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红楼梦行酒令(红楼梦中有哪些别致有趣的酒令花样?)

红楼梦行酒令(红楼梦中有哪些别致有趣的酒令花样?)

宴席合该热闹,喝酒不能闷头喝,故古代宴会中有很多促使宴会热闹非凡的酒令。明清时期,酒令发展到另一高峰,此时酒令在品种上较唐宋时更为丰富。清俞敦培《酒令丛抄》载酒令322种。那么,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描写了哪些别致有趣的酒令花样呢?

一、牙牌令

牙牌,又称骨牌、牌九,是旧时游戏用具,有时也是赌具。相传于宋代宣和二年设计制造,用象牙制成,所以叫牙牌。后来也用兽骨制造,故也叫骨牌。至明代又用硬纸制造,便叫纸牌。"牙牌令"是饮酒、赌博、文字游戏三者的结合,是古代豪门贵族消遣作乐的方式之一。

《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两宴大观园席上就行了牙牌令,其规则由行令者鸳鸯宣布:"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错了的罚一杯。"故书里行令时一、三、五、七单句都是由宣令者鸳鸯来说。

在行令中,贾母、薛姨妈说的令语多源于生活,不拘出处;刘姥姥满口萝卜、蒜头、倭瓜、毛毛虫等,土话俚语,诙谐机智,则完美体现了一个生活经验丰富的村妇本色;而饱读诗书的小姐们则喜欢引用诗词曲。譬如以下这段描写:

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鸳鸯道:"凑成'篮子'好采花。"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药花。"说完,饮了一口。

林黛玉席上冲口说出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和"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分别出自《牡丹亭》和《西厢记》,这两部书在当时都被列为禁书,可见这些不满传统礼教的作品对她思想影响之深。

二、击鼓传花

击鼓传花也称"传彩球",是我国古代酒宴上的助兴游戏,也属于酒令的一种,又称"击鼓催花",在唐代时就已出现。唐代《羯鼓录》中提到李隆基善击鼓,一次他击鼓一曲后,起初未发芽的柳枝就吐出了绿色。此典故唤作"击鼓催花",后来被人们用作酒令,改作"击鼓传花"。

据史料所记载的击鼓传花,是先准备一个击鼓,一枝花。人们在酒席上随着鼓声的节奏和速度,轮流传递这枝花。等鼓声戛然而止,花枝停留在谁手中,便罚谁喝酒一杯,甚或令其说些令语。

《红楼梦》中有不少笔墨描写击鼓传花行令的情形。如第五十四回:

凤姐儿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

梅与眉谐音,凤姐将"传梅"说成"春喜上眉(梅)梢"是讨吉利的口彩,也算作是击鼓传梅的雅称。写到击鼓时:

那女先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乱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疾,传梅亦疾。恰恰至贾母手中,鼓声忽住。

如此绘声绘色的描述,使人如临其境,击鼓传花之法大势已见。

在古时的大户人家里,还专门设有击鼓之人,一般是用盲艺人和仆人,击鼓时藏于门外或者屏风背后。《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到的击鼓传桂行令,就是"命一媳妇(仆人)在屏后击鼓"。若击鼓之人就在席前,则要用布条把眼蒙住。总之,击鼓的人不能看见花枝的传送情况,鼓声的快慢、何时停止都是由击鼓人随意掌控。

击鼓传花酒令的特点是场面大、声响大,比较适合人多的场合。由于随机性强,无法预知住鼓的时间,人人都急于将手中花传递给他人,故让人惊心动魄。鼓声连响,花枝频传,语笑喧哗,杯盏交错,这场面是何等壮观有趣。

另有一种类似击鼓传花的助兴游戏,唤作流觞。人们在岸边依次席地而坐,在水上游放置一只酒杯,任其飘流曲转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作诗。

