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第二第三是什么呢?
优质回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巜孟子》。
孟子对舜娶妻不告之父母而论,以此事说舜不尊重、不孝敬父母。我觉得孟子以偏概全,抓住一点否定全盘。
封建社会严厉的家长制,子女的一切事都要听父母的话,按照父母的按排,并且盲目地服从。不允许自由恋爱;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这些是“有三"中的第一点待亲(孝敬父母、爱护家人)中的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天经地义。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父母,哪有我。感恩是灵魂上的健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所以做人之子,侍奉双亲,是最大的义务。
爱护家人,义不容辞。亲人不和家必败;内睦者,家道昌。家人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包容,团结一致,凝聚力量去建设美好和幸福的家园!
“不孝有三"中的第二点事君。事君,以当年来解,是对待君王要尽忠,尽义,恪守本份;不能做对君王不利的事。做到忠君爱民。第三点立身行道(自身建设,德施天下)。
第三点立身行道(无后为大)。无后为大,有人理解是:不娶亲,愿做单身狗;娶亲后,愿做丁克族;还有的娶了亲要孩子,由于各方面原因而不能生育,这些都会导致绝了后代。是属无后为大,就是最的不孝。这样理解不一定不对。如果孟子还活着,不妨打个电话问一下,就能得出结论。
暂且不说上述,就以立身行道而言,很有道理。立身是自我建设,自我独立,自我提升;是人生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家庭和睦、幸福的保障。如果一个人啃老,不努力学习,不积极进取,没有一定的能力和担当,拿什么去孝敬父母,照顾好家人?更何况去为社会作贡献?故此,立身很重要。行道是在家庭生活无忧无虑的基础上,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去为社会、为他人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次支持武汉抗疫工作,有多少仁人志士,商贾巨富无私的去支援,下至黎民百姓有力的出力、有小钱的出小钱,众志成城,攻克难关,取得了抗疫战争的可喜成果!所以有能力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德施天下,快乐自己,这是人的最高思想境界!
总而言之。我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看法是持这些观点。
不知对否?请师友指正,不胜感激,万般感谢!
其他网友观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里的“无后”,一般人理解为没有后代,也有一种理解为是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
我们平时所说的多是没有后代的意思,很多文学作品中的“无后”也是没有后代之意。
《东西晋演义》 第三〇〇回 燕王德议立太子:
南燕王慕容德即皇帝大位后,以广固为都,更名裕德。他虽然贵为皇帝,但年迈无子,他认为这是自己最大的不幸,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于是他对文武百官说:
吾闻今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若不早定东宫,朕崩之后,是遗祸于宗室也!
所以,慕容德征求百官们的意见,从宗族中选择有德者立为太子,让他们挑选出能堪任大事的人。
《小五义》 第一百十五回:双锤将欺压良善 温员外惧怕凶徒:
赖头鼋劝崔德成娶妻生子。赖头鼋语重心长地说:兄弟啊,你这样总是单着也不是事啊。你的家当很大,事业有成,不能打一辈子光棍儿,这算怎么回事呢?他借用圣贤的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提出早晚要给他作媒,说一个漂亮媳妇。崔德成感谢哥哥的好意,就是死活不同意找媳妇。
东汉赵岐在《孟子章句》中解释为:
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按赵岐解释,阿谀曲从,不能據正持重,陷亲于不义之地,是一不孝;因为家贫而侍奉双亲,而不去争取功名利禄,是二不孝;不娶妻生子,断子绝孙,是三不孝,这是最大的不孝。实际上,我们对不孝有三的理解存在偏差,一味地强调是哪三种,把最关键的“三”字理解错了,非得找出一、二、三不可。
“三”既有数字三的意思,还有多的意思,不是确定的数目,表示多次或多数。如“三思而行”,意为反覆思考,然后行动;“三缄其口”就是说话谨慎,不肯、不敢、不轻易开口;“三反四覆”,就是反覆无常,而不是反了三次,覆了四次。
因为现实生活中,对父母不孝可以列出多中,如打骂父母的,欺骗萌比父母的,父母生病不伺候的,不给父母赡养费的,等等,绝不止三种。
你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有哪些你认为是不孝的?
其他网友观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三”,是指多的意思并非“一二三四”的“三”。
这句话是讲不孝的情况多种多样,唯有无后才是最不孝的,比“打爹骂娘”等行为还要严重。显然这是极其荒谬的!也正是受其影响,才使一些儿女多(子孙满堂)的人看不起那些无儿无女的“绝户头”。(其实内心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心][心][心][心][祈祷][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