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历史上立了太子之后要废掉,困难吗?

网友提问:

历史上立了太子之后要废掉,困难吗?

优质回答:

皇帝绝对是古代最危险、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如果非要找一个比皇帝更危险、压力更大的职业,那非太子莫属。太子距离天子看似只有一步之遥,实际上不少太子没有等到登基的那一天,便一命呜呼。古代历史上死于非命的太子并不少,被废的太子也不在少数。当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部分太子能够顺利登基,成为新一任皇帝。

太子做为皇帝的儿子,做为国家的储君,于公于私都应该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但是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皇权的诱惑力太大,大到可以兄弟相残父子相杀。古代皇室成员之间相互残杀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皇帝和太子的关系也往往显得比较微妙。

古代皇帝选择太子的时候,往往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原则。不少嫡长子出生之后便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嫡长子并没有成为太子的本领,也没有成为太子的条件。皇帝做为众多皇子的父亲,在众多皇子中也会有情感上的亲疏。皇帝选择太子的时候,除了考虑嫡长子之外,可能还会考虑贤子、爱子。在这种情况下,便有可能出现更换太子的情况。有的太子可能是干了出格或者令皇帝不满之事,或者威胁到了皇权,从而使得皇帝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古代社会更换太子的情况并不少见,各个朝代也经常出现更换太子。

汉朝时期,汉景帝曾经废掉皇太子刘荣,后改立皇子刘彻;汉光武帝曾经废掉太子刘疆,改立皇子刘庄。隋朝时期,隋文帝曾经废掉皇太子杨勇,改立皇子杨广。李世民曾经废掉太子李承乾,后来改立皇子李治。康熙皇帝曾经废掉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从史书来看,被废掉的太子并不少,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皇帝废掉太子很容易呢?

其实皇帝废掉太子容不容易,也要分情况来看。有时候皇帝可以轻而易举地废掉太子,有时候皇帝废掉太子并不容易,甚至有些太子可以逼宫皇帝。

在大多数情况下,皇帝可以轻而易举废掉太子。皇帝轻而易举地废掉太子的前提是皇帝需要拥有绝对权力。当皇帝大权在握的时候,整个国家都是皇帝说的算,皇帝选择太子的时候自然也可以随心所欲。如果太子不顺皇帝的心,皇帝可以随时换掉太子。历史上不少太子被废掉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像样地反抗,也无法逆天改命。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阻力,也没有几个人反对汉景帝,最终汉景帝成功地的将太子拉下马。隋文帝废黜太子杨勇的时候,也没有遇到太大阻力,最终杨勇被废黜。

当然有时候废黜太子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皇帝废黜太子的时候,不仅是换一个儿子这么简单,而是要触动一个利益集团,将整个东宫势力集团搬到。皇帝废黜太子之前自然会掂量一番。在汉光武帝刘秀心中,郭圣通不是第一皇后人选,刘疆也不是第一太子人选。刘秀经略河北的时候,需要依靠河北郭家的力量。刘秀对郭圣通和刘疆虽然多有不满,但是并不敢冒然废后、废太子。刘秀一直等到自己羽翼丰满,河北郭家势力衰弱之时,才废黜了皇后郭圣通。郭圣通被废除之后,太子刘疆的地位则岌岌可危,最终也失去了太子之位。

如果皇帝废黜太子的意志力不坚定的话,废黜太子的时候也可能比较困难,其中典型的代表便是刘邦。刘邦当皇帝的时候,拥有绝对权力,刘盈背后也没有绝对势力集团。刘邦对刘盈的仁弱颇为不满,更喜欢“类己”的刘如意。如果刘邦像吕后一样果断的话,可以非常轻松地废黜刘盈。但是,刘邦改立太子的决心却不坚定,大臣们的阻挠严重影响了刘邦的判断。刘邦始终在嫡子与爱子之间摇摆,当吕后请出商山四皓的时候,刘邦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想法。最终,刘邦也没有废掉太子。

