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原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以文化人 培养新时代好青年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原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以文化人 培养新时代好青年

作者 耿立春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杨筱莹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党和国家对青年的新期待、时代对青年的新诉求、人民对青年的新盼望。以文化人,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对于激发青年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至关重要。

以文化人,帮助新时代青年树立理想信念。中国素有倡导“春风化雨”“以文化人”的教化传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通过文化的教化作用,实现道德境界和品德修为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我国的主流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青年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志”意指目标愿望,“气”是向着目标和愿望的不懈奋斗。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志气”,就是不断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孟子·尽心上》记载:“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尚志”传统提倡立志高远,以浩然之气养天地正气,“尚志”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近现代以来,“尚志”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飞跃中转化为“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精神旨意。

以文化人,激励新时代青年勇担使命。“骨气”是指风度气节,是国格和人格都追求的价值品相。连续未断裂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国近代困境的克服砥砺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道路,增强了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正骨气”是中华民族族性的体现和中国人整体风貌的彰显。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丰富的历史教材,不仅凝练出中国人“骨气”的内涵,还串联起历史视域中中华民族对“骨气”的价值向往和精神追求。中国人的“骨气”中涵摄中华儿女代代传承的爱国主义情怀、困难逆境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向上精神。“骨气”是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文化密码,也是中华民族整体精神风貌的组成部分。

以文化人,培养新时代青年吃苦耐劳品质。青年对自身的角色认知到使命担当的践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知识认知、情感认同到行为践行的统一过程。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也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意涵。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历经苦难、创造辉煌、取得更大更多成就的坚强保证。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吃苦耐劳的品质不可丢,也不能丢。以吃苦耐劳的韧性攻克新征程上的各个难关,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毅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找到自身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以文化人,激发新时代青年练就奋斗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深化对文化育人的认识。2016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新时代青年能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更加厚植文化自信自强,以文化人在激发当代青年学好本领,练就本事方面提供了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增强新时代青年“志气、骨气和底气”最可靠、最牢固的精神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时代书写,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整体价值取向,是增强青年“志气、骨气和底气”的直接精神动力。以文化人,将青年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和人格素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给民族精神注入生机和活力,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更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此,要充分利用文化优势、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从文化优势中汲取精神养分

民族精神虽然是一个抽象概念,但其表达载体和表现方式是具体而多样的。就一个民族而言,其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风俗、道德习惯乃至民族成员的行为实践等都能够表现其民族特性,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其民族精神。

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人类文明形态,在缔造中华文明的漫长进程中,中华民族积累和创造了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要用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资源:

代表和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文化资源;浓缩和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民族人物的精神成就;集中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思想文化成就,包括文学艺术、学术流派、史章典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

利用和发挥文化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本来、外来、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忘本来,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等,

传承着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基因。这是我们的重要文化优势,必须利用和发挥好。吸收外来,积极借鉴其他民族精神文化的有益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该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精神文化资源。面向未来,要抱持关怀人类命运的长远眼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从理论优势中强化思想定力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最高智慧的凝结和体现。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理论成果,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

利用和发挥理论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培育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保持思想定力提供了科学指导。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对民族精神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精神内含的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强化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

我们应增强对民族精神重要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增强对民族精神教育和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增强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发扬光大伟大民族精神。

从实践优势中吸纳教育智慧

从人类的教育规律来看,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种融思想道德和精神启蒙为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通过社会生活培育和社会教育实践来进行。实际上,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民族精神在民族成员之间通过不断教育和传承实现传递、发扬和更新的实践过程。

中华民族在传承和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诸如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路向;从优秀思想文化传统中发掘教育素材,同时积极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资源的创造和创新;注重因人施教等等。

利用和发挥实践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进一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要强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精神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各门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中,有计划地融入民族精神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积极发挥家庭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并以此为指导积极发挥家庭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应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积极开展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宣传教育。

英雄人物是践行民族精神的典范,要广泛宣传、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严肃处理肆意丑化、抹黑英雄的言行,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社会氛围。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青少年作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3、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的源泉。

扩展资料:

从时代精神来看,作为与时俱进的概念,民族精神能够适应现时代的民族生存与发展要求,它是时代文明内在、深层的精髓和内核,是在一个时代起主导作用的精湛思想、最高指导原则的时代精神。

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逐渐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主旨、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

1、强调国家意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国家意识应该包括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感。只有在国家利益为上的道德观基础上,面临各种诱惑时,才能毅然做出正确的选择。

2、增强文化认同感。

认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我们要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养分,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注重树立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示范作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在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

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文关键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的关系。这就是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春天最早开的花大多是黄颜色,什么花是春天开放的还是黄颜色的(四年级古诗 城东早春 赏析)

下一篇: 社区服务活动有哪些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有哪些活动类型(丰富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