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如果宋仁宗真的那么有能力,为什么北宋还会出现冗兵冗费现象呢?

网友提问:

如果宋仁宗真的那么有能力,为什么北宋还会出现冗兵冗费现象呢?

优质回答:

宋仁宗时代,每个人想充当诸葛亮,韩琦、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富弼等等,简直就是文臣界的豪华套餐。

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成为一代名相,可是他偏偏都挤在了一起,这就好比是康熙的那些儿子们一样,个个都能成为明君,可皇位只有一个,真是让人头疼。

恰好这个宋仁宗又是个拿不了主意的人,谁说的有道理,他就听谁的,往往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因此宋仁宗算不上一代明君,只能说是一代仁君,他在位期间的冗兵、冗官以及冗费等现象,自然也就无法解决了。

宋仁宗尝试过,可惜庆历新政失败了。

宋仁宗刚登基那会儿还是个孩子,所有朝政大权都在太后刘娥手里。这个刘娥又不是宋仁宗的生母,因此宋仁宗处处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刘娥。

因此宋仁宗在这段时间里,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懦弱性格,这也为他在后来执政期间的所作所为奠定了基础。

亲政以后,宋仁宗也意识到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所以他打算作出改革,希望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将北宋带向强大。

可是步子跨得太大,就容易扯到大腿,宋仁宗任用的范仲淹,是个十分有志气的好青年。这哥们所有的计划都几近完美,宋仁宗看了喜不自胜。

可是计划实行起来以后,所有人几乎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阻力实在是太大了。庆历新政的所有政策都是好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不能集体签到似的实行。

单点突破很容易成功,但是集体上阵,肯定会遭到各路人马的围剿,这就是宋仁宗所面临的现实。

当时的情况是宋朝的那帮贵族的各方面利益都遭到了伤害,比如说孩子官位的继承权,科举教育的优先权,土地获利权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贵族们还不跟疯了似的要跟你死磕到底吗?很显然范仲淹等人也没有想到阻力会如此大,因此宋仁宗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只好宣布新政失败,范仲淹等人全部被贬谪出去。

你一言我一语,宋仁宗头都大了。

宋仁宗时期的官场,那叫一个政治清明啊,所有的名臣,几乎都聚集在了这个时代。可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每个名臣都有自己的主张,宋仁宗该听谁的?

宋仁宗采取的策略是,谁讲得有道理,那就听谁的。这下子就炸开锅了,因为每个人所讲的东西都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道理。

这帮有名的文臣,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厉害,换你你也分不清谁讲得真的有道理,这就造成了宋仁宗选择困难症。

既然在某些事情上纠结了,那么这些事情就很难办妥了,因此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被宋仁宗一拖再拖,没有实行。

宋仁宗晚年,其实王安石这个人已经初出茅庐,有点名气了。他早就将自己的变法思想推给了宋仁宗。

宋仁宗似乎又找到了当年庆历新政的感觉,发现第二个范仲淹问世了。宋仁宗很激动,但是却没有下文了,为什么?因为宋仁宗不敢再尝试了。

我觉得你有道理,但是我不会轻易按照你说的去做,这就是后期的宋仁宗。前期变法失败,后期不敢变法,你们说他怎么能解决冗兵、冗官和冗费的问题呢?

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宋史》

而且革新派每说一句话,守旧派就能怼回去一句。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每个人的思想和受教育的方式有所差异,所以造成了政见不合的情况。

宋仁宗总是各打五十大板,自己做个老好人,一个都不得罪。事情却的的确确办不成,毕竟宋仁宗是个拖延症晚期的患者。

宋仁宗张口就来,为子孙后代干嘛干嘛。

记得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考上进士那一年,宋仁宗很高兴啊,拿着试卷就跑去跟皇后笑谈,说自己为后世子孙选中了两位宰相之才。

在宋仁宗眼里,这两位才子,他自己是用不上了,所以他认为把他们选拔出来,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的皇帝们服务的。