如果太子比较强势的话,皇帝废黜太子的困难度将会更高。不少情况下,皇帝不仅无法废黜太子,反而有可能被太子拉下马。古代历史上,有些太子非常强势,手中的权力也非常大,太子甚至可以威胁到皇权。如果皇帝遇到的是这样的太子,若想废黜太子则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废黜太子。隋文帝废黜了太子杨勇之后,改立杨广为太子。相比较于杨勇,杨广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太子。隋文帝晚期,隋文帝曾经想废黜太子杨广,改立杨勇为太子。但是此时的杨广羽翼已丰,最终隋文帝不仅没有废黜杨广,自己也不明不白地死去,杨广则顺利登基。玄武门事变之后,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唐朝的大权掌握在李世民手中。此时的李渊虽然对李世民充满怨恨,但是却不敢废黜太子。最终李世民逼迫李渊让位于自己。

历史上,皇帝废黜太子到底困不困难,总的来说要看双方谁的力量更大。如果皇帝拥有绝对权力,而且废黜太子的决心大,皇帝废黜太子则没有什么困难。如果皇帝的权力较弱,太子权力超过了皇帝,或者太子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实力集团,那么皇帝想废黜太子则困难重重。

其他网友观点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是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只要是皇帝想做的事,就没有做不到的,比如废立太子这事,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是未来的皇帝,更是一国之根本,在封建社会,废立太子会被认为是动摇国本,但是,实际上皇帝要废立太子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刘邦无法废立太子的原因是特殊的,刘邦是开国之君,他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他的妻子吕雉及背后的家族为刘邦打天下立了很多功劳,吕氏一族算是刘邦打天下的合伙人,不仅出人,出钱,还亲自率军作战。

吕氏一族包括:刘邦正妻吕雉、吕雉的两个大哥吕泽和吕释之以及他们的儿子、吕雉的妹夫樊哙等人,这些人手中有兵有权,而且还封了侯,这些人都站在了太子刘盈的背后支持太子,这是太子的死党,除了太子死党,支持太子刘盈的还有张良、周昌这些朝中的大臣。

刘邦无法废立太子

刘邦想要强硬更换太子,就必须得剪除太子背后的势力,刘邦总共在位时间也只有11年,而且还忙着东征西战剿灭叛乱,刘邦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处理更换太子的事,而且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刚刚建立的汉朝再次发生大规模叛乱和分裂的可能,所以尽管刘邦很想废立太子,但在现实面前,刘邦选择了接受现实,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刘邦是汉朝第一个想废立太子但没有成功的皇帝,而汉景帝则是第一个想废立太子并且成功的皇帝,汉景帝是刘邦的孙子,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最早是立自己的长子刘荣为太子,但是后来又废除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彻为太子,而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帝,汉景帝这个废立太子的行为给西汉王朝带来了强大和繁荣。

那么汉景帝刘启废立太子困难吗?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是在自己36岁时才册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在册立太子前,汉景帝的母亲甚至希望汉景帝百年之后让弟弟梁王刘武即皇帝位,但是,汉景帝采取了软处理方式,让大臣朝议这事,大臣自然反对立弟不立子,最终汉景帝以立自己长子为太子的行为拒绝了窦太后的要求。

刘荣被立为太子时已经19岁,三年后刘荣就被废除太子之位,刘荣之所以被废除太子之位是因为刘彻的母亲联合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一起诬陷太子刘荣与其母亲栗姬,最终让汉景帝对栗姬和刘荣产生了厌恶之情,终于在公元前150年废除了刘荣的太子之位。

汉景帝想要废立太子,大臣们也是反对的,比如丞相周亚夫就坚决反对废立太子,还有窦太后的侄子窦婴也反对,当时窦婴担任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师,也是坚决反对汉景帝,与刘邦时代不同的是,刘荣的太子之位没有强有力的支持,周亚夫和窦婴虽然反对,但是他们没有形成政治集团,只是单纯的反对。

