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内容

如何解决工作难题?

身处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公司,由于岗位原因,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点,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论。

1、认识问题。工作中出现任何一个新问题时,都不要过于焦虑,前期最重要的是广泛地搜集信息,尽量获得对问题点的全面认知。

2、提出猜想。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尽量将信息全部罗列出来,并对这些信息一一进行分析,筛选出其中的关键线索点,然后在这些关键线索点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一个猜想。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尽量将这个过程写到纸上,将信息和整个推测过程具象下来。而且,我们往往对写在纸上的东西更负责任,它有点类似于军令状,既需要我们对信息的可靠性负责,又对推理的严密性提出了高要求,也就能避免“白日梦式”的主观臆测。

3、完善猜想。在后续的工作中,试图依据自己的假想进行解释,不因无谓的信息而分散注意力。不过,对那些与猜想相悖的证据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及时改进自己的猜想,甚至是否定。

在这个过程中,对各个信息的认识要清晰,掌握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以自己的猜想为模版,将这些信息镶嵌到这个模板中,以检查在逻辑上是否行得通。

4、形成“自洽性”结论。如果最终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就可以在猜想的基础上形成可靠的结论了。

在此需要注意两点:(1)完整性,这是对可靠性的基本要求。考虑要周全,不能有明显的认知盲区。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已经搜集到的信息,要完全做到自洽。(至于那些暂时未发现的信息,很可能会将这个结论推翻。)(2)逻辑性。论证过程要思路清晰,符合逻辑,这样的结论才能让别人听明白,让别人信服。

5、验证结论。按照结论,从“问题根源”着手,处理问题,如果最终问题得到了解决,那么我们的结论成立。如果问题尚未解决,那么就需要再进行新一轮的猜想和验证了。

当然,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死板教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可以同时提出多个猜想,并进行验证;有时,猜想和结论的验证可以同时进行。

很重要的一点,任何的猜想和结论的自洽都可能只是暂时的,在后续工作中要多注意对结论的修正和完善,以期逐步接近那最“真”的真实。

以上就是我对方法论的介绍,在后续使用和完善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自己经常陷入的思维误区。

首先,大家应该了解,我们人类的大脑有两种思维系统——直觉思维系统和理性思维系统。

在前期搜集和审查信息的过程中,我会依靠直觉思维找到答案的大致范围。这往往是毫无意识的,之前跟大家分享过的跑步时的灵光乍现就属于这一种。

但在这一整个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过重依靠直觉思维。如果过重的倚重直觉思维,我们就容易陷入“不真实”之中。因为直觉思维倾向于重视那些有利于我们猜想的信息,而对那些可以“证伪”的证据,它会主动忽略;当信息的不能用具体的数据表征时,如果单靠直觉思维,我们往往不能发现问题所在。

为了将那些不易具象化的信息–比如说黏性程度、表面洁净度……–尽量表示出来,需要对其进行一些数字化的表征。但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所以,这份被加工后的信息,往往是失真的信息。

我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类似的问题,本来我想尽量把问题讲清楚,领导却被我的表征方式带偏了方向,在后续的讨论过程中,两个人对同一个问题的基础认知都会产生很大的偏差。所以,为了获得第一手信息,管理者需要多去一线去观察和发现问题。

再就是,对过往经验的过度依赖。经验这东西固然很好,面对同样的难题,有经验的工人可以毫不费力的破解,对于新手来说,可能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解决不了。

但是过往经验,尤其是成功地解决了难题的经验,对我们也会造成一种束缚。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会不自主地套用旧方法,形成“路径依赖”,从而也就丧失了获得新认知的机会。它经常在无形中阻碍了我们的进步,如果不进行反思,我们往往并不自知。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分配好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权重,以进一步完善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尚不完善,比较抽象,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将来这个世界会让他吃更多的苦

下一篇: 凭什么这店赚钱比别人多十倍?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