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驾崩,新君应该先守孝还是先登基?
优质回答:先帝驾崩,新君应该先守孝还是先登基?答案是先继位,后守孝,再登基大典。
古装剧看多了,就会以为皇帝新老交替是分分钟的事情,然而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变通礼法,将守孝和登基兼顾的。
要知道,在至高无上的权利面前,觊觎的人可不少,那些有权势的皇子,有野心的臣子和将军,个个跃跃欲试。按理来说,先帝驾崩,宣布遗诏,这时新君便开始继位,即“灵前即位”。这是指先帝驾崩的当日或者两三日内举行的继位仪式,新君按照遗诏指示在先帝灵前完成皇位的交接,成为代理皇帝。注意,这里新君还只是代理皇帝,并未转正。
这个时候可是篡位的最好时机,如果遗诏上点名继任的新君没有能力和权威,也没办法控制局面,那么很可能他就无缘皇位了。
先帝驾崩后的一年内为国丧期,在这期间,勋爵官员家庭不得娶妻生子,不得宴会唱戏,以表哀悼。新君需守孝三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国事不能耽误,所以最终是以日代月,新君在先帝灵前服孝27日为结束,剩余的丧礼则要求先帝的其他皇子代为完成,那些有威胁的皇子便被安排前去陵墓守陵!在守孝期间,遗诏上的新君,也只是名义上的皇帝,不过能够控制好局面,已经不错了。
新君必须具备“以德治国,敬天、法祖(孝)、勤政、爱民”这些品质,所以说必须守孝才能证明自己,才能服众。
最后举行登基大典,登基仪式安排在服丧过后,登基大典是最为隆重的仪式,所有参与的人必须穿着最隆重的服装,皇帝亲自祭拜天地和宗社,抵告受命于上天和祖宗。接着,新皇帝坐于正殿接受群臣朝拜,文武百官行礼,最后颁发即位诏书,宣布改元,大赦。
登基大典结束后,才意味着新的君主受到了群臣和百姓的认可,这时新君才能正式主持朝政例会,成为九五至尊。
其他网友观点总体来讲,你这问题呢,主要的一个重点就在于这个登基,这个词的含义究竟是广义上面的,还是狭义上面的!
一般来讲,大家通常认为登基嘛,指的就是狭义上面的登上皇帝宝座,开元建号,然后百官盛福,这就算是真正的登基了!但一般来讲,这件事情排的次序就比较晚,为什么?这种事情,一般来说做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比较繁杂!
首先是登基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百官需要臣服,然后要设置一大套的礼仪理距,然后皇帝向上天祈祷说自己已经登上皇位这么一套过程弄出来的话光着准备时间。都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不可能年年都有皇帝登基吧,而且这老皇帝也不至于说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还替自己的儿子在准备这些东西,这不是咒自己死吗?也没有哪个文武百官敢这么干,所以这东西肯定是要等老皇帝死了之后才敢去准备!
那这个里面所需要的时间就多了去了,所以,就算是你想登基成为皇帝,那你也必须得等这么点儿时间!否则你这皇帝这位置就相当搞笑了!什么东西都没有,什么排面都没有,什么症状都没有,你以后遇见其他的皇帝,也就是跑到地底下的时候,你怎么去炫耀?不被别人笑话的就算不错!
牌面正长必须要准备好,这样才能体现出君权神授,所以从狭义方面的登基,这个时间段太长了,以至于足够去完成守孝了!
那么从广义上面上来讲的登基又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权力方面的交接,简单来说,你这么一个皇帝,要想成为一个国中一人,成为这个国家独一无二的存在,(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你手中必须要有权利,无论是军队的权利,还是统御百官的权力!你都必须得先有你才能够成为一个皇帝,而这些权利从哪里来,肯定是从老皇帝手里的,如果经由他人之手传到你手里面,那这样的权利,根本就不保险,同时如此诱惑的权利,在其他人面前,你难保人家会生出不臣之型!
所以当老皇帝死了之后,第一件要办的事情不是说把老皇帝给安葬好。还是赶紧把权力给交接好,为了能够保证权力的交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比较安稳的环境,也就是各地均码各地人口,各地官员在原地都不许动。等到中央把权力交接好了之后,你才能够四处走动或者完成基本公务!
这不是说小题大做,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否则辛劳政权的交替。这个期间就特别容易出事情!
因此怎么讲的交接权力,这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新皇帝送走老皇帝这段时间里面,必须得把权力抓在手里面,这才是最安全的。那么第二件事情就是守孝全,那既然抓在自己手里面了,这个皇帝谁当谁不当,这已经很明显了,这个时候就应该把一些人士给他做好!皇帝作为万民表率,当然,守灵,守孝这种行为肯定是要做的,但是基本上也就是做做样子!然后再是登上大宝成为新任的皇帝,在第二年开出自己的年号!
其他网友观点古语有云:“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皇帝驾崩,新帝登基都是正常的流程,但是在皇帝驾崩,新帝登基之间还有一个流程,那就是守孝。在古代父母去世儿子要守孝三年,皇帝也不例外,当然,先帝的丧事操办完毕,新帝必然要进行守孝,但是也不会像民间那样动辄数年之久,毕竟国事也需要处理的,所以人们发明了“以日易月”,以27天代替27个月,也就是说,皇帝的守孝期为27天。
但是因为电视上会看到先皇帝驾崩后没几天就会有先皇帝指定的大臣宣读遗诏,所以会有人认为,先帝驾崩,新皇帝立刻产生,就应该算是先登基后守孝。其实不是这样的,按照古代的礼仪制度,皇帝驾崩了,太子不可能着急去登基的,不然会被说成不孝,所以应该是先守孝后登基。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驾崩后政治上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且先帝的守孝期太长,怕有些皇子夺位或者外敌入侵,所以必须要确立新君,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既不能不尽孝道,也不能让皇位空悬着,因此才有了灵前即位这个程序。
灵前即位,也就是在先帝驾崩当日或者两三天内,新皇帝按照遗诏在先帝的灵前完成权力的交接。这个时候新皇帝虽然接管了权力,大臣们也都认可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还只能算是个“代理皇帝”,因为“即位”和“登基”并非同义,新皇帝要想正式主持朝政,是需要举办登基仪式的,也就是“登基大典”,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有了登基仪式,新皇帝才算是正式登基,而登基仪式会在守孝仪式完成后进行,这样就不会违背礼制,朝代更替除外。
当然各朝代的登基大典举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毕竟是登基是大喜之事肯定不能在国丧期间举行,所以大部分朝代都是在老皇帝死后一个月之内择吉日举行。据记载汉代一般要等一个月左右,而唐宋两代是先帝死后第二天就举行登基仪式,明清两代往往是半个月左右(康熙比较特殊,顺治死后第三天就举行即位仪式)。汉代和明、清两代是先继位再举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是即位和登基大典同时举行。
中国古代是非常讲究礼仪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合乎礼法,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还是会有一些变通,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墨守成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与时俱进,学会变通,才会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