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内容

历史上永州有哪些战役?

一、历史上永州有哪些战役?

永州之战,元明战争中的一战。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湖广行省平章杨璟等率兵攻永州(今湖南零陵),守将邓祖胜迎战失败,收兵倚城固守。元兵来援,杨璟遣军迎战,俘千余人。元全州守将阿思兰遣兵往援,亦被明军击败。四月,杨璟命指挥胡海洋等,分营诸门,筑垒围困。邓祖胜视城中粮尽援绝,大势已去,遂服毒死。明军连夜四面攻城,胡海洋乘势率精锐越墙而入,展开巷战,大败元守军,俘元参政张子贤等。

二、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1、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地方部队的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历时66天,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发起了伟大的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

战役首歼黄伯韬兵团,继歼黄维兵团,再歼杜聿明集团,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

2、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5、巨鹿之战: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公元前207年,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三、历史上渡江战役有哪些?

西晋灭东吴之战

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军夹击全军覆没,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不已,不战而降,于是吴国宣告灭亡,晋灭吴后,东汉末年以来分裂数十年的中国复归统一。

隋灭南陈之战

公元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隋开皇八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率领水陆大军50余万,向南陈发动大规模进攻,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南陈灭亡,并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隋文帝完成了统一大业,成功结束了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宋灭南唐之战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为终结五代分裂局面,一统天下,赵匡胤必然要发动统一战争,为此,他采纳群臣的意见,制定先南后北的战略,公元975年,曹彬大军从三面攻击江宁城,李煜派5000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破城,李煜投降,南唐灭亡,此战,是继晋灭吴之战和隋灭陈之战后,中国战争史上第三次大规模渡江作战。

解放军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至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为止,渡江战役结束。

四、历史上以骑兵反败为胜的战役有哪些?

