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和女儿做了几次那事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我与小姨子的那点事2)

关于【和女儿做了几次那事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我与小姨子的那点事2:小姨子找我帮忙,我却左右为难2、和女儿做了几次那事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1、我与小姨子的那点事2:小姨子找我帮忙,我却左右为难

#头条创作挑战赛#

和女儿做了几次那事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我与小姨子的那点事2)

01

小姨子陈莉与钱谨结婚了,按理说我应该高兴才对,可正是因为我与老钱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与老钱是同事,我的小姨子是他的儿媳,一些事情处理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慢慢地,我碍于面子,左右为难。

那天,小姨子来到我们企业办公楼下,还没上楼,大老远就看到她的公公、我们宣传处副处长老钱。

“莉莉,你怎么来了?找我有什么急事吗?家里没事吧?”老钱略显惊讶,迎着她走过来。

“没事的,爸,家里好得很,我刚从工会我姐那里过来,一会儿找我姐夫说点事。”

“你看你这孩子,我跟你姐夫在一块办公,天天见面,有什么事情还要你专门来跑一趟?你给我说一声,我就能转达。”老钱一番埋怨后,领着小姨子上了楼。

“来我屋里喝杯茶吧!”老钱指了指自己的办公室,又看了看陈莉。

“不了爸,您去忙吧,我跟钱谨商量好了,今晚请姐夫吃饭,顺便让他帮个忙。”说完,她推开了我的屋门。

“哎!帮忙?帮什么忙?”老钱站在原地,摇了摇头。

看到小姨子不打招呼,突然到访,我深感意外,赶紧起身让座,顺便给她倒了一杯水。

“莉莉,稀客呀,怎么想起来到我这来了?奥,对了,见到你公公了吗?”我跟她聊起了天。

“姐夫呀,我和钱谨能有今天,多亏了姐夫的帮忙,为了表达对你的感谢,我和钱谨今晚在月牙湾饭店略备薄酒,不能推辞,一定要去。”

“难得呀,心意领了,饭就不吃了,都是一家人,客气啥?”说着,我站了起来,就要送她出门。

小姨子不依不饶,认为我这是看不起她。这哪跟哪呀?真拿她没办法,得,那就让莉莉破费一次吧。

……。

下班后,按照莉莉说的地点,我驱车赶到月牙湾饭店。一进门,看到小姨子正低头玩手机,旁边,已然坐着连襟钱谨。

我心生疑惑,这两口子请我吃饭所为何事呢?

“这么一大桌子菜,我们三个人怎么能吃得了?快快,快把你公公老钱也叫过来,这段时间忙得都好长时间没跟他喝酒了。”我站在门口,并没打算入座。

“我公公身体不好,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怎么能喝酒?以后你们在一起也要监督他少喝酒。”小姨子一边说话,一边向钱谨使个眼色,钱谨一把将我拉到座位上,接着递过来一杯泡好的茶水。

“这话在理,是得监督老钱少喝点酒。”

“姐夫呀!今天我们请你吃饭,还有一事请教。”

“跟我还客气啥?只要姐夫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一边观察小姨子的表情,脑袋也在飞速地转着圈,她要说什么?她能有什么事呢?我得小心应对了,这个小姨子,可不是一般女人,心眼儿多着呢。

“是这样,姐夫,我听我姐说,你没遇到我姐之前,还谈过一个女友是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个女人应该叫卓岚,她爸爸是金羊煤化公司的老板,对不对?”

“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你提这个干什么?”

她怎么突然提起了那件事?她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真心搞不懂。

和女儿做了几次那事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我与小姨子的那点事2)

02

在我的追问下,小姨子终于娓娓道来。

据小姨子说,婚后,她和钱谨与老钱夫妇住在一起,老钱夫妇晚上十点准时休息,而自己没有到点睡的习惯,时间久了,多有不便,就萌生了赚钱买房、出去单过的念头。

最近,连襟听说“金羊煤化公司”要上一套污水处理系统,考虑如果能拿下这个大单,自己还能提不少钱呢!几次上门,根本就见不到真正管事的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公司是卓岚的爸爸开的企业,这不,就想起了我。