毕竟年龄上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要理解。可是当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呈现给宋仁宗的时候,他的借口是,这东西很好,但是我年纪大了,只能留给子孙后代们实行了。

又是子孙后代,难道你自己就不能办点实事儿吗?宋仁宗是天天把子孙后代挂在嘴边,自己最后却没有子孙后代。

宋仁宗很好色,他的妃嫔不计其数,而且喜新厌旧的程度无人可及,可死活就是生不出儿子来继承皇位。生下的儿子全部夭折,活下来的都是女儿。

这简直就是上天对宋仁宗最大的讽刺,整天说要为子孙后代干嘛,可是自己却断子绝孙了。无奈之下,这才将侄儿赵宗实收养为干儿子,继承皇位。

帝既连失三王,自至和中病疾,不能御殿。中外惴恐,臣下争以立嗣固根本为言,包拯、范镇尤激切。积五六岁,依违未之行,言者亦稍怠。至是,琦乘间进曰:“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春秋高,未有建立,何不择宗室之贤者,以为宗庙社稷计?”帝曰:“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已又生女。---《宋史》

由此我们会发现,宋仁宗是那种遇到事情不要慌,先想想怎么留给子孙后代解决的那种人。他自己不负责任,什么都想着让子孙后代来办,你说他能解决啥问题?

总结:宋仁宗时代的文臣,是最舒适的。

宋仁宗虽然能力不强,但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仁德。这种品质能出现在独断专行的皇帝身上,那是很不容易的。

正是因为他的那种仁德,使得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每个文人都敢说话,政治清明到了巅峰状态,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举个例子,宋仁宗本打算给妃子的父亲封侯,结果身为御史的包拯跑上来一顿乱喷,表示没有功劳怎么能给爵位?宋仁宗想避一避,结果包拯一把抓住他的袖子,口水都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宋仁宗也只是嘿嘿一笑,用袖子擦干脸上的吐沫星子。

由此可见宋仁宗这个皇帝,那是非常仁德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严格执行了刑不上大夫的法则,因此很受文人喜欢。

历代文人当然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所以各种吹捧宋仁宗,希望自己所处的时代也有宋仁宗。这也是自私自利的一点,光有仁义,没有能力,还不是解决不了问题?

参考资料:《宋史》

其他网友观点

你好,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说,宋仁宗是否真的有治国的大才。

历史上的皇帝,。最上档的,比如唐太宗,汉武帝这些都是雄才大略,他们可以利用手上的资源统御天下,平定天下。最下等的比如齐后主、陈后主之类的,只知享乐,政治上毫无建树。宋仁宗肯定是不属于这两类皇帝,宋仁宗属于平庸型的皇帝。如果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人群中99%的“中人”里的一个。

宋仁宗在执政前期受制于皇太后刘娥,在皇太后10年的执政时间里,宋仁宗忍气吞声,直到最后皇太后非要穿一次龙袍才能还政他也没有意见。执政中期受制于大臣,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得罪了很多守旧派大臣,于是遭到各种攻击,说他是朋党之类的。宋仁宗没有选择全力的扶植新法,最终庆历新政半途而废。面对大臣们的勾心斗角,宋仁宗更多的态度是抹稀泥,维持表面和平。但是要说他有什么让人亮眼的政治举措,那还真是伐善可陈。执政的末期,宋仁宗有病昏聩,口不能言,死的也非常早。

对外的军事,宋仁宗更是一塌糊涂。宋夏之间的三场败仗,好水川、三川口、定川砦都发生在他的统治时期,宋仁宗看着西夏作大无可奈何,最后还是给岁币平事。虽然不是宋仁宗亲自上战场,但是他在指挥员的选择上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此看来,宋仁宗本身的能力真的是乏善可陈。为什么在历史上名声这么好,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这个人不瞎折腾,他懂得让自己的臣民得到休息,懂得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蔡襄说他“宽仁少断”是一点儿错儿都没有。