  你搞错了吧?   公元前260年,在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破赵括军40余万,除将年幼者240余人放回用以震慑赵人之心外,其余全部坑杀。长平之战是赵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自此以后,赵国由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而开创的强盛局面一去不复返,连遭秦兵进击,终为秦所灭。   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统治集团的决策失误难脱干系,不能仅仅归咎于赵括。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统治者决断力、意志力与双方综合国力、军事实力、战争潜力上的全面较量。长平之战中赵国的失败,赵括指挥失误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赵国统治集团的决策失误。其失误主要表现在:   第一,缺乏战争准备,仓促应战,尽失地利。赵国统治集团在接受了冯亭所献的韩国上党十七县之后,对秦国将大举进攻摧毁赵国的战略野心认识不足,缺乏与秦国进行战略决战的准备。本来接受上党后,赵国控制了晋东南险要,在战略上处于有利的态势。如果速派重兵扼守上党,控制险要,凭险据守,将使秦军主力在崇山峻岭中无法展开,一来可老秦师,二来可为赵国动员抗秦赢得时间。但赵国统治集团却没有这样做,只是派赵胜接受冯亭献地,派廉颇率军驻扎长平与冯亭共同防御秦军[2](P203),致使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上党,迫使上党军民退守赵境长平。秦军主力迅速向长平推进。赵国见情况危急,紧急征发大军由老将廉颇统率星夜驰援长平,仓促应战。这就造成在长平战场上对赵军极为不利的态势,地利尽失。秦军屯兵于战场西南的山谷之中,地势险要,其势犹如掘坑待虎,而赵军驻扎大军于长平以北的平原地带,无险可凭。秦出山谷攻赵易,赵入山谷图秦难。赵大军如若入山谷攻秦军,秦军只要封闭山谷,断赵军后路,赵数十万大军便成瓮中鱼鳖。   第二,战争开始后,抗秦决心不坚决,使魏楚等国怕救赵自招祸端,丧失合纵破秦的良机。本来,长平开展后,魏、楚、齐、燕都派出了军队准备援助赵国,尤其魏楚两国与秦世仇,并不希望秦胜赵败,之所以不援赵,只是因为惧怕秦国威势,犹豫不决,采取观望态度。如赵国坚决拒敌,合纵抗秦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秦军在大战开始的攻坚战中,死伤大半,攻势逐渐减弱,双方在战场上,逐渐进入相持阶段。此时,魏楚等国参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若果如此,赵军破于内,魏楚联军击于外,将使秦军处于极为不利的处境,秦赵两国究竟鹿死谁手还很难说。可惜,赵国初战不利,便遣使赴秦试探求和,造成秦赵和谈的假象。魏楚等国见赵国举棋不定,战和两端,怕救赵自招祸端而放弃援赵。赵国不利用外交手段力促魏楚两国援赵,反而在初战不利的情况之下,派使赴秦侥幸求和,战和摇摆不定,实乃又一大败笔。   赵括忠心耿耿,勇气可嘉,但指挥确有失误   因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赵括给人留下了不良印象。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使他成为只会大发空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代表人物。但也决不能说他一无是处。赵括临危授命,勇气可嘉,对国对君忠心耿耿。在赵军陷入重围后,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他率军英勇顽强地同强大的敌人战斗了四十九个日夜,身先士卒率赵兵冲秦阵,秦军万弩齐发,身中数十箭,犹呼向前,力战而死,称得上是可歌可泣。但赵括缺乏实战经验,年轻气盛,行事轻率,指挥确有失误,给赵军带来了灭顶之灾。其失误主要表现为:   第一,只知打阵地战,不知诱敌深入打运动战。赵括上任时,上党不守,赵军驻扎于长平以北的平原地带,无险可凭,尽失地利。在此地与强大的秦军作战,必败无疑。赵军应向邯郸方面逐步退却,并抢占有利地形同主力汇合,从而诱使秦军出险地,深入赵境,处于远离本土、无险可凭的境地。赵国以退为进,可使秦军后勤补给线拉长,千里运粮,损耗日巨,况且秦军粮道暴露在平原地带,防不胜防。赵国却可以缩短粮道,就近取粮,以利坚守。赵国晋阳守军既可南下切断秦国在晋南的军事运输线,也可东出太行山威胁秦军之后。在邯郸的赵军主力可遣得力大将率领车骑快速部队远出,反复抄掠与争夺秦军在河内地区的粮道。这样可使秦军补给不济,并有后顾之忧,不敢全力向前。秦军如大举猛攻赵军营垒,赵军应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一方面坚守阵地,一方面选派精兵猛卒反冲秦阵挫其兵锋。秦攻坚不利,后方受威胁,再加上粮道不畅,六十万大军必乏食。这样,战争就会向着有利于赵国的方面发展。   第二,目中无人,急于求成,全面推翻廉颇的既定方案。在秦国暗中起用名将白起,并制定了诱其深入,分割包围、积极打援、聚而歼之的作战预案的情况下,赵括竟全面推翻廉颇的既定方案,准备同秦军决战。秦军诱赵军出战并佯退,赵括亲自率赵军主力倾巢追击,直至秦军营垒,秦军出动两万五千人的车骑快速部队,从两翼迅速穿插至赵军之后,控制谷口有利地形,切断赵军退路,并派五千骑兵监视赵军大营中的留守部队。致使秦军完成了对赵军主力的严密包围。   第三,突围过迟,贻误战机。在赵军被围之初,赵括如若趁赵军兵力雄厚,士气尚在之际,组织全军皆尽全力,拼死突围,赵军突围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至少可以有部分部队突出重围,不至于被秦军全歼。但后期,为防止赵军内外联合破围,秦昭襄王亲赴河内尽征十五岁以上男子从军,组建了打援兵团自河内直插丹朱岭,出赵军长平大本营之后,形成更加深远的纵深包围,彻底阻断了邯郸与长平之间的一切联系。至九月底,长平赵军被围,断粮已达四十六日,赵军内部割死尸,宰战马,杀伤兵为食,人心浮动,濒临绝境。赵括知形势危急,集中所有精锐部队分为四个编队,不分昼夜,轮番突围。奈何人困马乏,筋疲力尽,已力不从心。赵括身先士卒率赵兵冲秦阵,秦军万弩齐发,赵括身中数十箭,犹呼向前,力战而死。赵括在军事指挥上又贻误了战机。   由此可见,虽然赵国经不起持久战的消耗,预谋速战,但让赵括代替廉颇指挥大兵团作战,是不合适的。赵王如用廉颇虽不能说必胜,但最起码不会把老本赔光,输得这么惨。