听完小姨子的叙述,我当场告诉她这事行不通,自从分手后已经多年不联系了,我不可能去找她说情,这事,没得商量。

“好了,那就当我没提过,来,敬你一杯。”小姨子已端起酒杯。

“我说,钱谨,只要你们的产品过硬,技术过硬,服务过硬,我相信你一定能尽早打开市场,我听说我们企业下属一铁厂准备上一套设备,一铁厂老总以前是我们宣传处处长,我回头给你引荐引荐,按程序参加招投标,来,干杯。”我倒满酒,跟钱谨碰杯。

“哎呀!那太好了,我们一定认真准备资料。”钱谨高兴得像个孩子。

“你俩别光顾着说话了,尝尝这里的招牌菜。”陈莉插上了话。

看到钱谨喝得一塌糊涂,绝对不能再喝了,我赶紧叫了一辆出租车,看着二人安全上了车,我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

那天晚上,小姨子来到家里,媳妇陈婷看她唉声叹气,神情恍惚,随即拉着她的手关心起来。

不问还好,媳妇越问她,她越来劲,一把鼻子一把泪哭起来了,这是怎么了?

“姐,我跟钱谨的日子没法过了?”

“慢慢说,到底怎么啦?”

“钱谨不是开了个公司嘛,最近他打算扩大规模,就说服公公辞职跟他一块干公司,人家在企业工作大半辈子了,好端端的,干嘛要劝人家辞职嘛,这不,我就跟他理论这事,嘿,他不让我参言,还来劲了。”

“钱谨人挺好的,待你又真心,有啥事你们要商量着办。”听了她的话,媳妇不免有些担心。

“要不是看在他对我一片真心、公婆又把我当闺女一样看待的份上,我早就跟他离了。”她话锋一转,继续说到:“哎!公公也不容易,人正直,一把年纪了,非要竞争什么处长。”

“那可不是咋的?你姐夫跟钱叔一样,都在参加公开竞争上岗呢!那不单是一个职位,还是荣誉和更大的责任。”

我怎么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呢!这个傻媳妇怎么啥都说呢?我默默地坐在一旁看电视,不敢轻易搭话。

和女儿做了几次那事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我与小姨子的那点事2)

03

我们宣传处处长一职空缺大半年了,为了处长一职,我与老钱公开竞争这事人尽皆知,小姨子作为老钱的儿媳,十有八九也知道这事,她突然提到这事,是要让我主动让贤吗?我会吗?即使我会,媳妇同意吗?

可是,我又凭什么让贤呢?小姨子才嫁到钱家几个月,胳膊肘这么快就往外拐?

几天后,连襟邀请我一块吃饭。酒过三巡,他打开了话匣子。

“姐夫呀,自从我与莉莉认识后,期间没少得到你的照顾,作为兄弟,我感激在心,来,再敬你一杯。”说着,钱谨与我倒满一杯酒。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况且我跟你爸爸还是这么多年的同事呢!来,喝酒。”

“姐夫,莉莉跟你没大没小、嘻嘻哈哈惯了,你不要跟她计较。”

“此话怎讲?”我疑惑地看着钱谨。

“哎!前两天莉莉是不是去你家了?是不是跟你和姐提过我爸的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不会的,自己家人说点心里话很正常。”我宽慰他。

“按说,再过几个月我爸就56岁了,我考虑让爸爸辞职来公司帮我忙,可莉莉不同意。为这事,莉莉跟我还大吵大闹呢!”

“我也告诉你,钱叔跟我关系很要好,我也很敬重他,他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他还要为企业发展尽更大力呢!但凡组织决定让他干,我肯定百分百支持,放心吧。”“奥,对了,作为儿女,你得尊重你爸爸的意见,可不能劝你爸爸辞职啊。”

……。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办公,同事小曹风风火火跑进来:“贾处,钱处刚才在办公室晕倒了。”

“快,送医院。”听完后,我大吃一惊,跟着小曹跑了出去。

老钱已被同事扶到沙发上,看看他苍白的脸,我扶起他就要上医院。

“我没事,缓缓就好了,不要大惊小怪。”老钱有气无力地回应着。

“不行,身体重要,出了啥事我没法给钱谨两口子交待。”说完,我和同事强行扶着他赶往医院。

经过医生的紧急诊断,老钱身体并无大碍,晕倒的原因主要是休息不好,外加劳累过度。

病房内,看看老钱躺在床上心神不宁的样子,我感慨连连。

“贾老弟,你看我这不争气的身体,本想再奋斗几年的,看来以后就靠你了,好好干吧。”

“钱叔你想多了,你的身体没问题,单位可离不开你,好多事还等着你去干呢!”