咱们再来谈谈第二点,就是冗兵冗费的问题。

传统史学家也把这个罪过归于宋仁宗,这主要是得自于司马光的观点。司马光认为宋仁宗为了在西北打仗,大量征兵,不顾兵员素质,人多了战斗力反而下降了。但是我觉得这个回答无法让人满意。

首先说,宋朝的征兵目的和保家卫国关系不大,只是想给流民们一个职业,给他们一口饭吃。所谓竖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既然是糊口的职业,训练也就稀松。这样的兵,自然没有啥战斗力可言。这种畸形的征兵方式并不是始于宋仁宗,只是到他这里更严重而已。

至于冗费,得先提到冗官。冗官的形成,其实也和皇帝的恐惧是分不开的。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中华一片大乱,究其原因就是地方官员权利太大。宋朝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便把一件事情拆开来给好几个官员负责,这样确实能很好的限制官员专权,权利分散了,谁也都就都不能对抗中央了。当然这种。但是造成的后果却是行政效率低下。

既然冗兵冗官盛行,自然跟着就是冗费。每年不事生产的军人要吃饭,杂七杂八的官员要俸禄,中央开支自然就大了,冗费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

总体来说,造成宋朝的“三冗”的原因是宋朝皇帝对于军队和专权的恐惧,以及文官政治的推波助澜。全怪到宋仁宗头上,有些不太公平。

其他网友观点

有宋一代为避免重蹈唐代灭亡的复辙,在官和兵两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收权和分权的工作。

1、冗兵:军队成为政府招降纳叛、安抚起义民众的工具,造成军纪涣散,军队战斗力下降,导致北宋对辽国、西夏等对外军事颓势。

宋朝对兵权的集中十分重视,不仅禁军受皇帝直接指挥,精兵往往收归中央,在地方上,也多以文官制约武官,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训练松懈,战斗力低下。

2、冗官:各级之间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相互牵制,但是行政效率明显下降,巨大的官俸支出也造成财政负担。

唐代每届取进士三四十人,宋朝动辄四五百人。

公元991年,朝廷取士总计竟达一万七千三百人。宋朝对宗室、亲信弟子特为优宠,随意授官,皇朝宗室男孩七岁便可以授官,并领取俸禄。

宗室之外,其它旁支、异姓、门客,都可以得荫补官,每年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官僚队伍。

3、冗费:增大了国家行政成本。唐代府兵制在宋代改为招募,大大增加了成本。

冗兵、冗官、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加上战场上一连串的失败,形成冗费。

宋仁宗有没有能力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历史上的皇帝,最上等的,比如唐太宗,汉武帝这些都是雄才大略,他们可以利用手上的资源统御天下,平定天下。最下等的比如齐后主、陈后主之类的,只知享乐,政治上毫无建树。宋仁宗肯定是不属于这两类皇帝,宋仁宗属于平庸型的皇帝。

宋仁宗在执政前期受制于皇太后刘娥,在皇太后10年的执政时间里,宋仁宗忍气吞声,直到最后皇太后非要穿一次龙袍才能还政他也没有意见。

执政中期受制于大臣,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得罪了很多守旧派大臣,宋仁宗全力的扶植新法,最终庆历新政半途而废。面对大臣们的勾心斗角,宋仁宗更多的态度是抹稀泥,维持表面和平。

对外的军事,宋仁宗更是一塌糊涂。宋夏之间的三场败仗,好水川、三川口、定川砦都发生在他的统治时期,宋仁宗看着西夏作大无可奈何,最后还是给岁币平事。

综上,宋仁宗本身的能力真的是乏善可陈。其在历史上名声这么好,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这个人不瞎折腾。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西方一直把俄罗斯视为最大的威胁,而不是让俄罗斯加入西方?

下一篇: 为何古代青楼女子不给自己赎身?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