五、新西兰历史上的讲究有哪些

新西兰历史上的讲究有哪些

新西兰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国家,其历史悠久丰富,留下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传统和讲究。从文化习俗到生活方式,新西兰的历史始终贯穿其中,影响着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新西兰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讲究。

毛利文化传统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土著部落,他们的文化传统深厚,延续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在新西兰历史上,毛利文化传统被视为国家宝藏,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从传统的欢迎仪式到复杂的图腾象征,毛利文化始终贯穿着新西兰的生活。

新西兰农业发展

新西兰的农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讲究。从羊毛到奶制品,新西兰的农业产品以其优质和可持续性而闻名世界。农民们不仅注重生产效率,更注重环境保护和动植物福利,这种讲究使得新西兰的农业在国际舞台上独树一帜。

新西兰传统节日

新西兰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无论是圣诞节还是毛利人传统的庆祝日,新西兰人民都用独特的方式庆祝这些节日,传承着文化遗产,弘扬着民族精神。

新西兰美食文化

新西兰的美食文化汇聚了各国特色,融合了不同地域的烹饪技巧和食材,形成了多元化丰富的饮食风貌。无论是海鲜还是牛羊肉,新西兰的美食都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品质,让人们享受美味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新西兰艺术传承

艺术在新西兰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家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作品表达着对生活和世界的看法。从传统绘画到现代雕塑,新西兰的艺术传承丰富多彩,体现了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

总结

新西兰历史上的讲究丰富多彩,反映了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特质。通过深入了解新西兰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体会其独特的魅力和魄力。

六、历史上的新西兰朋友有哪些

历史上的新西兰朋友有哪些

新西兰,一个位于太平洋上的小国家,虽然它的历史并不像一些大国那样悠久,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仍然留下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着各自独特的身影,与新西兰的历史形成了交融,让人们回顾起往昔时光时,总会想起这些历史上的新西兰朋友。

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

谈到新西兰的历史朋友,不得不提起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他是第一个正式绘制新西兰地图的欧洲人,于18世纪中叶多次航行到新西兰,探索了这片神秘的土地。库克的贡献不仅在于地理探索,更在于将新西兰引入了世界的视野中。他的名字,成为新西兰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新西兰与世界联系的纽带之一。

露丝·凯瑟琳·雷雷(Ruth Kerr Léger)

露丝·凯瑟琳·雷雷,新西兰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她对新西兰历史的研究和呈现功不可没。通过她的著作,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西兰的过去,她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历史画卷,让世人感受到了新西兰文化的博大精深。

爱德华·格里·布朗(Edward George Brown)

爱德华·格里·布朗,新西兰著名的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者,他长期致力于新西兰的考古工作,发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他的努力让新西兰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玛丽·多莉特尔(Mary Dorothea Lovell-Smith)

玛丽·多莉特尔,新西兰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她的研究涵盖了新西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她的作品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新西兰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她所传承的学术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研究者。

彼得·巴克利(Peter Buckle)

彼得·巴克利,新西兰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他对新西兰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的研究成果丰硕,为新西兰地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拓展了学术界对新西兰地理的认识,也为新西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结语

历史上的新西兰朋友,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成为了新西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贡献让新西兰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对这片美丽国度有了更深的认识。正是有了这些历史上的新西兰朋友,新西兰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七、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先秦时期: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全军覆没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阴晋之战: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伊阙之战:白起 12万——24万 全歼即墨之战: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代之战: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秦汉时期:巨鹿之战:项羽 2万——40万 歼灭彭城之战: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井陉之战: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潍水之战: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昆阳之战: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祝阿、临淄之战: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赤亭之战: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兖州之战: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官渡之战: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合肥之战: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夷陵之战: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凉州之战: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淝水之战: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沙苑之战: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玉壁之战: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金乡之战: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八、合肥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三国时期,张辽威震逍遥津,以七千兵对抗孙权十万大军,最后大破孙权,杀的闻张辽之名,小儿不敢夜啼 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时,于合肥大战陈友谅,败之,为日后败张士诚,建立明政权打下基础

九、历史上最大坦克战役是哪个战役?

