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蓝马:莲花现代诗?
作者蓝马是莲花派现代诗人之一。
1. 因为莲花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蓝马是莲花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以其新颖的诗歌思想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为人称道。
2. 莲花派现代诗歌以生活为主要题材,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和对当代社会现状的关注,其代表人物蓝马的诗歌作品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因此认为蓝马是莲花派现代诗人之一可以得到进一步的。
【五律 夜宿流华湾】
文/蓝马
流华湾古庄,岁月历沧桑。
寒露垂杨柳,清辉映黛墙。
莲花香暗夜,荷叶盖池塘。
蛙鼓星空静,琴鸣岁月长。
作者蓝马,汉族,70年代生人,湖南省耒阳市人,现居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省湘水余波诗社成员、鹿歧诗社成员,格律诗、现代诗、散文、随笔等作品散见各报刊网。
二、莲的散文随笔
楼前丈尺远,有清塘数亩,一晃十余年,留残缺碎影,皆为池中之物。绿叶红花,甚是美丽,如天边彩云,一饱眼福。时过境迁,岁月蹉踱,竟见不得半点荷花,心间失落。可叹之景,于空荡池塘边徘徊,似乎缺其感触,如画龙不点睛,神韵俱散。
或吾之审美落后也,无惹人之处,枯燥索然。池中之物,以芦苇点缀,亦是比空荡有感。若谈及美感,当属荷花最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古之诗文有所记载,描写荷花之美众多,举不胜举。问其绝佳之作,周郭颐所著《爱莲说》,自诩读书之人,若是不知其作,真叫人心生怀疑。
毫无夸张之成分,无人不爱惜荷花。可叹之处,于楼前池中,竟无半点莲花之身影。每逢记起,心间不免痛楚,终无济于事。远方有人知我喜好,便带来些许莲子,外壳呈黑色状,极其坚硬。不知哪里听闻,若将其埋于淤泥之中,能千年不烂,是何等概念。
急切与荷花相见,于是心生怪意,以铁锤于胡粗莲子之上砸之,使其裂开缝隙。倒不是想食用其味道,若埋于泥中永不见天日,着实痛苦,便觉莲芽能从其缝隙之中,破壳而出。皆随主观意愿,有无莲芽赏光,亦是未知,所做之事,强求不得。尽人事,听天命,常挂嘴边之言,也于心间此差记。
遂取八九颗莲子,投入池塘中,皆是敲破之物。人事已完成,其他便无可做,只候佳音。这倒多份裤扒镇差事,每日必游池塘,次数不限。多少盼望,忽有一日,池中之物见长,有翠绿莲叶浮出水面,欣喜若狂。事与愿违,直至落叶悲秋,水面之上无一物,一年便觉这般过去。
寒冬腊月,悄然离去,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于第二年,一片旖旎风光,却依是未有水上之物,心灰意冷。本是惋惜,自此不再与硬壳莲子相见,长出荷花已是不大可能,目光许久未移,也无济于事。
于第三年春,起身见祥云一片,定有奇迹之事发生。遂奔走池塘旁,果不其然,于投莲子之处,忽见绿叶探出,虽是颜色惹人眼,却略显单薄。甚是可怜,如浮于水面之叶,晃晃悠悠,随水拨动。总嫌过于零散,五六叶片,真是寻不得味道,也只能盼其多长些,好随了心意。
来池塘更显勤快,只要得此空闲时,便就无意走到此处,赏属于吾之孤独。夏日褪去,悲秋降临,可池中之物,依是零散,五六叶片,孤苦伶仃。于我而言,希望依存,却终是心灰之年。于第四年,严冬刚过,池中溢满春水,亦是荷花长叶之时。
一夜之间,大片绿叶涌出,似乎严冬未停其脚步。离五六叶片处,于池塘正中心,依是冒出叶片。速度之迅猛,范围之广阔,已到惊人地步,无法估其走向。虽是几天时间,池塘便皆为绿叶染,霎时惹人欢喜。不限于此,竟有些跃出水面,成亭亭荷叶。原心中迟疑,怕是水浮莲,恐不是真正荷花。见其状况,疑云一扫而光,池中皆为莲花子孙。
心中欢喜,天地萌生万物,赋求生力量,扩展蔓延。于楼前池中荷花,自是跃水之后,其余接踵而至。只需十几余天,荷叶蔓延,布满池塘。红色浓,花瓣多,一朵荷叶竟有十六七片莲瓣,与众不同。
于荷叶底端,石缝之中,犄角旮旯,不知隐藏多少美韵,岸边难得。粗略估计,约有千余朵,可谓盛况空前。接连数日,天气渐寒,陡然之间,夏末秋来。池中荷叶依是绿油一片,离残荷之日不远。再度三四月,池水结冰,连这残荷也无踪影。入眠荷花,冰层之下,以春意为梦,自在快乐。
三、描写荷花的优美散文
描写荷花的优美散文篇一
