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散文精选?
1、“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左手的掌纹》
2、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今生今世》
3、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
4、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毕淑敏散文和余光中散文精选那本更适合初中生阅读?
毕淑敏还有一个身份是心理医生,她的散文读起来有指导意义的,也很有生活感悟。
余光中的散文很有古典文学素养,像《听听那冷雨》和《逍遥游》,真是声律和古典美的古今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也很优美,还有家国情怀,历史感悟,毕竟他是个台湾作家!如果想看哲理一点的就毕淑敏,如果想看文字优美的就余光中!余光中的散文?
余光中有散文集:
1、《左手的缪思》,文星,1963。
2、《掌上雨》,文星,1964。
3、《逍遥游》,文星,1965。
4、《望乡的牧神》,纯文学,1968。
5、《焚鹤人》,纯文学,1972。
6、《听听那冷雨》,纯文学,1974。
7、《青青边愁》,纯文学,1977。
8、《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纯文学,1981。
9、《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洪范,1987。
10、《凭一张地图》,九歌,1988。
11、《隔水呼渡》,九歌,1990。
12、《从徐霞客到梵谷》,九歌,1994。
13、《井然有序》,九歌,1996。
14、《日不落家》,九歌,1998。
15、《蓝墨水的下游》,九歌,1998。
16、《连环妙计》,上海文艺,1999。
简介余光中: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季羡林散文精选?
《季羡林散文精选》在季先生发表的大量散文作品中选择精品结集而成。作为精品而选入本书的70篇散文,无论是咏物、忆旧,还是叙事、写景,均表现出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给人以深刻启迪。他在20世纪30年代直至近年的七十多年里,写作、发表了大量散文作品。
余光中散文的目录?
死亡,你不要骄傲
书斋·书灾
猛虎和蔷薇
鬼雨
逍遥游
四月,在古战场
南太基
地图
给莎士比亚的一封回信
下游的一日
食花的怪客
伐桂的前夕
丹佛城
论夭亡
山盟
听听那冷雨
朋友四型
幽默的境界
不朽,是一堆顽石?
花鸟
沙田山居
尺素寸心
催魂铃
牛蛙记
秦琼卖马
我的四个假想敌
开卷如开芝麻门
记忆帘铁轨一样长
樵夫的烂柯
夜读叔本华
假如我有九条命
娓娓与喋喋
德国之声
红与黑
自豪与自幸
开你的大头会
日不落家
从母亲到外遇
思蜀
金陵子弟江湖客
余光中的爱国散文?
文章《万里长城》中,余光中的思乡爱国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当看到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登上万里长城的照片时,他像是给谁当胸猛锤了一拳——自己都还没登过的万里长城,一个外国人居然大模大样地站在龙背上——他的心里异常悲愤。
一张照片能够引起这样剧烈的反应,这正是余光中对于祖国母亲的深爱和敬畏,他不容许外人有任何的亵渎和嘲弄。基辛格站在长城上不行,伏尔泰说长城是一面竖向恐怖的纪念碑,也令余光中非常不快。
故乡就是这样神圣般的存在,自己爱她都来不及,又岂能容许别人对她说三道四,亵渎玩味呢?
余光中最惊艳的散文?
乡愁
现代 ·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散文的哲理?
余光中,闽南人,一九二八年生于南京。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亦自命江南人。历任台湾师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诗文兼擅,并营评论与翻译。多次获文学大奖。风格屡经蜕变,出书四十种,影响深远。他的散文,阳刚与阴柔并工,知性与感性并济,文言与白话交融。梁实秋言:“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楼肇明称余光中是“第一个揭橥变革五四现代散文的旗帜”,其散文“气势宏大,语言犹如阅兵方阵,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并具有深刻的幽默感”。
温暖的散文精选语句?
一朝风雨,满地残红。
湿了花香,几许悲凉,奈何世间无常。
一壶清酒,一树桃花,一诺倾城,一生天涯。
剑起沧澜,遥见空灵呼唤,青丝断,一梦千年,江南烟雨,朦胧梦境。
春有桃李芳华,浅草落花;夏有莲荷娉婷,知了长鸣;秋有远山淡菊,梧桐细雨;冬有寒梅疏影,残雪断桥。
曾经的四季是最美的风景,教会我们与自然融为一体,把真心献给大地,而如今已成为远去的历史回忆。
人生,自是一段流年,想或不想。
悲伤,自成一种韵味,念或不念。
文字,自是一座桥梁,见或不见。
心灵,自成一番消融,爱或不爱。
弹指间,汩汩流淌在屏幕的是文字,涓涓流淌在心灵的是情愫,如此,心无间。
弹指间,心无间。
余华的散文精选?
《余华散文(套装共3册)》是作者余华创作的散文集。包括《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