历史上最大坦克战役是是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Battleof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8000辆坦克。

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5000架,也创下两个纪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

十、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战争史上最“硬碰硬”的战役,非上甘岭战役莫属。

这一战,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精锐齐出,向着3.7平方公里的阵地发射了190余万发炮弹,投掷了5000多枚炸弹,硬生生把山头削低了2米,仍旧没能攻克志愿军坚守的阵地。

这一战,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弗里特信心满满,亲自指挥。原计划利在200多架次飞机和16个炮兵营280余门大炮的支援下,付出200人的伤亡就能达到目的。

然而,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在这块长3700米,宽1000米的狭小地带,双方投入了10万余人的兵力,厮杀了43天,4万多名军人长眠于此,其激烈程度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可即便如此,美军依旧没能攻克志愿军坚守的阵地。

这一战后,15军一跃成名,原本为二等部队的15军第45师,在上甘岭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但是他们从此挺进了解放军一等主力部队行列。

1961年3月,中央军委从全军抽出3支陆军部队——第1、第38和第15军,交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挑选一支,改建成为中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刘亚楼选择了15军,理由很简单:15军是个能打硬仗的部队,他们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世界都知道有个15军。

那么70年前的那场战役究竟有多惨烈,15军是怎样打出国威的,范弗里特为何有着如此大的信心?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问答。

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线出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联合国军”的处境越来越被动。

然而,在板门店举行的停战谈判中,美方似乎没有认清现实,迷信于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军事分界线的划分、实现停火、建立非军事区、成立联合军事停战委员会以安排和监督停战、战俘遣返等一众议题上,故意制造事端,并于10月8日单方面宣布谈判无限期停止,继续向中朝方面施加压力。

这年恰逢美国总统竞选年,朝鲜战争自然成为总统竞选争议的焦点。而联合国第7届大会也要在这年冬季召开,朝鲜战争无疑成为大会的主题?

为了摆脱战场上和谈判桌上不利的局面,同时为了执政党大选造势,更为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壮威,美国当局态度强硬,决定实施“摊牌作战”计划(金化攻势),企图夺取志愿军中部战线要地五圣山,以改善防御态势,用一场胜利来缓和国内外的反战情绪,让参战国紧跟他的脚步,继续作战。

对于美军的战略企图,彭德怀早已了然于心。他在和众将领开会时强调:“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倘若五圣山失守,我们将后撤200公里无险可守。谁丢掉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五圣山是志愿军中部战线的战略要点,战线中部的最高峰,西侧为斗流峰和西方山。三山互为掩护,行成了天然的防线。如果斗流峰,西方山失守,五圣山就会陷入三面受敌的险境;倘若五圣山失守,斗流峰、西方山则失去依托,整个中部战线则面临全线崩溃的危险。而西方山以西是宽达8公里的平康谷地,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如同群山环抱的天然走廊,从汉城到元山的铁路、公路贯穿于此。

597.9、537.7高地则是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一东一西,两阵地仅距离150米,互为犄角,是向南楔入“联合国军”阵地的两颗钉子。东面的 537.7高地,志愿军占据北山,“联合国军”控制高地。西面的597.9高地,由3个小山头组成,“联合国军”称它为“三角形山”。两个高地后面的山洼里面有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名叫上甘岭。任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小村庄会因为一场血战而载入史册。

1952年10月14日,美军第7师第31团、南朝鲜军第2师、第17团1个营共7个营的兵力,分6路,在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次的支援下,分多批次,多路的方式,连续向597.9、537.7高地北山发动猛烈进攻。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此打响了。

秦基伟回忆道:对于这次战斗的重要性,15军上上下下都是清楚的。上甘岭阵地一旦落入敌人之手,我五圣山阵地便直接遭受到威胁。五圣山一旦失守,敌人居高临下,我们在平康的一片平原上就无法立足,整个朝鲜战局都将被扭转。因此,上级首长一再叮嘱我们:“上甘岭这一仗必须打好,不许打坏!”