“贾老弟,我一会儿就回单位,手头还有好多事呢!”

“既来之,则安之,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好好调理调理身体,等任命书下来,有你忙的。”听到老钱的话,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不免有些理解他了。

“你不要逗我开心了。”

“千真万确,前提是你得先养好身体。”

看看钱叔的风格,我自叹不如,好多方面跟老钱比起来确实还有不少的差距,是得好好向他学习,还需要再加强锻炼呢。

想到这里,我忽然感觉轻松多了。

2、和女儿做了几次那事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4年前,著名作家、诗人、美食家虹影做了母亲。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她每天晚上在女儿床头给她讲故事,讲的都是自己的过去——女儿对妈妈的故事充满好奇,总是缠着她问个没完。虹影讲了57个故事,并结集成书,四岁的女儿西比尔在书里首度亮相——

母亲离开了她,上天带给她一个女儿

2007年夏天,已是高龄产妇的著名作家虹影生下了可爱的女儿西比尔。对于经历了人生种种痛苦与颠沛的虹影来说,这一次是上天真正地眷顾了她。她说:“在未做母亲前,自己像一片鹅毛,飘来荡去。做母亲后,站在大地上,神定气足。以前我总是觉得不满足,总感觉人生有各种各样的遗憾,有了女儿后踏实许多,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经历了那么多,功名、失败、坎坷,才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如此。”

事实上,年轻时的虹影并不想过着一般女人的生活。她不期待婚姻,也从没想过要孩子,她觉得孩子对自己来说可能是负担。虹影记得母亲曾对她说过,孩子就是人质,一生下来就要对他(她)负责任,做父母的就被扣押在那里了。可直到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英国人韦蔼德后,生活对于她来说有了新的意义,她对拥有一个真正的家的渴望也终于实现。

2006年,虹影回重庆探望母亲时,病床上的母亲拿出一顶小孩的帽子给虹影,给她唱起歌谣《小燕子》。不久母亲便去世了,这时虹影恍然大悟,原来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母亲当时已经发现她怀孕了!虹影决定,一定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虹影想,世界上难道真的有这么幸福的事情吗?母亲离开了她,上天又带给她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又和自己的母亲如此相似!虹影相信自己和母亲的缘分,并没有因为母亲的生命结束而结束。

西比尔出生后,不到30天就真正开始旅行。虹影不主张坐月子,从医院回家后20天未到,就带着西比尔去北京西山戒台寺爬山。西比尔很高兴,虹影把她放在胸前布袋上,她一直笑。

西比尔一个多月时,虹影带着她飞去英国看她在那儿的亲戚们。坐飞机时,西比尔很乖,起飞时所有的孩子因为气压难受会哭叫,可是她会看着妈妈,虹影对她笑,她就很安静。睡着吧,虹影轻轻对西比尔说,她果真睡着了。一路上,大半时间她都在为婴儿特设的空中摇篮里睡觉。除了让虹影频繁去洗手间外,基本上不捣蛋。

虹影渐渐发现,这个喜欢旅行的小姑娘也有着自己母亲的独立和勇敢。

西比尔两岁时,第一次参加了婚礼,那是虹影和丈夫在意大利深山中补办的婚礼。婚礼举办的地方很美,西比尔头戴花冠,满心欢喜,以为是要和妈妈结婚呢。等到最后,她发现牵着妈妈手的居然是爸爸。举行完仪式,西比尔有点不太高兴,她没笑,心想:“为什么妈妈没和我结婚呢?”

旅行不仅让西比尔见多识广,不认生,不怕陌生地方,还让她的好奇心得到扩展,让她体会到世界的多面性和人的多面性。她经常会见到妈妈的朋友与丈夫争吵,朋友对虹影说自己丈夫的不是,她在一旁听着,会突然插话:那干吗你不和他离婚?离婚吧。

和西比尔在一起的日子,每天都有让虹影难忘的事。现在的西比尔除了画画,还对猜谜语感兴趣,总想难倒虹影文学界的朋友们,然后她歪着脑袋看着他们答不出来,偷笑……

回到从前,让女儿读懂小小姑娘时的妈妈

自从知道虹影做母亲后,好几家出版社都来找她写关于教育孩子的书。书该怎么写?虹影想了很久,最后还是觉得以故事、尤其是自己经历过的故事来教育孩子,效果最好。于是就有了《小小姑娘》一书的诞生。

