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崇祯要怎么做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

网友提问:

崇祯要怎么做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

优质回答:

首先明确的是,不管崇祯皇帝怎么做,都无法力挽狂澜,挽大厦于将倾,最多使大明王朝多坚持几年。

具体原因咱们仔细品来

第一,大明王朝经过二百多年的累积,各种病端早已经深入骨髓,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都已经病入膏肓,非抽筋换骨不能医治,最重要的是,做如此大规模的手术,虽然离不开一个医术高超的操刀手,但没有强有力的助手,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再好的医生也只能望洋兴叹,何况崇祯皇帝虽然励精图治,但本身性格多疑阴暗,无法充分利用起来身边为数不多的能臣要将,本来就极其稀少得力助手得不到重用,更没有出台针对时局的有效的改革措施,导致大明王朝只能在泥潭中深一脚浅一脚的蹒跚着。

第二,大明帝国晚期,正是历史上罕见的小冰河时期,各种极端气候此起彼伏,风起云涌。大明王朝后期,地震、干旱、洪灾和瘟疫接憧而至,早就耗干了大明帝国的精血,更可怕的是,农民起义揭竿而起,北方异族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下,想依靠一个人的能力,摆脱厄运的降临,无异于痴人说梦。

第三,与大明方面不同的是,北方后金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等有为君主的治理,国力日渐鼎盛,面对眼前病危的肥羊,都想来分一杯羹。当然,最初的清朝统治者估计也没有想到能够吞并大明,只希望多捞点利益罢了。只是运气太好,侥幸获得了中原大地的统治权。

总之,崇祯皇帝纵有天纵之才,也不可能把大明拉出泥潭,因为他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时间。

其他网友观点

避免亡国?那就赶紧退位,让贤他人吧,不奢永乐帝,但求正常人。如此不见得就行,但不这样断断不行,谁让崇祯就是明亡的罪魁呢?一个因能力太差越勤政越帮倒忙的领导者,每次关乎生死存亡的“抉”,都能“择”错,不换又咋整呢?且看两次决定明朝命运的路/线之争,算不上复杂都能被他全搞砸,杠杠地证明了吧。

1.攘外与安内

自打崇祯即位开始,满/洲入侵和农民起义便如两座大山,压得明帝国喘不过气来,不赶紧来个二选一,先卸掉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坍塌。可攘外与安内看起来都那么迫在眉睫,到底先卸哪一个呢?极端严峻的形势摆在了崇祯面前,当务之急的问题需要他来解决,帝国的“总瓢把子”责无旁贷。

那会儿的东亚,大清(包括后金)绝对军事巨无霸的存在,铁骑所踏之处,无不望风披靡,明军被打得不是丢盔便是弃甲,灰头土脸狼狈不堪成了常态,一句话,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既如此,攘外还能指望得上吗?老老实实把农民起义这个“内”先安了再说吧。届时,帝国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去抗清,不是更有希望吗?

兵部尚书杨嗣昌便持这个主张,并极力建言,崇祯内心当然支持,不然也不会同意杨暗中与清人交涉,但他老毛病又犯了,事关大明前途命运的关键点上,总是举棋不定瞻前顾后,结果一会儿抽调边防重兵关宁铁骑来镇压起义军,塞上防卫力量因此削弱;一会儿又把即将打垮闯王高迎祥(后期才是李自成)的卢象升,弄到前线去抗清,给了高喘息之机。

而这还都是轻的,接下来当起义军几乎完败:高迎祥被俘、张献忠投降、李自成仅带十八骑逃入商洛山中,只差终极一战时,崇祯又一纸调令,把农民军克星洪承畴、孙传庭和他们率领的强悍秦军,派往前线抗清去了,即便人家都退走了,还依然揪住不放,结果又给了李自成们绝境逢生的机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您瞧这事弄得,跟谁说理去?

2.与清军和与战

攘外与安内的举措失当,越来越让大明走向深渊,当松锦决战惨败、王朝危亡在即时,崇祯终于从浑噩中惊醒,下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决心,并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与清议和。那胜利方会接受吗?当然了,这还是人家率先提出来的呢。

明清PK中一个很有趣的事儿:强者大清从来都是主动求和,弱者大明却老是顾左右而言他。其实早在崇祯初登大宝那会儿,还是后金领袖的皇太极,就向大明抛出了橄榄枝,后又主动了多次,崇祯只要接下,攘外便可靠边站,安内放到中心来,凭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们,打不过清军,镇压起义军还是绰绰有余的,前面所讲两次便是明证。

当然,同清讲和意义远不止此。就拿松锦大战来说,早前要是和了,也没这回事了,九边精锐之师又岂会伤亡殆尽?调去打起义军不好嘛。结果这边厢攘外两年惨败,那边厢李自成张献忠们乘势燎原,中原大势?毫不夸张说即便明清和谈成了,恐怕也要凉。但死马当活马医吧,届时把吴三桂门残留边防军都调到中原去,说不定还有打败李张的一线希望。既如此,崇祯你就跟人家好好谈嘛,别让最后的机会再错过了。

松锦大战后期开启的这次和谈,几个来回后有了实质性进展,清方开出了明确条件,核心就是要你拿钱换和平。没办法,胜者为王,古今中外皆如此,何况通盘考虑大明也吃不了啥亏,首先战场上损失远大于此,关键还能腾出手来全力镇压起义军,所以崇祯基本上也认可了,只待双方正式签字画押。哪料想,就在此刻,幺蛾子又飞出来了。

大明开国以来,比起两宋颇有几根硬骨头,据说从未搞过澶渊之盟啥的,而这对崇祯来讲,既能被先祖荣耀所激励,更会感受到无穷的压力:那要是从咱这破了规矩,说不定千古骂名呀。还有朝堂上那些只会言谈爱国、文字主战的大臣们,反对和谈的声浪也着实吓人,所以崇祯这次一直在秘密与清交涉,准备既成事实后再来公开。

可那主持和谈事宜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竟把核心机密钱的事儿,无意间泄露了出去,结果可想而知。朝堂上立马炸开了锅,大臣们拿出看家本领口诛笔伐起来,声势浩大到让崇祯再一次退缩:杀了陈新甲,夭折了和谈,也彻底断送了大明最后一点生的希望。唉,崇祯呦,这点担当都不敢,怎做得老大?

其他网友观点

很难很难,全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的,学习他哥天启用太监牵制文官集团是唯一的办法。

明末问题是没钱,代表东南商贾的东林党把持了朝政和舆论,商税矿税被取消,盐税聊胜于无(洪武年盐税1000w/年,到嘉靖150w/年),茶税20w/年……收不上来商税,能收税的耕地由洪武年800w顷减少到400w,财政奔溃是必然的,没钱,神仙也救不了。建奴对于大明其实和党项之于北宋一个性质,大宋有钱,连战连败也无所谓,用钱砸你几十年。大明不行,为了打建奴征辽饷,玩死了剥削自耕农,弄出流寇造反……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为何美国必须靠侵略、掠夺、薅经济羊毛、收保护费才能成发达国家?

下一篇: 如何看待现在的彩礼问题?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