美军的重炮、坦克、飞机以平均每妙6发的火力密度将各类型炸弹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坡上。仅一天的时间,美军就向上甘岭阵地发射了30万发炮弹,飞机投掷了500多枚重型炸弹。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单位面积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了2米,寸草不生。阵地上火焰从未停歇,空气中弥漫着粉墨、爆尘、浓烟,以至于很多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老兵都以为这一天是个阴天。

在荡气回肠的爆炸声中,两个高地上的步话员一次次在坑道口竖起天线,声嘶力竭地呼叫百米之外的营指挥所。

然而,敌人的火力太过猛烈。短短几分钟,储备的十几根天线被全部炸毁,电话线更是被炸得不成样子。

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步话副班长牛保才冲了出去,一路上边躲避炮火,边接上断线,可是随身携带的整整一大卷电话线用完,仍然差了一小截。

身负重伤的牛保才来不及多想,双手抓起电线,用自己的身体当导体,用生命换来了3分钟的通话时间。135团副团长就在这宝贵的3分钟里向前沿坑道部队下达了紧急作战命令。

炮火也惊醒了位于4公里外的45师师部。师长崔建功飞快地冲上山顶眺望,只见十几公里外前沿阵地上,有两个亮点格外刺眼。

紧随其后冲上来的作战科科长立即判别:敌人进攻的是597.9和537.7高地北山。

敌人主攻还是佯攻?通讯中断,激战了几个小时,敌人的作战企图,兵力规模,战术手段还未查清。侦察连连续派出好几批人去前线了解情况,第一批人在半路上就全部牺牲了,第二批只有两个人几经周折中午来到597.9高地的5号阵地,一看阵地上只剩下一名战士,美军正蜂拥而至,两个人毫不犹豫立即加入战斗。

激战至17时,尽管打退了敌军1个排至1个营兵力的10多次冲锋,但修筑的工事被全部摧毁,大部分表面阵地被敌军占领,伤亡较大的志愿军均退守到坑道继续战斗。

黄昏时分,崔建功发布作战命令:“趁敌人立足未稳,马上组织反击,连夜把阵地夺回来!”

夜战是志愿军的强项。担负597.9高地2号阵地反击任务的是135团7连。4天前刚刚从这里换防下来的2排由排长孙占元带领,作为第一突击部队。

因志愿军炮火火力不足,只摧毁了敌人部分工事。孙占元亲自带领一个班开辟反击通道,边清除敌地堡火力边前进,很快就攻克两个火力点。

在接近2号阵地时遭遇敌火力阻拦,孙占元双腿负重伤,右腿被炸断,只有一层皮连着,左腿也被炸伤,露出了骨头。战友们要把他抬下去,被孙占元严厉拒绝。因为他很清楚,在这里多停留一分钟,就会多增加一分伤亡。于是,孙占元强忍着剧痛,架起机枪掩护战友爆破,连续摧毁了敌人三个地堡。

攻上2号阵地后,部队继续向纵深发展。这时,一股敌人从上甘岭村后面爬了上来,想从侧后方包抄偷袭7号阵地。孙占元发展后,利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番射击,连续击溃敌人的冲锋,击毙敌80余人。

敌军再一次发起冲锋。在战友相继阵亡、弹药即将用完的情况下,孙占元强忍着剧痛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继续战斗。当大批敌军冲上阵地时,他毅然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滚入敌群,和敌人同归于尽,英勇牺牲。

战后,孙占元被志愿军领到机关追记特等功和“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战斗打响前,范弗里特蹭乐观地表示“摊牌”计划无需大费周折,如果一切按计划执行,在飞机和强大火炮的支援下,只需付出200人左右的伤亡,我们便能达到目的。更何况,担任此次任务的是美军王牌第7师。

然而,志愿军的防御能力和战斗意志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进攻了整整一天,“联合国军”连一寸阵地都未捞到,反而付出了2000人伤亡的代价。

从15日开始,范弗里特连续投入了2个团加4个营的兵力,在炮兵、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再一次向上甘岭发起进攻。

志愿军也不断投入兵力火力,依托坑道工事,白天阻击,入夜反击。两高地的表面阵地一次次被“联合国军”占领,又一次次被志愿军夺回。南朝鲜军第2师的一名排长回忆:“由于天崩地裂的炮击和白刃格斗,每当高地易主时,不到一平方公里的阻击棱线便被鲜血染红了。”

18日晚,志愿军秘密向坑道里增兵,准备第二天入夜进行大反击,收复所有高地。

然而向阵地上增兵却存在着巨大的困难,美军用密集火炮封锁了增兵的必经之路,好几个连队都没能冲过去。最终134 团8连创造了奇迹,成功突破封锁区进入坑道。

出发前,8连官兵先把地形、道路和敌人炮火、照明弹的发射规律摸得一清二楚,再派一个尖刀班将必经之路上敌人的几个地堡炸毁。出发后,全连140多人拉开距离,忽而疾进,忽而卧倒匍匐前进,终于爬上了高地。

可是,由于敌人的火力太过凶猛,带路的通信员也找不到坑道口。

十几米外就是敌人的地堡,多停留一分钟就多一份危险,通信员急得直跺脚!