汉景帝成功废立太子

汉景帝就开始疏远丞相周亚夫和太子太傅窦婴,刘邦时代的大臣因为都是一起创业成功的,一起打下的天下,彼此之间很随意,同时大臣权力很大,个个都是功臣,刘邦作为皇帝也没有那种威严,汉景帝时代就不同了,皇帝已经形成至高无上的权威,大臣虽然反对汉景帝废立太子的决定,但是无法阻止,汉景帝只要下一道诏书就解决了废立问题。

事实上,废立太子的难度与太子背后的政治势力有关,太子一旦被册封,就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的皇帝继承人,太子可以自己建立东宫,并有自己一整套办事机构和官吏,这些机构和官吏是隶属于太子的,如果太子被废立,这些官吏就会跟着被废除,相反,如果太子成为皇帝,这些官吏就是国家的重臣。

李世民与李建成

所以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东宫的所有官吏和机构一定会为太子争取的,而且是无所不用其极,皇帝能不能废立太子,就取决于支持太子的势力够不够强大,一般来说,太子和皇帝还是有利益冲突的,皇帝一般不太敢让太子有强大的东宫势力,所以一般情况下,皇帝废除太子的难度都不是太大。

最明显的就是唐朝,唐朝的太子是高危职业,经常被废,要不然被杀,比如唐高祖李渊册立的太子是李建成,但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之后李世民成为太子,一个月李世民成为皇帝,而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因为李世民宠爱魏王李泰而起兵叛乱,兵败后太子李承乾被杀,太子也要靠起兵夺位就能看出太子的地位其实是不高的,是倍受皇帝打压的。

再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就废除了自己立的第一个太子李瑛,因为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诬陷李瑛,再加上唐玄宗大权在握,对自己的儿子又是防范很严,所以废除了李瑛的太子之位,只是下了一道诏书而已,并不困难。

唐玄宗李隆基

此外,还有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废除了自己的太子杨勇,杨勇是杨坚的嫡长子,因为杨勇好色、奢侈,再加上杨广的陷害,所以杨坚废除了杨勇的太子之位,改立杨广为太子,虽然当时很多大臣都反对此事,但是杨坚大权在握,杨勇背后也没有形成比较大的政治势力,所以杨坚坚持要废除太子,也没有人能阻止。

所以,在皇帝掌控大权的情况下,同时太子背后政治势力没有形成,或者不够强大的情况下,皇帝废立太子都是比较容易的,但也有皇帝废立太子失败,反而被太子所杀的的例子,比如宋文帝刘义隆和太子刘劭就是如此。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刘义隆是南朝刘宋王朝的第三任皇帝,是开国皇帝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刘义隆的长子是刘劭,六岁时就被册立为皇太子,长大后刘劭因为和女巫人严道育实行巫蛊诅咒父亲刘义隆,被刘义隆得知此事,后来萌生废立太子之意,后来刘劭率领东宫卫队闯入皇宫杀死了父亲宋文帝刘义隆,自立为皇帝,但三个月后刘劭就被自己的弟弟刘骏所杀。

太子刘劭之所以能杀皇帝刘义隆,原因在于刘义隆对于儿子过分溺爱,同时太子东宫的卫队与皇帝羽林军的力量相当,同时刘义隆又对刘劭没有防范,这就是太子的力量过于强大,就会对皇帝产生威胁,所以只要太子背后的力量不强,皇帝废除太子都不困难,所以皇帝能不能成功废立太子,关键原因就在于太子背后的力量和皇帝掌握权力的程度,绝大多数皇帝废立太子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封建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想做的事,一般都能成,包括废立太子。

其他网友观点

历史上皇帝想要把太子废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刘邦想要废掉刘盈这个太子,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并没有成功,还是让刘盈继续当太子。而刘邦最后也搞得灰心丧气,在戚夫人面前丢了脸,还对着戚夫人唱悲伤的歌。隋文帝把杨广立为太子,最后他想废掉杨广,重新立杨勇为太子。但结果是,他不但没能把杨勇立为太子,而且最终他很快就丧命了。