绽放的荷花,犹如谦谦君子,没有哪一种花,能像荷花一样,受到众多朋友的追随与欣赏。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每一个季节,在一些场景里都能见到荷花的姿容。摇曳中,满目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尽显荷花君子之风。
冬末,到了日融夜冻之时,大自然把秋天开不败的荷花,经过风雕日塑,把个冰荷世界打扮得精彩纷呈,多彩艳丽。“冰封残荷情意浓,琥珀光里藏奇影。昨日惊雷今日霜,道是无情却有情。”
春回大地,慢慢地,荷花伴着盛夏,娇羞欲语,清香阵阵,沁人心扉。满目的荷花,渲染多姿,高雅美妙。荷叶托起善良的露珠,雨中荷花别具风情万种......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傲骨,极尽展现谦谦君子之圣洁。
秋意渐浓,荷的花季过去了。又到一年荷尽时,朵朵荷花的身影,依稀摇曳。“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古往今来,吟诗作赋赞美荷花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寻常百姓也把荷花视为圣洁之神,更有傲骨君子如荷花般出污泥而不染。
冬天的北国,虽不是荷花怒放之季节,但冰封霜裹中的残荷,依然向人们展示着一缕圣洁,续写着荷花的辉煌。
我赞美荷花,欣赏她四季的妖娆;我赞美荷花,彬服她的谦谦傲骨;更赞美荷花,佩服她的圣洁无暇。
四季荷花四季美,季季花开惹人醉。傲骨污泥而不染,圣洁姿容永相随。
描写荷花的优美散文篇二
荷花是要仰望的,尽管它裂滚蚂并不含苞于我们的头顶、怒放于我们的眉睫。
荷花生在池塘、湖河,远望是平视,近看是俯视,但我依然觉得,我们是在仰望,因为荷花从来都盘踞4在我们的景仰之上。
当它从诗经的河流中崭露头角,一路上袅袅娜娜,羞羞涩涩,至遇上三闾2大da4夫时,便大放异彩。”制芰ji4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屈原慧眼识荷,把荷披在身上,让荷贴近他的肌肤、他的志向、他的情操。他高山仰止的形象,第一次将荷高高举过世俗的目光。
之后,荷便与诗人结缘,并且植根诗中。它在李白的诗中徜徉,在杜甫的诗中踌躇,在王维的诗中禅定,在李商隐的诗中啜泣备首。当它迈步北宋,一头闯进周敦颐的怀抱,它便登上高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xièwán焉。”七种品质,卓尔不群,从此大写于我们的心空。
荷花载着高贵的品质,载着诗意的生活,姗然于我们的眼眸。在乐府民歌里,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翻动过多少真诚的向往,灼热过多少深挚的思慕。而《西洲曲》中绵邈的吟唱,更是青如莲子,柔似流水,萦心绕耳,千年不绝。而摊开王昌龄的绝句,那种“荷叶罗裙、芙蓉向脸、乱入池中,闻歌始觉”的采莲生活,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经典。周邦彦的“小楫jí轻舟,梦入芙蓉浦pu3”的幽梦,我们只能神往了又神往。也许我们也曾误入过藕花深处,只因为缺少几杯沉醉,便无法“惊起一滩鸥鹭”,栖息于暮归的诗情。
荷花无言,可它捧着清香的呓语,开在城市的边缘,乡村的怀抱,摇曳yè在我们的窗前屋后。它将深碧的绿意,送进我们的凝望,即使烈日炎炎,只要你能静对,你浑身上下便会流淌着潺潺的凉气。它将荷风吹进你的幽室,荷香渗进你的心脾;它纯净的花色,一如处子的眼神、微匀的呼吸,那种宁静与安恬,让你不忍心有丝毫唐突。这一刻,你感觉荷塘是一个梦,乡村是一个梦。幽幽清梦,只能被星光微照,被蛙声拉长,被突然而至的蝉歌提到杨柳的梢头。
我们的目光在水上,是颤动的涟漪,一再被荷超越。阳光从天空而降时,我们的目光在荷伞之下,享受阴翳,也享受云层中洒下的雨点敲出的`清响,那是一片鼓的节奏,一片锣的音韵,抑或几声弹拨,不紧不慢,未成曲调先有情。
荷花行走在唐诗宋词中,唐诗宋词是高于我们目光的永恒风景;荷花开在明清水墨画里,悬挂于厅堂,那是让我们永远仰望的艺术;荷花亭亭玉立在朱自清和余光中的散文中,他们的散文是激荡于我们心灵河床的波光艳影。
那吒是站在荷花之上的,他舍去了血肉之躯,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菩萨是站在荷花之上的,她普渡众生,是我们理想的寄托。
我们只能端坐在荷花下,用一生仰望,且慢慢将自己砸碎,揉进碧荷,揉进红莲,揉进埋没千年依旧能胚胎i萌芽的莲子。
仰望荷花,我们注定要与这个世界藕断丝连。