突然,连长李宝成借着美军照明弹的余光发现离他不远处有个坑,便滚过去躲炮,却意外发现这就是坑道入口。

李宝成喜不自胜,急命战士搬了一袋面粉,沿路做好标记,战士们几经来回才顺利进入坑道。浑身上下都磨得血迹斑斑,胸腹腿臂一片血肉模糊,直到午夜4时,所有人均到达制定坑道,仅牺牲了5人。

19日晚,志愿军发起反击。激战中,出现了一个被中国人世代传颂的英雄——黄继光。黄继光出身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5军45师134团6连当通讯员。

在战斗打响之后,志愿军接连夺取了4、5、6号阵地,但0号阵地却久攻不下,一连3次组织爆破均未奏效。

0号阵地是通向597.9高地主峰的最后一个台阶。眼看就要天亮,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0号阵地,之前所有的的牺牲都将白费。而此时6连伤亡巨大,只剩下了5个人。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被任命为6班长。

出发前,黄继光把妈妈9月份的来信、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和祖国赴朝慰问赠送的一条小手绢放进了一个小红布袋里,交给指导员冯玉庆手里:“营、连首长都在这里,如果我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了,就请先给我妈妈写封信,告诉她我是如何牺牲的,让她知道她的儿子做英雄了,没给她丢脸。

说完,黄继光带领战士吴三羊、萧登良冲上了阵地。

三人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了敌人几个火力点。在敌人疯狂的扫射下,吴三羊不幸中弹牺牲,萧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也被打穿

敌人的照明弹如同白昼,牢牢封锁住了前进的道路。黄继光忍着剧痛,趁手榴弹爆炸烟雾,爬到敌人中心火力点,投出几枚手榴弹,敌人的机枪停止了射击。但当部队发起冲锋时,残存地地堡内的机枪再次响起枪声,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这时,黄继光已身负重伤,弹药用尽。为了能顺利拿下0号阵地,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用力一跃扑了上去,用胸膛堵住正在射击的机枪,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祖国。

黄继光的英勇牺牲给了大家极大地鼓舞,志愿军奋勇杀敌,敌2个营全军覆没。战斗结束后,冯玉庆亲手把黄继光抱了回来。连长万福来用手电筒照着,详细检查了他的遗物:身上的棉衣像被火烧过了一样,头部中国弹,脊骨被打断,腿也被打断了。

上甘岭战役后,黄继光同志被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方面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

20日,“联合国军”再次发起猛烈攻击。激战一日,攻占了除597.9高地西北山脚的三个阵地外的其余所有表面阵地。志愿军全部转入坑道作战。

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双方都围绕两个高地不断增兵,展开了为时一周的争夺。白天是属于“联合国军”的,夜晚是属于志愿军的。如此血战7天,“联合国军”死伤惨重。美国随军记者威尔逊在其文章中这样写到:“在早操点名时,全连士兵仅一个人答到。”

同样,志愿军也伤亡惨重。45师一个完整建制的连队都没有,21个步兵连伤亡军超过半数以上。

本来“联合国军”发动此次攻势,是为了给大选造势,掌握停战协定的话语权。但是作战时间,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都远远超出了范弗里特制定的计划。为了挽回面子,“联合国军”只好咬着牙继续撑下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回忆道:“这个开始为有限目标的攻击,最后发展为一场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

从10月21号开始,“联合国军”一面围攻志愿军坚守的坑道部队,迅速调整部署,将严重受挫的美军第7师撤下来,把进攻597.9高地的任务交给南朝鲜2师,将南朝鲜军第9师调往金化以南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对此,南朝鲜人颇有微词。在《韩国战争史》中写道:“军团的这一措施引发多方不满,给人一种只顾减少美军伤亡的印象。”

