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胃肠疾病越来越常见,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加上节奏过快的都市生活,在都市人的身上更加常见,因此,胃肠疾病也被人们称为“时代都市病”。
胃肠疾病的发病率高达20%,即每5个人中,就有1人受到胃肠疾病的困扰,而且,胃肠疾病不像感冒那般来去匆匆,它反复发作,不易根治,且极易转换成癌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而引发一系列胃肠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幽门螺杆菌。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90%的胃炎患者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
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疾病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
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黏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后,才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幽门螺杆菌被吞咽后,穿透粘液层,紧贴在胃黏膜上皮的表面繁殖。一些细菌粘附于上皮细胞表面,另一些细菌穿透上皮细胞,进入固有层,但组织侵蚀与化学介质的参与,会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出现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即胃炎。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地增加了发生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危险性。大约1/6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病。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加速溃疡的愈合和大大降低溃疡的复发率。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与一些引起溃疡病的原因找到了联系。例如:胃酸增加、十二指肠胃化生、黏膜屏障性质的改变、胃窦黏膜产生炎症代谢产物等。这些患者中的发现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初步证明。实际上消化性溃疡涉及几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机制。如细菌的毒力因素,宿主的反应性(例:如易感性的遗传、十二指肠上皮的胃化生、黏膜屏障和炎症的相互作用、泌酸反应、神经调节作用)和环境因素(例如饮食、获得感染的年龄)的综合作用导致溃疡的最后结果。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幽门螺杆菌所致胃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由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这条主线发展而来。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从慢性活动性胃炎进展到胃癌的几率不大,但如果已经发展到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阶段,应高度警惕,这两种病变属于胃的癌前期疾病,离胃癌可能仅隔咫尺,进展为胃癌的几率较高,建议早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以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如何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
1、平常每个人都要注意口腔卫生,病从口入的道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最重要的一个措施。
2、亚洲人吃饭都喜欢使用很多双筷子在同一个盘子里面夹菜,这样容易导致一些病菌的交叉感染,幽门螺杆菌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餐,减少外出就餐,食堂就餐建议使用自己的餐具。
3、不卫生的食物或没有彻底煮熟的东西 (生鱼片、生蚝等)也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源,存在感染安全隐患。
4、胃病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5、实验证明,溃疡病患者与人接吻,也有传播此病的危险,应加警惕。
6、及时有效的补充抗幽护卫肽胃舒益生菌,益生菌由于自身的安全性适合全家服用,增殖大量对抗菌,增强机体预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