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欧几里得】,中国的欧几里得是谁,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传教士的副产品:《几何原本》的翻译与传入2、中国的欧几里得是谁1、传教士的副产品:《几何原本》的翻译与传入
导语:几何学在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过去,数学又专门分成代数和几何两门学科来教授,那么现代意义上的几何学是如何传入我国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从《几何原本》的传入来初步探讨几何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利玛窦与《几何原本》
西方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始于明朝中后期,这个历史过程被称为“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主要目的是传播上帝福音,企图使中国皈依基督教,而传播科学知识只是他们传教的一种手段。在西方来华传教士中,利玛窦是杰出的代表。
利玛窦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代表作,全书共十五卷,是流行欧洲两千年之久的欧氏几何的系统性著作,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体系。利玛窦作为教士,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精于天文、历算之学。明末社会动荡不安,大部分士人开始抛弃心性之学,转而钻研实用学科,因此利玛窦认为西方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最能激发中国士大夫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们的著作中,使中国人感觉兴趣的首推世界地图与数学之类的书籍,以及其他介绍新奇事物的书籍。”利玛窦在接受徐光启的建议后,又指出:“中国人最喜欢的莫过于关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书,原因或许是没有人比中国人更重视数学了。”因此他对《几何原本》一书的翻译工作十分重视,他还对徐光启说:“此书未译,其他书俱不可得。”虽然利玛窦长久居住在中国,汉语汉文水平还是可以的,但是要翻译《几何原本》这样的皇皇巨著,利玛窦的中文水平仍不足以支撑,因此他必须与中国的知识分子合作,才能将这部巨著翻译出来。
《几何原本》
徐光启、李之藻等中国士大夫的帮助
在利玛窦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合作之前,实际上已经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参与。早在利玛窦在广东韶州(今广东韶关)传教时,苏州人瞿太素曾跟随利玛窦学习几何学,后来瞿太素为了向世人展现自己的才能,就把利玛窦讲解的《几何原本》的一部分翻译成中文,时间大约在1592年,但是翻译的内容极少。1599年利玛窦在南京讲学时,翰林王肯堂向利玛窦推荐了弟子张养默,张养默非常聪明好学,对几何学非常感兴趣,曾经自学《几何原本》第一卷,并计划将《几何原本》剩余部分继续翻译。利玛窦定居北京后,徐光启向利玛窦推荐了一名年轻人协助他翻译《几何原本》,但这名姓蒋的读书人没有受到利玛窦的赏识,他们的合作很快结束。
正是因为利玛窦与这名年轻人合作不理想,所以徐光启决定亲自参与翻译工作。徐光启是上海人,他与利玛窦的结缘起源于一幅地图,1594年,徐光启在韶州见到了一幅世界地图,而这幅世界地图的作者就是利玛窦,他由此对利玛窦本人非常敬佩。1600年,徐光启北上参加科举考试时在南京逗留,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利玛窦,这次的见面利玛窦给徐光启留下了良好印象。1604年徐光启考中进士后,在北京做官,与定居在北京的利玛窦来往密切,他们就几乎天天见面,畅谈科学和人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两人开始联手翻译《几何原本》。1606年秋天,《几何原本》的翻译工作开始进行,徐光启每天到利玛窦的住所工作三四个小时,由利玛窦口述,徐光启进行笔录。翻译过程极其细致,利玛窦和徐光启等人都是非常严谨的人,在翻译过程中曾经三易其稿,多次对草稿进行修改,1607年,翻译工作在历时一年后,《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被完整的译成中文,在翻译之后,他们还受到了李之藻、杨廷筠、叶向高等人的“质疑辩难”,在这其中,李之藻的贡献最大。他的贡献我们会在后文再次提及。
徐光启与利玛窦
当翻译完《几何原本》前六卷后,利玛窦就停止了翻译后九卷内容,有学者分析利玛窦对书中后九卷的内容并不熟悉,且后九卷的内容比较繁难,另有学者分析利玛窦认为前六卷已包括书中的主要内容,实无必要再翻译后九卷内容,在徐光启请求翻译完后九卷的内容时,利玛窦建议:“先传至此,使同志者习之,果以为有用也,而后徐计其余。”徐光启最终听从利玛窦的建议,说:“是书也,苟为用,竟之何必在我。”同年,徐光启父亲病逝,他被迫从北京返回上海,并守孝三年。当徐光启再次返回北京时,利玛窦已经去世,因此《几何原本》的后九卷没有译出。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的影响和补充
