哪年有添丁命,属龙人何时添丁(接到让你笑道睡不着)

下一篇: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到过哪些国家)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