在虹影看来,与其说《小小姑娘》是写给女儿的书,还不如说是女儿给她的。每晚哄女儿睡觉时,她都会缠着虹影讲故事,虹影就从小时候会唱的童谣讲起,“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女儿会背了,然后问:“妈妈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住在哪里?”作为母亲,虹影怎么能拒绝女儿那么好奇的眼睛,于是给她讲自己小时候那些发生在重庆长江南岸贫民窟里的事,给她讲那些住在吊脚楼矮小房子里的稀奇古怪的人。虹影讲了神秘的怪老头,还讲过一只猫或一只鸟的故事,有时还会讲葡萄树下的爱情故事,但讲得最多的是她的母亲,她的外婆。女儿听得津津有味。虹影跟女儿分享自己的童年,女儿也分享了她的童年给虹影。

虹影小时候经过的一切并非童话,其中充满了人性的残暴、环境的逼仄、人生的无常乃至异常的性心理。乍看之下,向一个年幼女孩轰然摊开这一切似乎有些太早。但作为一个母亲,虹影不想为女儿的世界充当守门员,她觉得这样做是愚蠢的。她希望西比尔知道世界的颠倒、人性的多变与多重性。越早知道,她改变自己的余地就越大,受到的伤害也会小些。虹影觉得对于孩子的教育,理解最重要,母亲需要用持久的耐心来与她分担面对这个世界给她的一次次难题,仅仅有爱是不够的。孩子看母亲的爱是多方位的。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学会独立、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求进取,而且善良正直,具有同情心。

“写这本书,我想让她知道我的童年是怎样的,让她珍惜现有的一切,比如不要浪费,我小时连饭都吃不饱;比如让她不要挑衣服,因为我小时连衣服都只能穿旧的。我要她从小明白这个世界好人也可能会做错事,坏人没准也会有良心发现的时候。不会太久,她自己识字后会读。将来有一天等我不在人世了,她再读,我想她会非常爱这本书,这每一个阶段对她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我要让女儿知道,母亲的爱在守护着她,什么都无法让母爱离开。”虹影说。

重回童年,拿回世界夺走的温柔

在《小小姑娘》中,虹影回忆了与父母邻居在重庆南岸的那片狭窄逼仄的街巷中的许多故事。童年的虹影是个寂寞孤独的孩子,孤独的孩子总是善于观察周遭的人和事,乐于幻想一个自己的世界。小时候的虹影爱做梦,因为做梦,她不再孤独、饥饿,成了母亲怜爱的小小姑娘,一家人有了虚构的食物和衣裳。任凭现实世界多么可怕,因为有那么一个虚构的世界,她存活了下来。渐渐她发现那个世界可以用手里的笔表现,于是成为了一个书写者。

在母亲过世后,虹影一直不能接受母亲离开的事实,闭上眼睛,很多个晚上久久不能入睡。当女儿到来后,虹影发现女儿长得很像母亲,她觉得这是上天对她失去母亲的一个弥补与馈赠。岁月流转,当虹影看着像极了母亲的西比尔一天天长大,对命运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一个母亲的爱和伟大。2011年底,在完成《小小姑娘》之际,虹影在给女儿的信中深情地写道: 亲爱的西比尔,我的小小姑娘:

夜晚来临,你进入睡眠。我在你床边坐下来,给你写信。那是三年前,你才一岁多,我带你到重庆参加德国文化周活动,也想让你去给外婆外公上坟。我们到达重庆已经是5月9日傍晚5点,车子在高速公路上边堵边走花了一个多小时。等我们到时,亲戚们早就在希尔顿饭店等我们了,还有从四川乡下特地赶来的表哥。

等我给你收拾完推车出来,大家一起朝火锅店走去时,天已完全黑了。

突然见到两大桌亲戚,你很兴奋,四处都要瞧瞧。二姐抱着你,满足你的心愿。第二天上午按计划,我们到南岸莲花山公墓给你外公外婆上坟。出租车从长江大桥经过,我对你说,现在是双桥了。你大睁眼睛,听我说。过了桥,妈妈带你去看外婆外公。