由此可见,皇帝想要废掉太子,重新确立一个人为太子,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说起来,太子是皇帝立起来的。既然是皇帝立起来的,照理说,皇帝对太子就有绝对的权力。他想废掉太子,应该是非常容易的。可为什么,最终皇帝废太子却非常困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刘邦画像)

一、否定继承规则难。

任何皇帝立太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实行的。如果想把太子废掉,首先必须否定这个规则。如果没有否定这个规则,就没办法否定你所立的太子。

刘邦之所以无法废掉刘盈,就是因为它是按照“嫡长子制”的规则来实行的。如果刘邦不想让刘盈当太子,他就得废掉“嫡长子制”这个规则。

但是这个规则已经延续了很多年,想否定这个规则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能否定的。既然连规则都无法否定,那么,皇帝凭什么把这个太子废掉呢?

就算废掉规则,也是麻烦的。比如,康熙皇帝废掉胤礽,使得大家觉得,康熙皇帝不是按“嫡长子制”来选择皇位继承的,而是按照“选贤制”来选择的。毕竟清朝那时候,对于皇位继承应该用什么规则,并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推荐了八王爷胤祀。但是,当大家推荐八王爷胤禩的时候,康熙皇帝却勃然大怒。康熙皇帝的这个生气,让大臣们无所适从。大臣们无所适从,其实就是一种对规则的不清晰。

(隋文帝画像)

二、打破权力结构难。

当一个人被立为太子以后,虽然皇帝反对大臣们交接东宫,不愿意朝廷中的大臣们过早围绕在太子身边,形成一种权力集团。毕竟这个权力集团,很有可能与皇帝的皇权发生冲突,对国家不利。

但是无论皇帝怎么打击,只要一个人被立为太子,也就意味着他是潜力股,朝中大臣以及太子身边的亲人,都会自然而然围绕在太子身边,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如果皇帝想换太子,那就不仅仅是换太子的问题,而是要打破这个利益集团的问题。一个利益集团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想轻易把这个利益集团打破,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刘邦想换太子,身边的很多大臣都站出来反对,就是因为这些人从自身权力的角度来考虑。因为一旦换了太子,换上了戚夫人的儿子,这些大臣和戚夫人的关系都不好。等到刘如意上台后,他们将来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隋文帝想换太子,传话让人把杨勇带来,从而把皇位传给杨勇。但是因为隋文帝身边都是杨广的人,所以他们当然不愿意换太子的事情发生。所以,他们才会在第一时间把情况告诉杨广。而杨广也因此提前行动,杀掉了杨勇,同时还害死了隋炀隋文帝。最终,隋文帝换太子的事没有成功,还把自己搞死了。

(武则天画像)

三、皇帝立场稳定难。

历史上有很多次换太子事件,最终都是因为皇帝自己立场不够坚定,最后没有成功。比如刘邦想立刘如意为太子,结果后来他自身的立场不够坚定,一看到大臣反对,他也就打了退堂鼓。

明成祖朱棣想要换太子,他不喜欢他的太子朱高炽,想换给朱高煦。但是后来他自己的立场发生了改变。他觉得朱高煦性格过于残暴,而朱高炽虽然软弱,但是相对来说比较仁慈。再加上他又看中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觉得皇位传给朱瞻基,大明的江山更能够往下延续。所以还是选了朱高炽。

武则天想加强武家人的力量,传位给武家的侄儿们,但是她最终没有这样做。

皇帝的立场为何不稳定呢?一方面是形势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很多人,不断给皇帝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才会这样。

总之,看起来太子是皇帝立的,但由于有各种因素的作用,因此皇帝想换太子,确实很难。

(参考资料:《史记》《隋书》《旧唐书》等)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南方人为什么不来北方?

下一篇: 为什么有人说英国无协议脱欧,美国却成了最大的赢家呢?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