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内容

满族的民族特色食物和服饰?

满族的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有相似之处,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另一方面仍然有自己的特点,如喜吃甜食,过节时吃"艾吉格饽"(饺子)等。还保留了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等民族特色的食品。

萨其码:满族传统风味糕点。"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

酸汤子:满族众多风味饮食中,人见人馋,过口不忘的一道美食。将玉来用水泡涨后,用磨磨一成糊状,放到微有酸味时做汤吃,最大特点是爽口,调胃,营养丰富。

饽饽: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用粘米做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

豆汁:满人喜欢喝豆汁,熬豆汁时,要随手洒些杂和面或棒子面,边洒边熬,汁面溶合,不要太稠。

服装

男子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一线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女子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等。

满族吃猪肉吗?

满族人吃猪肉。满族食品极富特色,它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时期就已成型,流传了二百余年,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每当阴历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

 满族人吃猪肉,在满族的禁忌中没有不让吃猪肉这一说法。满族的很多节日里,满族都是喜欢吃猪肉的,甚至有的祭祀的节日也要摆上一盘猪肉,祭祀死者,可见满族是吃猪肉的。

满族吃猪肉。

每当阴历除夕,晚饭时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满族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豆包,每逢过节时吃饺子。

现在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渊源关系。

以讲解员的身份介绍满族习俗?

1.礼节习俗: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少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少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打千请安,隔五天见长辈得叩头,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状,女人双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路,等长辈过去,再上马赶路。远方亲友相见,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礼。“

2.婚嫁习俗:

满族旧时婚姻重视门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龄女。这与旗内男子当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关。贵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廷指定结婚对象,一般旗人也有由族长指婚的情况。清代宫廷的“选秀”,是为皇帝及亲王选妃,一般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内部遴选。八旗内男女年龄到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男子订婚与结婚年龄可能更小一些。婚姻由父母包办。

3.饮食习俗: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菠萝”叶饼、苞米饽饽;高粱米面甜饽饽

满族零食?

满族的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有相似之处,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等。另一方面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喜吃甜食、过节时吃“艾吉格饽”(即饺子)等。还保留了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1)萨其玛

萨其玛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萨其玛”一词,最早见于清乾隆36年(公元1771年)大学士傅恒等所编的《御制增订清文鉴》一书:“萨其玛,把白面(指用鸡蛋和好的)经芝麻油炸后,于糖稀中掺和”。 因为这种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的最后两道工序是:切成方块,随后码起来。“切”字在满语中是“萨其非”,“码”字在满语中为“玛拉穆毕”。由此观之,“萨其玛”一词,是提取了这两个词的主要成分,缩写而成的。

(2)酸汤子

“酸汤子”是在满族众多的风味饮食中,人见人馋,过“口”不忘的一道美食。将玉米用水泡涨后,用磨磨成糊状(俗称水面),放到微有酸味时做汤吃。“酸汤子”最大特点是爽口、调胃、营养丰富,有通脾健胃、消乏解渴之功效。

(3)白肉血肠

白肉血肠是东北十分受欢迎的地方菜,它的特点是:肉香满口,鲜而不腻,红白相间,色彩艳丽。把片好的白肉和切好的血肠,加酸菜丝,下到肉汤或鸡汤中,调好烹熟即成。这道菜做法简单,口感鲜美,既可待客,也可家常食用。

(4)酸菜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酸菜可用熬、炖、炒和凉拌的方法食用,用酸菜下火锅别具特色。配菜也可用来做馅包饺子。东北地区的满族,每户腌渍的酸菜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天。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

(5)饽饽

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饽饽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6)驴打滚

“驴打滚”是个汉语名称,但它是满族人的传统食品。满族人称它为“飞石黑阿峰”,也就是粘米面糕,豆面糕。其优点是消化的慢耐饥饿。因为满族及其先人们,其狩猎生产和游牧的生活方式决定他们长年奔波在深山老林,或远离村庄,为避免挨饿,喜欢吃耐饥的粘食。就是把黄米面用水和匀,中间裹红豆冰糖馅卷成卷蒸熟,再将炒熟磨细的黄豆面放在笸箩里,将蒸熟带馅的黄米面糕,放在豆面上滚动,然后切成段即可。这种面食最后制作时,确实像毛驴打滚一样翻来滚去,才能粘上黄色的豆面粉,称其为“驴打滚”,可谓形象逼真。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k3列车莫斯科旅游报团(北京k3莫斯科之行旅行社)

下一篇: 旅游学生证不见了(旅游学生证不见了怎么补办)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