菊花放在墓前,两盅黄酒摆上。我抱你给你外公外婆鞠躬,你很严肃,三哥递给你三支香,你双手紧紧拿着。我带着你这个小小姑娘来了,认祖归宗。外婆会喜欢你,如同我未知怀孕时,外婆就先知,把箱里的婴儿帽递给我,那时外婆已病得人脱了形;你的外公也一样,善良,一生正直,富有同情心。他们给我的爱让我终生受用。

当天下午和翌日我都参加活动。活动一完,我们就往机场赶,晚上7点半的飞机,夜里11点多回北京。

第二天下午2点28分,我坐在电脑前写东西,感觉到房子在轻微摇晃,不到两分钟接到电话,说是四川地震了。我马上打电话,不通。一直打,一直到三个小时后,才得知是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在四川的家人都无事。若不是我们临时改机票,那天下午4点半正好在从城中心去重庆机场的路上,会在那儿感受地震五六分钟,孩子大人都会受惊吓。

感谢父母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全家人平安。

一一回想过去的那些天,视线渐渐落在我们全家人一张黑白集体合影上:你想着什么似的看着前方,我抱着你也注视前方,身后我的家人们分三排站在父母墓前的石阶前,他们有的微笑,有的很忧愁,有的跟我怀里的`你一样,略有所思。

我不得不承认,就是这张上坟的照片,浓缩着这个五月最后的宁静。之后,地震吞灭了七八万位乡亲,从此我们的心堆满了无法推开的悲伤。

今天,知道吗?妈妈写你的一本小小的书,叫《小小姑娘》出版了。我把书送给你,这里面的故事你听我讲过,你听了我的故事,画些画,做了插图。没有你就没有这本书,是你给了我这本书。现在我会读给你听,你听得专心,还问我,是否外婆外公在天上能听到?我点了点头。

真的?你问。

我还是点了点头。

他们只是离开了我们一会儿,总有一天,我们还会相遇在一起。这些话,总有一天你会真正懂,如同总有一天,你长到一定的年纪,你再读妈妈给你写的这些故事,你会明白,妈妈一颗爱你的心。

晚安了,我的小小姑娘。我们会在梦里见。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那时,咱家穷。你大姑姥家有钱。你大姑姥没孩子,你姨是被你大姑姥养大的。

说这话时,母亲的目光盯着自己手上的咬了半截的馒头,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很难猜出她心里在想什么。

我的大母亲两岁的姨,从小寄养在我那有钱却无子的大姑姥家,读完了师范,当了教师,因教绩突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现已退休,退休金每月有四千多元。而母亲,因家贫,初中只读了一年就被迫辍学,挑起了生活的担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家里家外忙得脚步不停。

那年,我十八岁,跟着他们几个男生去盐摊推盐包。一天一个来回,中午拿一手巾包地瓜干当干粮。一车盐包足有二三百斤,第一次去时,没经验,走得累了就停下车在路边歇,谁知一歇就推不动了。那几个男生鬼得很,自己先跑了。眼看天黑了,着急加害怕,差点把盐卸在半路上。幸亏还有同村一个女伴,那天回来时,都晚上十点多了。

母亲说这话时,刚吃完饭,一桌子的狼藉还未拾掇。母亲的面色很平静,但语气中却透出一丝掩饰不住的骄傲。

我的母亲,下学后用尚嫌稚嫩的肩膀担起了养活自己和寡母的重任。风里来雨里去,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遭过,但她却从未抱怨过什么。

最累的是抬盐包了,那盐垛堆得有两个人那么高,一条一尺多宽的厚木板这头搭地上,那头搭盐垛上,人走在上面忽悠忽悠地直颤,眼睛都不敢朝下看。一麻袋盐二百斤,两个人用一根粗杠子抬到盐垛顶倒掉盐,再下来接着抬。这本来是男人干的活,我倒不图多挣几个工分,就图中午能分一个玉米面饼子。那是60年,哪有什么吃的啊。饿急了也就是摘几个山枣捡几粒花生糊弄肚子。就靠着这一天一个饼子,我和你姥姥才熬了过来。我那时长得矮,十八岁了比装了盐的麻袋也高不了多少,没有愿意和我搭帮。幸亏你芳姨,她长得又高又壮,让我在前面,她用那粗胳膊一拨就把死沉死沉的麻袋拨得离我这边远点儿……

