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校园生活丰富点?
多参加课外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如何创设语文趣味课堂
一、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使母语课程生活化
语文课程是母语课程,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口头词汇,要把课堂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开发学生的经验世界,让学生从已知走向新知,让旧知和新知有机地整合。我在生字教学上,就充分开发学生的经验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知识与生活发生意义的关联。下面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下册《雨点》一课学习生字的片断。
1、出示生字,谁会读,请举手的同学拼读一遍。
2、小组交流:
这些汉字,你原来就认识哪些字,哪些生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怎样记住它的字音和字形。
3、全班同学交流,把自己学习汉字的经验告诉同学:
生:今天下雨了,我就是在下雨的时候,妈妈教我认识“落”字的。我用部件来记这个字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各”字。
生:我早就认识了“睡”字。有一次,妈妈要我睡觉,我问妈妈,“睡”字怎么写,妈妈教我,就学会了。睡觉先要闭上眼睛,睡在枕头上,“目”表示眼睛,“垂”像个枕头。
生:我认识“海”字,爸爸经常带我出海打鱼,我就认识了。海里有水,所以左边有三点水旁,右边上面像个人字,下面是个“母”。
生:我认识“洋”字,我去海洋公园玩的时候认识的,这个字是“羊”字加个三点水。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识字经验,学生把识字与生活结合,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春到梅花山》一课的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在20分钟就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丰富学生的积累
中国文化是诗一般的文化,中国汉字是诗一般的文字,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经久不衰。从母语教育的规律出发,应该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因此要多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到乐趣,乐读,读得好,想着读。本学期里,我除了按新课标要求安排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外,还有计划地安排了背诵《百家姓》和成语。刚开始诵读《百家姓》时,学生还只是懒洋洋地开口跟着读,当他们把前32个姓背下来时,就被《百家姓》那优美的韵律深深地吸引住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的声音经常在教室里回荡。学生诵读的热情高涨,一有时间就会主动要求读上一段。他们在四周之内流利地背诵了128个姓。大量的背诵积累,并没有占用太多的课内时间,但它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了读的乐趣,诵读兴趣大大提高。诵读时,也初步能根据课文描述的情感,有感情地表达出来,读得有滋有味的。
三、让自然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课程鲜活起来
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设鲜活的语文课堂。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有许多课文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如:识字1,《春笋》、《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等。《小池塘》这篇课文,我是带学生在室外上的。课文中美丽的小池塘,就在眼前。面对美丽的小池塘,学生兴奋不已。整堂课,学生表现活跃,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理解非常到位;体味小池塘的美,读得到位;想象丰富,说得到位。课后他们还利用电脑作为写作工具,改写了《小池塘》。学生写道: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在草地上吃草的绵羊。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个红红的大火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香蕉。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萤火虫。上《春到梅花山》一课,我带学生看校园里盛开的杜鹃花,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增强,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让拓展阅读走进语文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让学生大量地阅读相关的材料,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让语文课程的学习,不再是一件毫无趣味的事。让语文课程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能留下些什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4是转转盘识字。学习这一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其他它字的知识。为了应用这一规律,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汉字,了解更多的相关的资料,我编了相关的小儿歌,给学生作拓展阅读的材料。如:《识字歌》
小土为尘,尘土飞扬。不正为歪,歪打正着。
田力为男,顶天立地。古木为枯,枯木逢春。
三口为品,品德高尚。三木为森,戒备森严。
三日为晶,晶光闪耀。三人为众,众人捡柴火焰高。
又如《姓氏歌》:
什么郑,关耳郑。什么刘,文刀刘。什么陈,耳东陈。
什么邓,又耳邓。什么林,双木林。什么雷,雨田雷。
什么杨,木易杨。什么孙,子小孙。什么许,言午许。
什么姜,羊女姜。什么唐,广口唐。什么谭,言西早谭。
什么时,日寸时。什么和,禾口和。什么何,人可何。
什么季,禾子季。什么计,言十计。什么杜,木土杜。
五、让多媒体网络教学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课程更丰富多彩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面对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高效快速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具有搜索、筛选、传播等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是语文学习可利用的资源,新课标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有明确的描述。我们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也作过一些尝试。让学生利用课件,自主学习生字,自主阅读课文,自主练习,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利用电脑进行自由表达。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例如《雨点》一课的教学片断:
图片欣赏:
选择“图片欣赏”,自主欣赏相关的图片。
交流感受: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课文欣赏:
选择“课文欣赏”,欣赏课文描述的情景。
选择“课文朗读”,自主学习朗读课文。
交流朗读感受。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
从课文中找出本课生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原来就认识的。
进入“生字园”,自主学习生字。
交流学习生字的经验。
拓展阅读:
进入“拓展阅读”,自主阅读与课文相关的短文。
交流学习体会。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基本的理念,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只有创设趣味的语文课堂,才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