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朱见深为什么要为他的叔叔朱祁钰平反?
优质回答:朱祁钰做皇帝,不是他自己钻营,篡位得来,而是在国家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力挽狂澜。
所以说,他不是一个野心家,是国家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得已被推上皇位。
我们知道,明英宗时,发生了土木之变,明廷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虏,敌军都打到了首都,当时的情况是极为严峻的。
是朱祁钰和于谦等人舍命一搏,才换来了国家的安定,避免了灭国的命运。
朱祁钰于江山社稷有功。
对朱见深来说呢?朱祁钰已经算是个不错的叔叔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朱见深都仍然是太子。就算被废了,也还是沂王。
从始至终,朱祁钰就没有想过杀他,历来对付有威胁的人,做皇帝的人没有几个会心慈手软。
秦二世登基,他的兄弟们几乎被杀尽,秦始皇儿子可不少,足有三十多个;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杀光;朱棣靖难之役,哥哥朱标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活下来,当然,朱允炆是下落不明,而朱允炆的儿子,直接被囚禁到五十多岁,如同傻子一般。
朱祁钰也软禁了明英宗,这极有可能是保命的做法,他也没有对哥哥下毒手。
做过皇帝的人,不管你有没有野心,你就是再退下来,新皇都不可能不防范,父子之间都没有亲情可讲,更不说兄弟了。
他就是想归还皇位,都不可能了,这不是重新成为郕王那么简单,这一退,就有可能丢掉自己和儿子的性命。
我们看他废除朱见深,未尝也没有考虑到将来可能遭到朱见深的清算的原因,自己到时候死了,那么儿子朱见济呢?
我们不能说朱祁钰完全没有私心,但是他没有对兄弟和侄子下毒手,这是很难得的。
明英宗复辟,明代宗就死了,虽然重病,但是难以摆脱被谋害的嫌疑。
朱见深登基之后,对叔叔的遭遇应该也有同情的成分,而且他也需要笼络人心。
反正平不平反的,都是死后的一个虚名,给了还能显得自己宽宏大量,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网友观点大部分人觉得宪宗给景泰帝平反,有点无法理解,那是因为这个感觉是建立在宪宗是个昏君的认知上的,《明史》里面的宪宗,也是被抹黑得有点惨的,说起宪宗,就是专宠万贵妃,纵容汪直搞西厂,就是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全是黑点,不是昏君是什么!一个昏君居然能做出给景泰帝平反的事情,让人无法理解,可是宪宗真是昏君吗?
其实宪宗也算是明朝少有的好皇帝,他刚即位的时候,因为英宗一伙乱搞,不但天下人心尽失,而且国内流民四起,边境的蒙古、女真诸部也是蠢蠢欲动,宪宗即位后,给于谦平反,给景帝平反,把人心收拾起来了,又创设郧阳府解决荆襄流民问题,在军事上镇住蒙古和女真,整个局势控制得很好。如果能理解宪宗不是《明史》里说的那种昏君,也就好理解他为什么要给景帝平反了。
各种画作中的明宪宗形象当初明英宗,也就是宪宗的老爸在复位之后,对景泰帝的定位是“篡位”,发布的废景泰帝为成王的诏令中,说的是“景泰僭子为仍为郕王”,所以英宗朝对景帝的定位是篡位,景帝的身份是僭主。当了七、八年皇帝,挽救大明江山的皇帝,这样的下场,可谓千古奇冤啊。而且,从来只有蒙冤的臣子,大明却创造出了一个含冤莫白皇帝!
说实话,就连英宗一伙,也知道景帝是冤,因为他们打压景帝也是心虚的,本来按明朝法律,藩王篡位那是死罪啊,可是英宗一伙也不敢杀了景帝,甚至都不敢把景帝废为庶人,只是否定了他的皇位合法性,不承认他是大明的皇帝,但是仍然承认他是大明的郕王。这就有意思了,简直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嘛,那有藩王真的造反,是这么处理的!这说明英宗一伙人也不真的认为景帝是篡位,只是不这么说,英宗复位就没有道理。
明英宗坐像试想一下,连英宗一伙自己都不认为景帝是真的造反,天下人谁会信,天下人又谁会服。景帝无论有什么缺点,他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大明江山,这是没人可以否认的,英宗一伙这么搞,不得人心,人心不服,是推动景帝在宪宗时代最终恢复皇帝身份,并获得谥号的关键原因。
景帝的平反,不是朝廷推动的,更不是宪宗主动做的,而是民间掀起来的,最开始把这个事情挑出来的,是一个芝麻小官,湖北荆门州的训导,相当于一个县级市的教委主任,他在成化三年给朝廷上书说景泰帝平定祸乱,且在位七年,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这么大,朝廷不应该这么对他。
这个事情被挑出来以后,大家都开始议论,宪宗自己也表态说,景泰帝的过失,他不介意,但这个事情不是臣子们应该说的。于是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成化六年,御史从景泰帝的谥号下手,再次把事情挑出来,他们说成王受命于危急之时,削平祸乱,有大功啊,谥号却是戾,天下人都为他鸣不平(公论不平)。
这些要求朝廷给景帝平反的活动,此起彼伏,宪宗的态度比较有意思。他是不想讨论这个事情的,但是也不打压要求平反的人,宪宗也知道,景帝的遭遇让天下人寒心,所以对于给景帝平反的事情他虽然不想提,但也不打压,可不打压,这事就没完了,大家似乎看到了希望,舆论基本上都盼望景帝平反的问题能够解决。