美国人为了减少阵亡,从上甘岭撤下来,而志愿军则决心坚守坑道,发动大反击。

为了破坏坑道,消灭里面的志愿军部队,“联合国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用飞机、大炮对主要坑道进行狂轰乱炸;在坑道上面挖掘深沟,用炸药爆破;向坑道内扔各种炸药单、毒气弹,无所不用其极;用火焰喷射器;用石土、麻袋、成捆铁丝堵住洞口;组织火力,兵力封锁坑道口,或在坑道口建碉堡、设障碍,断绝坑道内外交通,可谓绞尽脑汁。

坑道的日子,仅用艰苦两个字来形容是不够的。有的坑道被炸塌,坑道口被堵;越打越短的坑道里,地上堆放着弹药、粪便,还有烈士遗体;空气中各种气味夹在在一起,不仅人员挪动困难,连呼吸新鲜空气都成了奢侈的事情,最困难时蜡烛都无法点燃。

然而,这些困难都是能克服的,最让人感到艰难的是坑道里极度缺乏水资源。敌人在破坏坑道的同时,还对五圣山的运输通道进行了轮番轰炸。坑道内粮食极度缺乏,无水可饮。情急之下,战士们饮尿止渴,还给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光荣茶,而且还规定为了保持水分,每次由一个人尿,大伙轮着喝。后来,连尿都成了稀缺资源,好不容易有点,还要紧着重伤员。

坑道内,最让人心疼的就是伤病员。在没水、没食物、伤口糜烂,无药可用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战士们的士气,他们强忍着剧痛不发出声音,实在忍不住了就用床单堵着嘴,有的伤员牺牲了,咬在嘴里的床单拽都拽不出来。

从后方到前沿坑道的路程是名副其实的死亡道路,运输员一批批地派出去,一批批地倒在封锁线上。包子、馒头、药品、萝卜......前往上甘岭的道路上,多少战士滚落在血泊之中。45师甚至向运输员“悬赏”:“谁能送进去一筐苹果,就给谁记二等功。”

然而,真正送到战士手中的苹果寥寥无几。

当一个珍贵的苹果历尽千辛万苦交到7连连长张计法手里时,他盯着这个苹果目不转睛,没舍得吃,转手送到重伤员手里。这名重伤员也只是目不转睛的看了一圈,就把苹果递给身边的战士。同样的动作在坑道内反复上演着,这个苹果在战士们手中传来传去......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张连长手中。最后张计法只好下令,每人必须吃一口,几百人这才把一个苹果分着吃完。试想,有这样可爱的战士,我们怎能不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呢?

25日,15军在道德洞指挥所召开作战会议,总结了之前出现的战术问题,决定30日首先对597.9高地实施决定性反击,收复并巩固阵地。30日晚9时,志愿军104门火炮突然发出怒吼,炮弹如暴风骤雨般砸向597.9高地和敌军炮兵阵地,大反攻就此拉开序幕。

“联合国军”炮兵被压制2个小时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美军第7师上尉尼基,惊恐地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就像下冰雹一样,震耳欲聋,让人充满恐惧。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

炮火覆盖后,15军以45师5个连、29师2个连与坚守坑道的3个连相互配合,对597.9高地进行反击。经过5个小时激战,恢复了高地上大部分阵地,并打退了南朝鲜军的多次反扑。从11月1日起,“联合国军”每天以1到6个营的兵力,对597.9高地展开猛烈攻击,一度深入阵地。12军则以31师91团和93团1个营先后投入战斗,与45师防守部队紧密配合,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多次进攻。

11月5日是美国大选的日子。范弗里特和李承晚亲自到前沿阵地打气,“联合国军”发动了整整一天最为猛烈的攻击,可这起不了任何作用。

此时,坚守在597.9高地主峰及其南北阵地的是12军91团,1951年6月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新战士胡修道和班长以及另一名新战士腾士生负责坚守597.9高地的3号阵地。

在班长的指挥下,他们勇猛还击,连续作战3小时,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后班长调去支援9号阵地,胡修道和腾士生留下继续坚守,胡修道回忆道:

在597.9的3号阵地上,已经打退了敌人24次攻击了。我和腾士生抓紧战斗间隙准备弹药,一排排揭开的手榴弹摆在身旁。这个阵地上虽然只有我们两个人,但打起来敌人却能顶上两个排。阵地上的烟雾刚刚散开,敌人的重炮又开始轰击了,敌人在搞什么鬼哟?我连忙向旁边的阵地观察,呀!原来在10号阵地的前面黑压压地爬过来一大片。