描写荷花的优美散文篇三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肆埋炎炎,又到了欣赏荷塘美景的时节。我素来不关注花事,但唯独对荷花情有独钟。
儿时,最惬意的精神生活莫过于那些神奇鬼怪的故事,为什么观音菩萨要端坐在一朵洁白无瑕的莲花上呢?后来,我才从佛书里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一生下来就会走路,他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会生出一朵莲花。于是,莲花在佛教中就成了清净节欲和富有智慧的象征,那观音菩萨就是大智大勇,普度众生的象征,所以,只有荷花才能配做她的座椅。
吟咏荷花诗所道:“灼灼荷花端,亭亭出水中。”描摹了它的身姿。“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赞美了它的秀色。一篇《爱莲说》更是把荷花写得品格高雅,气度不凡。历代的文人骚客不仅为荷花挥毫泼墨,许多人还以莲花自比。
一日,友人来访,邀我翌日一同赏荷,来到了磨山植物园,我们拣花盛的地方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举目望去,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花带珠,皎皎无暇。绽蕾怒放的,嫩蕊摇黄的,芳唇轻启的,娇羞欲语的等等,不一而足。那一片片的荷叶或浮或立,密密叠叠,如碧玉托浮于水面。我随口吟出两句古诗:“荷叶团团擎翠盖,莲花灼灼斗红妆。”
莲花属于睡莲科多年生草木植物,生命力顽强,颇值称道。一粒沉睡于地下千年的古莲子,只需在莲子两端各钳去一至二毫米,给足水分和一定的温度,三天后便会抽出嫩绿的新芽。若重新种植,依旧可以开花结果。
这时,天空忽然滚过一阵闷雷。接着,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落下来,雨势甚猛。我随友人到湖边小亭避雨,禁不住为满湖的荷花担心。友人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不打紧,雨来得巧,正好让你见识荷花的风骨。”
“雨打荷叶有声画,风吹渔舟无字诗。”这正是江南赏荷的绝妙景致。说话间,大雨如注。暴怒的天公,挥动着无数条长长的雨鞭,抽打着荷花的叶,发出一片“咚咚”的声响,像千面战鼓,时急时缓,时松时骤。
我暗自叫苦,这满湖的荷花即使不被雷雨击倒,叶必定是花残叶败,七零八落了。暴雨将息,纤细的雨丝还在空中划出一条亮丽的彩虹,我们便赶到湖边,只见满湖荷花昂然挺立,面无惧色,像是威武的勇士,经过暴雨的洗礼,更显得清秀,雅洁,可爱极了。友人见我看得入痴,笑着说:“怎么样?其实,这荷花不但风骨顽强,还颇具献身精神呢!”
荷花果实可食,有莲子粥,荷叶粉蒸肉,排骨藕汤。殊不知,藕节,莲子,莲蓬,莲房,花蒂,莲须皆可入药。据说,华山顶上有一池生有千叶荷花,吃了便成仙。《太清绪草木方》也有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莲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实九分,阴干后放置在竹制的容器中,服上一勺,便可令人不老。这虽被涂上了神秘色彩,但从侧面说明了荷花的药用价值。就连那静谧地躺在水面上的荷叶,其功用也并非只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用它煎药,不仅去暑生津,还能助人文思。荷花浑身上下无弃物,无怪乎诗人们叹曰“落残数柄荷花蕊,浸得一瓶泉水香”了。
一阵荷风沁凉如水,拂去了我心头阵阵暑气。啊!这就是荷花,它“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风度高雅,毫无哗众取宠之心,秀丽端庄,却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于朴实里见俊逸,在持重中显风骨。
盛夏时节,以幽幽清香,窈窕身姿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风刮不倒,雨摧不弯,傲然挺立,气宇轩昂,又赢来了“花中君子”的美称。秋风萧瑟又尽其所有,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家,只留一簇根柄,在水底默默积蓄,待来年重新奉献。
我想昙花娇娆。可惜寿命太短,云竹秀丽,然而无果实奉献。而荷花呢,集高洁,顽强,牺牲精神于一身,给予了人们多少启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