母亲说到这儿正在收拾满桌子残羹剩饭的手停了下来,眼睛定定地盯着对面的墙壁,目光有点虚浮,像是在回味着什么。夕阳的余光顺着窗玻璃挤进来,将母亲脸上镀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

芳姨,我小时候见过的,常来我家串门,确实是长得又高又壮,说话也高声大嗓的。长大后便没再见,听说是去她闺女家里了。

60年,我和你姥姥这样孤儿寡母的最吃亏,偷不敢偷,争不能争,一年两个人只分了九十斤玉米二斤油。那时,吃油是用筷子头沾着往锅里滴,吃饭就是玉米面和着粉碎的花生蔓儿和玉米芯棒。那年,我和你姥姥吃光了头年攒下的一垛花生蔓儿,和还没来得及烧的玉米芯棒,运气好的时候能捡几片烂菜叶子,丢锅里煮煮不用油也香得很。其实,连锅也没,锅早被收去大炼钢铁了,我和你姥姥是用脸盆煮饭吃的。

母亲已经洗净手,安详地用围裙擦着手上的水珠,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她并不是在苦大仇深地控诉或发泄,她是把这段经历当故事来说的。在那个全民狂热的年代,在那个全民皆饿的岁月,母亲觉得,那样的生活很正常。

还有呢?你们那会儿还有哪些故事呢?

我把母亲扶到火炕上坐着,小心翼翼地问,生怕触动了母亲内心深处某根稳秘的弦。

再有,就是和你们几个有关的事啦。你们的父亲,为了让家里有个男人,放弃了在部队提干的机会,自己拿了档案跑回来了,他脾气又不好,谁找他做工作他呛谁,最后谁都不理他了,他心安理得地在村里当起了农民。要不,你们也应该是干部子女了。

母亲的语气带了点开玩笑的口吻,憔悴的面颊上竟浮上一抹红晕。

想不到,我那个脾气暴躁让人敬畏的父亲竟有这么伟大的一面,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

其实,当农民有什么好?就算是当队长当支书还不是个干活的头头?你们的父亲是条龙啊,生生地把自己憋成了一条虫。他心里也憋屈啊,他好乱发脾气,你们也都大了,让着他点儿,别和他争。

母亲的语气伤感起来。

要说难,那几年也真够难的。你们都还小,你爷爷老了,你姥姥又得了半身不遂,行动不便。那几年,我就没一天半夜十二点前睡过觉,没睡过一个热炕头。

哦,这事我记得了。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们是没房子住的,随姥姥一起挤在三姥姥家中。三姥姥家的房子是那种老式的小屋,说是三间,还没后来的两间敞亮。除了门,只一扇木格子窗,窗上糊着窗纸,大白天的进屋也得点灯,否则就要摸黑。后来,父亲瞅着生产队下工后和上工前那一点点空隙时间,凭着满身的力气脱了几百块土坯(也或许是上千块,那时小,不知道数目,只是觉得很多),又搬来了一大堆的石头,拿出自己几年打拼攒下的几个钱,请了瓦工,在村后无人问津的那块废地上,盖起了四间大瓦房。那房子,前后都有窗,而且是玻璃窗,宽敞明亮,曾让我骄傲了好长时间。房子盖好后,我们一家还有姥姥爷爷都搬了进去。还清楚地记得那房子的格局:中间一间是做饭和吃饭的地方,东西两边一边垒着一个锅灶;东边一间爷爷住,西边隔出两间,连着锅灶的一间是姥姥的房间,余下那间是父母的卧房。至于我们姊妹几个嘛,哥哥随爷爷睡,我和妹妹跟着姥姥睡。母亲为了让年老的爷爷和半身不遂瘫在炕上的姥姥有个热炕头,就轮流着在东西两个锅灶烧火,常常是吃完饭了还添一大锅水烧开,不为用水,只为暖炕。

不那样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两个都是老人,偏着哪头向着哪头都不合适。要说你们的爷爷也是个勤快人,平时也没少帮衬着干活,只是他不会说话,听着让人寒心。你们的大伯没养过你爷爷一天,只是每年过年送两个包子。老人,总要靠儿子的,谁养不是养呢?我也不计较这个。可是,那年,你姥姥眼瞅着就不行了,屙屎撒尿的连裤子都提不上。你爷爷那头我就顾不过来了,我和你大伯家商量,让他先将老人搬家里养几个月,等你姥姥老了我再搬回来。结果你大妈就吵上门来,我满指望着你爷爷能帮我说句话,可他说什么呢?他说,我也没白用你养啊。你听听,这话呛人不?我也是一时气,就和你大妈吵上了,说养老两个儿子都有份,我养了多少年你就得养多少年,逼着你大伯将你爷爷搬过去了。结果,就在那一年,你姥姥走了不几个月,你爷爷也去了。都怪我,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咋不能忍一忍呢。

