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内容

抗战时期著名散文? 抗战爆发后散文创作发生哪些新的?

抗战时期著名散文?

抗战时期较有名的散文有:《韬奋漫笔》《萍踪寄语》《萍综忆语》《坦白集》《漫笔》《再厉集》《抗战以来》《患难余生记》《对反民主的抗争》《爱与人生》《办私室》《丢脸》《干》《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集中的精力》《坚毅之酬报》《久仰得很》《敏捷准确》《肉麻的模仿》《什么是真平等》《随遇而安》《痛念亡友雨轩》《外国人的办事精神》《有效率的乐观主义》《闲暇的伟力》《风雨香港》《深挚的友谊》《萧伯纳的夫人》《忘名》……

抗战爆发后散文创作发生哪些新的?

从抗战爆发直到解放战争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时代脉搏的变化,散文创作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

虽然整个说来,这个时期散文创作的成绩较之20、30年代要逊色一些,但仍然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杂文创作继续取得了新的收获。巴人和他周围的一群作者曾在号称“孤岛”的上海,用杂文作武器同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走狗战斗,著有《边鼓集》、《横眉集》等。

在大后方的作者中,聂绀弩的《历史的奥秘》、《蛇与塔》,观察犀利,分析透辟,揭露出许多封建主义的痼弊。冯雪峰的《乡风与市风》、《跨的日子》,抨击了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造成的精神创伤,颇具哲理。

夏衍的《此时此地集》、《长途》,孟超的《未偃草》,宋云彬的《破戒草》,秦似的《感觉的音响》,朱自清的《标准与尺度》,林默涵的《狮与龙》等杂文集,都尽了抨击黑暗和歌颂革命的任务。

12年抗战抗战诗篇?

七律长征 沁园春雪 清平乐六盘山

七律远望

抗战意义?

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全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胜利和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中人民武装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从而奠定了新民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基础。

3、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的主战场,牵制和消耗了日本总兵力的范,打乱了其侵略计划,支援了同盟国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作战。

4、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抗战小说?

抗日战争为主题的小说有: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三进山城、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太行山上、白莲花、拔哥的故事、桥隆飙、回民支队、平原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鸡毛信、王二小、抗日峰火、赵一曼、亮剑、雾锁南洋、津门儿女、北平往事、杨靖宇将军、小兵张嘎、赵尚志、皖南事变、西安事变。

7年抗战还是8年抗战?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既不是7年也不是8年,应该是14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1年9月18日到1937年7月7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我国东三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力量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战斗就没有停止过。

第二阶段: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9月3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全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经过8年全国人民的浴血奋战,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八年抗战还是十三年抗战?

没有十三年抗战只说,只有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只说,之所以成为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因为在抗战开始的时间上存在争议。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战之说。

全面抗战和局部抗战的区别?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一次反抗外族入侵的战争,根据时期不同分为不同的阶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在东北抗击日本侵略,由于当时国民政府主要在围剿红军,对于日本侵略东北实行不抵抗政策,只有东北人民抵抗,故而是局部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统一战线行成,开始了全面抗战。

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感悟?

全面抗战战,加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是抗日战争能早日胜利的根本,持久战是当时中国与日本国情,以及世界上一些事情对中日战争的影响,日本国小,人少,资源匮乏,反看中国虽弱但国土大,战略纵深大,人多,根据这些持久城是日本人所消耗不起,所以持久战的结局是中国必胜,

光荣时代是抗战前还是抗战后?

抗战前光荣时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雍正诗词鉴赏?

下一篇: 《落花生》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有三个,是哪几个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