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是指低压配电线路中各相(包括中性线)的电流矢量和非零电流。一般来说,当电源侧发生事故时,电流通过人体从带电体流向大地,使得进出主回路的电流I相和I相大小不等。此时电流的瞬时矢量合成有效值称为剩余电流,俗称漏电。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正确接线关系到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关系到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关系到防止人身触电、电气设备损坏和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接线点
1、根据低压系统的接地类型确定接线方式。
在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接线前,应先查明低压系统的接地类型。中国低压系统的接地类型包括TT、TN和IT系统。因为IT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在特殊环境下使用,安全性能高。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一般不用于人身触电和电气防火,这里就不讨论了。
TN系统可分为TN-C、TN-C-S和TN-S系统。TT、TN-C-S和TN-S系统中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接线要求是不同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可以不能安装在TN-C系统中,但必须改造成TN-C-S、TN-S或本地TT系统后才能安装。在TN-C-S系统中,对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要求比较严格,否则接线错误会造成误动作或拒动。
TT系统的接线要求
在TT系统中,无论是由220 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连接二极双线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还是由三相设备与单相设备共用的三相四线380 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连接三极四线或四极四线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其中中性线必须穿过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TN-S系统中的布线要求
在TN-S系统中,除TT系统中上述1.1.1的接线要求外,保护(PE)线不得穿过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TN-C-S系统的布线要求
TN-C-S系统由TN-C系统改造而来。只有TN-C系统将被转换为TN-C-S系统、TN-S系统或本地TT系统。允许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TN-C-S系统的布线必须满足上述1.11、1.1.2中N线和PE线的要求。在TN-C-S系统中,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只允许用在N线与PE线分开的部分。穿过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N线不得作为PE线使用,不得重复接地。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负荷侧的N线只能作为零线使用,不能与其他电路共用。
由于TN-C系统配电线路的运行需要,当N线必须重复接地时,不应采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作为线路供电端的保护。
2、根据用电设备的供电情况确定接线方式。
由单相220 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在接线时应有一条相线和一条N线通过两极两线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用三相三线380 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接线时应有三相导线穿过三极三线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由三相四线380 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当三相设备与单相设备共用电路连接时,应有三相线和一根N线穿过三极四线或四极四线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三极四线或四极四线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可分为两种:中性极can t不可断开,中性极可断开,接线应与供电方式相匹配。
上述接线方式如表1所示。
二、其他注意事项
1.接线时,必须区分负载侧和电源侧。
当给电子残渣接线时
由于三极三线式、三极四线式或四极四线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都可以用在单相电路中,测试电阻不必改变,但接线必须正确。单相电源的相线和中性线(N)必须连接到测试电阻对应的端子上,否则操作测试按钮时将不起作用。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接线存在很多具体问题,特别是在由TN-C系统改造而成的TN-C-S系统中,经常因N线和PE线混淆而造成接线错误。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正确的接线方式。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GB13955-2005《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接线方法》进行接线,如表1所示。
1: L1、L2、L3为相线;n是中性线;PE是保护线;钢笔是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结合;单相或三相电气设备;单相照明设备;是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它是一个独立的接地装置,不与系统的中性点接地点相连,用于保护接地。
注:不同接地保护系统中单相负荷或三相负荷的接线图中,左侧设备无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中右侧为有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接线图。
注:对于TN-C系统中使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电气设备,导体外露的保护线应接入单独的接地装置,形成局部tt系统,如TN-C系统接线方式图中右边带*的设备接线方式。
注:表中TN-S和TN-C-S的接地类型,单相和三相负荷接线图中的中右接线图根据现场情况可选。
标签:电流保护装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