最后,成化十一年,宪宗突然提出要给景帝恢复帝号,重新评价谥号,显然他已经感受到了人心,决定顺应人心,主动给景帝恢复帝号,重上谥号。此举给宪宗带来了巨大的人气,让宪宗圈粉无数,谈迁就说,“大哉宪皇帝追称景帝,所挽回元气多矣。”
其他网友观点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也沦为阶下囚!瓦剌大军乘机发难,兵临京城,国不可一日无主,在群臣推举以及太后承认的情况下,朱祁钰登上了皇位,主持国政,是为明代宗。
本来这是一次临危受命,效果还不错,朱祁钰和于谦等人一起打退了瓦剌,自己也坐稳了者皇位。可没多久,明英宗让瓦剌人给放了,回到了京城。
这让朱祁钰很是尴尬!按理说,他只是个代理皇帝,正主回来后得还政的。可这种事儿换谁也不愿意啊,于是朱祁钰便将哥哥明英宗个软禁了起来,这一关就是七年。
英宗当然不好受咯,不过形势比人强,也没办法。再者自己儿子好歹是太子,江山还是他们家得,所以呢也就在南宫老老实实呆着。
可是朱祁钰这皇帝当上了瘾,不仅自己当了,还想让儿子朱见济取代太子朱见深,这下明英宗忍不住了,伙同朝臣发动夺门之变,拿回了皇位,成功复辟。
而朱祁钰没多久就挂了,死因不明。
明英宗在其死后,开始了清算报复,不仅把之前拥立朱祁钰得大臣们都处决了,还对弟弟进行抹黑,称其“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还把他的帝号废去了,并按亲王礼仪葬于皇陵之外。
这就导致了朱祁钰虽然当了七年皇帝,但却没有葬入皇陵,而且太庙也没他的牌位。
说实话明英宗有点过分了,人都死了,还这样搞!
而后来他儿子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对于自己这位叔叔还是颇为同情,开始给他平反,恢复了帝号,以帝王规格重新修缮其陵墓。
明宪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毕竟这是在反对老爸啊!
第一点原因,叔叔并没有对自己家庭做过特别过分的事情。朱祁钰的继位是非常有趣的,若不是英宗皇帝“胡闹”,他也没有机会当上皇帝。
当时的他因被瓦剌俘虏,京城官员为了保护都城才拥立了新的皇帝,不过英宗最后也安全的回到了宫中,可这时候的朱祁钰不可能再把君位还给哥哥。
他只好把“先帝”软禁了起来,并且废除朱见深的储君之位。虽然朱见深一家因此失去了对最高权势的掌控资格,但是他们父子二人并没有出现性命危险,而且他们二人受到的待遇也并不算差。
比如说将“先皇后”封为皇贵妃,又让英宗新添了三个子嗣,这一系列做法在权利斗争中已经算是“大恩”的行为了,要知道掌权者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对政敌“斩草除根”的。
正因为朱祁钰继位以后并没有做的太过,所以“冷静”下来的朱见深也表示可以理解叔叔的做法,进而才有了给他平反的意愿。
第二点原因,此人的为君能力并不弱。抛开他们两家的权利争斗不说,人家朱祁钰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君主,在行政方面有着很强的能力,国家在他的治理下也能稳定发展。
在政变发生以后,由当时的太后面向全国发出新君主的“上位报告”,看太后虽然大力指责子孙的不正当行为,但也没有否认朱祁钰的个人能力,所以他当君主还是很让人信服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朱见深有时候也觉得叔叔当君主非常合适,自己拿回皇位后未必有叔叔做的好,这种“恻隐”的心理在他的心里面逐渐生根,以至于他到后来总想为叔叔做些什么事情,而对于已经去世的叔叔(政变后一年就去世了),唯有给他正名才是最好的补偿。
第三点原因,二人毕竟有血缘关系,朱见深也不愿见叔叔留下骂名。他们二人的叔侄关系是最嫡系的关系,就算他们为了皇权的归属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是谁也不能抹杀他们的血缘联系。
在幼年时期,朱祁钰和自己哥哥(英宗)的关系就非常要好,整个宫中就数他们之间的亲情最为浓厚。
等到后来英宗继位生下朱见深以后,他们叔侄之间也有很不错的关系,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双方亲情之上的。
而朱见深这个人虽然能力一般,但他绝对可以算的上是一位好人,他在继位以后并没有特别大的作为,但是留下的口碑还很不错,是一个懂得事理的君主。
所以即使是叔叔曾经废除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但是等到自己“平静”下来以后,他对叔叔的怨恨也被亲情慢慢冲淡了,再加上叔叔死后没有留下子嗣,跟自己兄弟成群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时的朱见深是有点“可怜”叔叔的,所以他才决定给叔叔平反。
不过话说回啦,这次的平反活动是“打了折”的,朱见深只是简单的给叔叔正了一下名,并没有太大的力度。
就连庙号也没给叔叔立上,所以朱祁钰是没有进到太庙的。他的代宗庙号,是到了南明时期,才被加上的!
所以从这点来看,朱见深对自己叔叔也并不是完全的认可。其之所以为其平反,除了前面说的那些他自己主观上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安抚群臣。
因为明代宗的口碑,其实还是不错的,明英宗死后,许多大臣都在为其发声。
这样虽然显得不是太有人情味儿,但应该最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