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和朝鲜族有关系吗?
优质回答: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也是继匈奴之后第二个称霸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不过,鲜卑族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完全融入汉族,现在早已不见其踪影了。而朝鲜族则是我国目前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的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地。
鲜卑族兴起于中国东北,祖先是战国时期的东胡人;而朝鲜族则是从朝鲜半岛迁移而来的跨界民族,在我国、朝鲜、韩国都有分布,其祖先是两汉时期的三韩部(韩国人自称是高句丽王朝的后裔)。因此,鲜卑族与朝鲜族两者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联。
在历史上,《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十六国春秋》、《魏书》、《续汉书》等史籍认为鲜卑族是东胡人的分支。在秦汉之交,兴盛的东胡人被匈奴人打败,瓦解分为两部分,其中一支就是鲜卑山。《史记索隐》更是直称:“鲜卑,东胡之别种也”。
东汉时期,由于匈奴遭到汉人的重创,其族群被迫进行迁移,留下了大片肥沃的牧地。来自东北的鲜卑人则趁机进入蒙古高原,控制了广袤的草原地区,继匈奴之后成为第二个漠北霸主。
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族各部落大举挺进中原,他们比匈奴人更野蛮,更嗜杀,影响也更大。从公元4世纪到5世纪,鲜卑族在中原建立了种类繁多的割据政权,比如鲜卑族慕容部的“诸燕”,鲜卑族秃发部的“前凉”,鲜卑族拓拔部的“代国”、“北魏”等等。在这个极度混乱的时期里,最终也是鲜卑人的北魏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
鲜卑人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产生了“甲骑具装”、“府兵制”,间接性地孕育了隋唐两代王朝。隋文帝杨坚与唐高祖李渊的祖上都是鲜卑人手下的汉人将领,并世代与鲜卑女性通婚,所以隋唐两朝的帝王都有一定的鲜卑血统。不过,鲜卑族在唐朝时期已经完全汉化,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出现。
其他网友观点这要看怎么说了,远古时期他们都是通古斯那边儿的团团伙伙,混的好的没走都留那儿了,就是现在的爱斯基摩人也有叫因纽特人的。先到的占据了当时的有利地形,有水有森林,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东胡的那帮人。后来从通古斯钻出来的一看没地儿了,就往大草原那边儿溜达去了。东胡人里肯定有朝鲜族人的祖先,但是后来被夏商周时期跑过去的中原人杂交的够呛。你想啊,为躲避战乱没吃没喝的闷头跑,跑不动了回头一看,得,女人没剩下几个,不是让追兵领回去当老婆了,就是迷了路让豺狼虎豹给开了。怎么办,当地的妇女虽说没法儿看,但好歹能用吧,所以嘁里咔嚓的这通杂交,弄出来的后代就是现在的南朝鲜人。至于鲜卑人跟朝鲜人有没有血缘关系还真不好说,主要是他们在通古斯的时候有没有杂交过。
其他网友观点有关系,世界都是韩国的,鲜卑也不例外。
关于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的史料其实很少的,主要因为缺少民族文字记载,逐水草而居。犹如浮萍漂泊不定。
关于少数民族的称谓和来源,我个人分析主要来源有三部分,第一是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分化迁徙后延续下来的,犹如我们炎黄部落农耕为业聚族而居,他们不过去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生活方式不同罢了。其二就是中原王朝更迭时期,败走或避乱的家族或群组落户于北方,逐渐融入当地游牧文明。第三部分就是说外来俘虏,有中亚人也有古汉人。历经繁衍生息融入当地。而匈奴,鲜卑,突厥,蒙古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是一个统一政权下的多民族。而这里的“民族”更可以称之为部族,就算一个祖先演化而来,四五代以后因为迁徙路线不同,生活习惯也会分别演化。成为不同的部族。有了这个基础说说问题。
问题一,鲜卑人的传承
现在流传鲜卑人和乌桓人都是出自东胡人,东胡人算是北方最古老的游牧部族之一。被匈奴击败因逃跑路线不一样,后因游牧地不同分化为鲜卑和乌桓。随着匈奴败走中西亚,乌桓被曹魏打败,鲜卑逐渐作为一个政权存在走到历史前台。适逢中原王朝司马内乱乘势入住中原,先后建立十几个政权,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其实已经不存在纯粹的鲜卑人或者汉人了,所以汉姓传承者就成为汉人,鲜卑姓传承者就是鲜卑人。伴随着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几代人的努力,国泰民安,生过稳定。鲜卑已经彻底的融入了其他部族,一部分定居中原,一部分退走北方高原。反正鲜卑作为一个政权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二朝鲜,朝鲜半岛估计从三皇五帝时期就有原始居民活动,当然目前还不可考。反正韩国人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秦汉之际甚至战国时期朝鲜半岛有人类活动了,这是确定的。这么说主要是为了说明朝鲜半岛一直有人类存在。有原始居民。
而朝鲜半岛政权和中原政权直接建立联系应该是隋唐时期了,而这个时候鲜卑已经消亡无历史舞台,或许有一部分鲜卑人会退走朝鲜半岛定居生活溶于地方,但是已经不能称之为鲜卑人了。
所以朝鲜和鲜卑我认为不存在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