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中国春节贴对联,从古代什么时候开始的?

网友提问:

中国春节贴对联,从古代什么时候开始的?

优质回答:

不要小看对联,这一张红纸加上两行字,这本身就是一种符咒。

我们春节贴的对联乃是从桃符变化来。

《山海经》上说沧海之中有大桃树,上面有神荼郁垒哥俩和一只老虎,神荼郁垒专门抓恶鬼喂老虎,后来我们的祖先黄帝驱鬼的时候就把他们请出来,先是用桃木刻成人偶,然后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

这个风俗就一直流传下来,慢慢地驱鬼的时候就变成了过年的时候;后来到了汉朝的时候,人偶和神荼郁垒就合二为一了,人偶就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直接在墙上画虎(见应劭《风俗通义》)。

后来人们觉得刻桃人太麻烦,就直接挂两块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当然后来过春节人们就更懒了,连神荼郁垒都不愿写了,直接挂一块桃木板,就说这是仙木。

所谓物极必反,这时候光秃秃的桃板难免不好看,而且对鬼的震慑也不够,这时候桃木又整合了另一种具有魔力的资源:文字。

我们老祖先素来有敬惜字纸的习惯,就因为相信文字有一种魔力,人们甚至相信名人诗句可以治病。《西清诗话》上有人得了疟疾,杜甫说:“读我的诗,可以治你的病,你就读‘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吧。”那人反复朗读这两句诗不已,但疟疾未见好转。杜甫又说:“朗读时再增加两句:‘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持掷还崔大夫’”。那人照办了,久治无效的症疾病果然被治愈。其实杜甫还有一首诗:“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他自己都有疟疾,三年都没看好,早有这功效,为啥不读读呢。显然这是后人出于文字崇拜编出来的故事。但受尽苦难的中国人有一点亮光就要抓住,他们迅速把文字整合到了桃板上,普通的诗句就能有此功效,道家所画的符自然威力更大,道家很快就将自己所擅画的符咒和桃木结合在一起,桃符就出现了。写符咒的都是道家的人,普通人还依然往上写诗句,自从后蜀国君孟昶第一次在桃板上写下了“新年纳庆余,佳节号长春。”对联就慢慢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不过后来桃木换成了纸,但那辟邪的功效在人们心目中丝毫未减。说得直白一些,对联的产生就是一部人们在糊弄鬼的过程中偷懒的历史,说得高雅一些,对联产生的历史就是不断整合各种降鬼资源于一体的过程。桃符的威力也正源于他吸收了神荼郁垒老虎、公鸡和文字等种种超能力于一体。

其他网友观点

春节对联,最早起源于周代,当时人在门口挂左右对应的长方形桃木板,用以辟邪。也就是桃符,长六寸,宽三寸,写着降鬼大神神涂这些名字。

一直到宋代,过年都还称呼春联为桃符。比如王安石诗词中说,总把新桃换旧符。但是,宋代已经使用纸张,民间又称为春贴纸,颜色也通用红色与鹅黄色。

其他网友观点

五代后蜀后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福临继承皇位是否和满蒙联盟有关?

下一篇: 孕妇私自打掉遗腹子,对逝去丈夫及公婆来说算自私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