利、徐两人合译的《几何原本》虽然只有前六卷,但是这个版本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几何原本》向中国人介绍了较为完备的几何学知识,丰富了中国几何学的内容,完善了表述方式。中国古代的几何学只有平面图面积、内外切圆、平行线等理论,表述方式也不够严密。而在《几何原本》的汉译版中,点、线、面、直角、锐角、钝角、垂线、对角线、曲线、曲面、立方体、体积、比例等专有数学名词都是由该译本首次确定下来,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也影响了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其次《几何原本》虽然是一部数学著作,但是理论基础是形式逻辑,它向中国最早介绍了西方的逻辑思想,具有严密的逻辑论证和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而这些正是中国传统数学所缺乏的内容,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传统中国数学只注重实用计算,并不注重逻辑论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数学向近代数学转变,在更大程度上,这种演绎推理的科学方法也开始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汤若望
据学者统计,在后世流传并现存的26个《几何原本》版本中,徐、利合译的《几何原本》的再版或深受其影响的占17个,可见其影响力巨大,但毕竟徐、利只译出了前六卷,后九卷没有译出,这是一种缺憾,当时的李之藻翻译的《圜容较义》对后九卷内容做了一些基本介绍,在该书中,李之藻向读者介绍了十八个几何学的命题,如凡诸三角形,从底线中分作垂线与顶齐高,以中分线及高线作矩,内直角三角形必与三角形所容等。这些内容既是对前六卷的补充,也是对后九卷的介绍。1857年,清末著名数学家李善兰继承徐光启的遗志,将《几何原本》的后九卷译出,至此《几何原本》被全部译出。
蓑翁说
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在我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西方几何学的传入不仅促进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发展,而且《几何原本》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论也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缺陷。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徐宏英:《利玛窦与《几何原本》的翻译》
2.杨泽忠:《李之藻对西方几何传入我国的贡献》
3.宋芝业:《徐、利译《几何原本》若干史实新证》
4. 杜雪:《一个将西方科学带入中国的天主教徒:徐光启》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2、中国的欧几里得是谁
中国的欧几里得是谁?的答案是:刘徽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①用数的同类与异类阐述了通分、约分、四则运算,以及繁分数化简等的运算法则;在开方术 的注释中,他从开方不尽的意义出发,论述了无理方根的存在,并引进了新数,创造了用十进分数无限逼近无理根的方法。
②在筹式演算理论方面, 先给率以比较明确的定义,又以遍乘、通约、齐同等三种基本运算为基础,建立了数与式运算的统一的理论基础,他还用“率”来定义中国古代数学中的“方程”,即现代数学中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
③在勾股理论方面 逐一论证了有关勾股定理与解勾股形的计算原理,建立了相似勾股形理论,发展了勾股测量术,通过对“勾中容横”与“股中容直”之类的典型图形的论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相似理论。
一、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提出的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奠定了此后千余年来中国圆周率计算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二、《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三、在自撰《海岛算经》中,他提出了重差术,采用了重表、连索和累矩等测高测远方法。他还运用“类推衍化”的方法,使重差术由两次测望,发展为“三望”、“四望”。而印度在7世纪,欧洲在15~16世纪才开始研究两次测望的问题。
刘徽的工作,不仅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也确立了崇高的历史地位。
其代表作《九章算术注》是对《九章算术》一书的注解。《九章算术》是中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数学专著之一,它成书于西汉时期。这部书的完成经过了一段历史过程,书中所收集的各种数学问题,有些是秦以前流传的问题,长期以来经过多人删补、修订,最后由西汉时期的数学家整理完成。现今流传的定本的内容在东汉之前已经形成。
《九章算术》是中国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数学著作,它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基础,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传本《九章算术》共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各种问题的解法,分别隶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
本文关键词:中国的欧几里得,被称为中国的欧几里得的是谁,中国欧几里德指的是谁,有中国的欧几里得之称是谁,中国的欧几里得是谁牛顿。这就是关于《中国的欧几里得,中国的欧几里得是谁(《几何原本》的翻译与传入)》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