母亲的眼角泛出泪光。我知道,母亲内疚;我也知道,这事怪不得母亲。那年,我已经懂事了。我爷爷带着自己的铺盖去了大伯家,被安置在一间没人住的小屋中。当时天还冷,尽管身下铺着电褥子,可睡了一辈子火炕已经习惯了火炕的老人,哪里受得住没有温度的环境?

可是我的母亲,我的苦命倔强敦厚而隐忍的母亲,却总是习惯把过错揽在自己身上。

母亲的声音低下去弱下去了,她的头垂在胸前,合衣靠在被子上睡着了。我轻轻地将她身下的被子抽出来,展平,将母亲熨熨贴贴地安置在被窝中,一如我小时候她待我那样。我知道,经过今天一晚上的诉说,母亲的心中会轻松许多,母亲会睡个好觉的。

人老了是耐不住寂寞的,多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说说话吧,哪怕是只听他们讲讲那过去的故事,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精神的释放和解脱。看着母亲安静的睡容,我心里默念道。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伴着动听的音乐声,我躺在妈妈怀里,和妈妈聊着过去的事情:“妈妈,妈妈,你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呀?那时候你在做什么呢?”

妈妈摸摸我的脸,说:“那时妈妈生活在江苏,江苏的冬天特别冷,不管雪有多深,都是踩着雪一步一步地去上学。妈妈家里有很多田,外公、外婆每天都要到田里去干活,妈妈只能一个人在家做作业,肚子饿了也要等外婆回来煮饭,因为那时候都没有零食,不像现在,肚子一饿马上有巧克力、沙琪玛吃,想买什么东西向爸爸撒个娇就有了。那时候很多东西都要用粮票、布票等各种票来换的。妈妈像你这么大时,己经会干很多事情了,比如:帮外婆洗碗、扫地……做很多很多的家务活。哪像你现在这样,几乎啥事情都没有做呢。还在那天天嚷嚷着,作业好多,考试好难。”

“啊,怎么和我们不一样呢?那爸爸呢?他那时候在干什么呢?”我着急地问。

“你怎么不去自己问问他呢?”妈妈笑着说。

于是,我跑下床问爸爸,爸爸笑了笑,说“我十岁呀,那时候,生活在农村,农村里也有学校,但是没有电脑,课桌讲台都是用木头做的。操场没有跑道,都是黑黑的煤灰渣,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书看,放学了就和几个小伙伴在水边抓鱼,鱼儿都喜欢躲在石头洞,我还把手伸进洞里抓鱼呢。不过到了冬天就不能抓鱼了,农村的冬天特别冷,时不时还下着雪呢,我那时衣服也没有几件,更别提新衣服了,都是穿你大伯穿旧的呢。”

我听了惊讶地说: “原来你们那时的生活和我现在的生活差别那么大!”耳边又响起了熟悉的旋律“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妈妈接着说:“是呀,就像歌词里说的那样,妈妈小时候可比你现在辛苦多了呢……”“所以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认真读书,努力学习!”我看了爸爸一眼,抢着说。

爸爸听了我的回答,慢慢地说:“希望我们祖国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家,富裕的国家,让许许多多的小朋友都和你一样,有漂亮的衣服穿,有新鲜的水果吃,能在漂亮的学校里上课、学知识,不要再像我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

听完爸爸妈妈讲的过去的故事,再看着脚上穿着的新拖鞋,我想晚上我要再看一会书再去睡觉,现在的我,只能努力学习各种本领,以后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本文关键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歌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简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钢琴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600字,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吉他谱。这就是关于《和女儿做了几次那事一,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我与小姨子的那点事2)》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水瓶座幸运数字,水瓶座的幸运数是什么数字(男士在家健身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秀禾服是小妾穿的吗,古风婚纱照凤冠霞帔(结婚穿龙凤褂还是秀禾服)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