可是10号阵地仍然是静悄悄的,除了炮弹爆炸的硝烟以外,就是树根,碎石和光秃秃的山包,没一点动静,也不见一个人影。我心里越来越紧张,难道10号阵地的人都牺牲了吗?如果是这样,10号阵地一丢,敌人就可以俯射3号和9号阵地,597.9高地可就完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10号阵地仍不见动静。事不宜迟,胡修道立即抱起爆破筒,和腾士生一起主动支援。二人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率先抢占制高点,将已经冲上来的敌人击退。

敌人抛下密密麻麻的尸体后,又一次冲了上来,还没容接近我们,就听得空中发出连续的嘶嘶声,我还没来得及细看,敌人堆里就闪起一团团火光。腾士生高兴地喊着:“打得好呀!打得准呀!炮兵同志该立大功!”忽然后边有人喊,我警觉地抓起一个手雷,回头一看,原来是何大成带着两个同志来支援我们。我高兴地跑过去,抱了这个又抱那个,兴奋地说:“你们来得及时,敌人被打退了,10号阵地还是我们的!”

经过一天的激战,坚守597.9高地的志愿军共打退“联合国军”40余次进攻,歼敌280余人呢。

上甘岭战役之后,胡修道被授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联合国军”在597.9阵地上吃尽了苦头,被迫停止攻击,随即将目标转移至537.7高地上。

11日16时25分,12军31师92团以2个连,在榴弹炮52门,迫击炮20门和火箭炮1个团的支援下,分两路反击537.7高地全部表明阵地,歼灭坚守阵地的南朝鲜军第2师1个营大部。

18日,12军用34师106团接替93团,投入537.7高地北山战斗。时任8连卫生员吴世金回忆道:拂晓,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106团8连537.7高地发起进攻。兵力由一个连、一个营,增至几个营。当敌人进入我机枪、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内时,我们就向敌群扔手榴弹、爆破筒、实施抵近射击。爆破筒的威力很大,一根爆破筒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尸体遍野。

早上8点左右,敌人对我进行毒气袭击。当时有十几个同志中毒,咳嗽、泪流不止,睁不开眼睛、有的同志脸上、手上、脚上烧痛难忍。我一看敌人打来的是催泪弹和黄磷弹,我就叫大家到上风方向隐蔽,并叫中了黄磷弹的同志不能用手摸。中午,敌人见久攻不下,就出动40多架次飞机,向我阵地实施轮番轰炸。一枚重磅炸弹击中坑道口,连长、排长及战士全部牺牲,指导员在山上指挥战斗左腿被炸伤,无法行走。我给他包扎好后,叫通信员背他下山。副连长腿部受伤,行动困难,也只能坐在连指挥所里指挥战斗。

这时106团8连除重伤员外,能参加战斗的只剩20余人。此时,敌人对6号阵地使用的“火攻”,在我阵地上投下了大量的凝固弹,把整个阵地烧成一片火海。经过多次抗击,阵地上只剩下6个人了,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没有棉衣,没有帽子。每个人只穿两件烧得不成样子的单衣,在零下十几度寒冷的天气里,我们以坚强的毅力,死死地坚守在上甘岭阵地上,把上甘岭这把“尖刀”牢牢地插进敌人的心脏。

激战至25日,106团击退了南朝鲜军3个团的轮番进攻,牢牢控制住537.7高地北山,完成了“打到底,收摊子”的任务。“联合国军”再无法组织起有效攻击,被迫停止进攻。南朝鲜军第2师撤离战场,其防务交给南朝鲜军第9师接替,上甘岭战役遂宣告结束。

此役,志愿军第15军、第12军歼灭“联合国军”2.5万余人,击落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敌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最终坚守住了阵地。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15万余人。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绝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更是这个备受屈辱民族的觉醒,美军可以利用先进的飞机、大炮、坦克轰开胜利之门,却轰不塌这个民族。

上甘岭战役之后,美国人低下了他那高贵的头颅,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拥有飞机、坦克、大炮、后勤优势的军事强国是打不过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志愿军的。这一仗,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气魄,也为板门店谈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香杉大芯板和新西兰松哪个做柜子好?

下一篇: 王媛瑜伽课程怎么样?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