三、射覆

射者,猜度也;覆者,遮盖隐藏也。射覆,就是在瓯、盆、碗等器具下覆盖隐藏某一个物件,让人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早在汉代时期,皇宫中就已然开始流行射覆游戏。射覆可谓最早的酒令游戏。一人为覆者,另一人为射者,两人就可以行酒令。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写贾宝玉等过生日,宴席上玩酒令游戏,平儿拈了个"射覆",薛宝钗说:"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射覆是最早的酒令游戏,故说它是"酒令的祖宗"是恰切的。射覆所藏之物多是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如扇子、手绢、笔墨等。后来,在这种玩法的基础上又演变出了一种间接曲折的语言文字形式的射覆游戏,其法是用相连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若射者猜不出或猜错以及覆者误判射者的猜度时,都要罚酒。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描写的射覆酒令就是这种形式,覆者先用诗文、成语和典故隐寓某一事物,射者猜度时则用隐寓该事物的另一诗文、成语和典故等揭谜底。譬如,薛宝钗和贾探春掷骰对了点子后,贾探春便覆了个"人"字,薛宝钗说"人"字太泛,贾探春又覆了一个"窗"字,两覆一射。薛宝钗见席上有鸡,便射着贾探春用的是"鸡窗"、"鸡人"二典,即覆的"鸡"字,因而射了一个"埘"字。贾探春一听,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对视一笑,相互会意,各饮了一杯酒。

四、摇抽令签

摇抽令签也是古代颇为流行的一种酒令花样。大概是用兽骨、象牙,或者是竹片、木头凳专门制作的一种行令用的签子,叫作令签,并配有专门的签筒,行令时在座宾客依次轮流摇抽一支令签,按签上所写的饮酒方式、方法、人数、杯数、令词要求等,组织说令行酒。在古代,令签多是当时多才多艺之人制作,多有设计精巧别致、耐人寻味者。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姑娘们行令,用的那副"象牙花名签子"就颇为别出心裁。这副签子的每支令签上都画有一种花,题着签子名称,还刻有一句唐诗,并注明了饮酒方式、人员、杯数和所说令词等。最有趣的一签是贾探春所抽的那支,上面画有一枝杏花,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故贾探春看到这些内容时就羞红了脸。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江苏省丹徒县出土了一副唐代涂金银质酒令签子,这副签子也颇为雅致。这套酒签包括令签五十支,令旗一面,龟负签筒一个,签筒上刻有"力士"字样。据专家考证,这套令具可能是当时地方官吏准备赠送太监高力士的礼物,或者是高力士订做的。筒身正面镌有双勾"论语玉烛"四字,大概是这套令具的题名。五十支令签每支上都刻有不同的令辞,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言明了饮与不饮、饮多少、谁来饮等情况。这些令词都出自《论语》,这也无怪乎这副酒令签题名为"论语玉烛"了。

五、骰子令

骰子是一种从古至今常见的游戏工具,也被应用在酒令游戏中。骰子令即利用骰子所行的酒令。骰子是一种民间游戏用具,一般为立体方块形状,大小和杏核差不多。一般是用玉石制作,所以叫做琼。传说是三国时期曹植所造。本只有二,用于游戏投掷,故又名为投子。至唐朝时增加到了六个,改用骨头制作,骰子这个名字就是由此而来。其六面分别刻着一、二、三、四、五、六点,点着有色,故也称色子。其点色一般有红绿、红黑或白黑两种,各个面点色交错变化,掷之以决胜负。

骰子在古代主要用于赌博,又因其上刻有点子,所以古人又称其为博齿。古代掷骰行令的方式有很多。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贾宝玉要行令,麝月笑道:"拿骰子咱们抢红罢。"这里的抢红,即是投骰子游戏,以投到的红点多者为赢家,输者罚饮酒,故唤作"抢红"。

《红楼梦》第一百零八回描写的掷骰行令,是用四个骰子掷,按掷出的点色有固定的名称,并确定喝酒人数、杯数,还要根据骰子点色说个曲牌名,下家再接一句《千家诗》。譬如,薛姨妈掷了四个幺,鸳鸯道:"这是有名的,叫做'商山四皓'。有年纪的喝一杯。""商山四皓"大概指的是骰子的四个幺点。故贾母、王夫人等年纪大的人各饮了一杯酒,薛姨妈说了个"临老入花丛",下家是贾母,接了一句:"将谓偷闲学少年"。

骰子在古代行令中,还有很多辅助的用处。譬如,射覆行令时,依次掷骰,对了点的二人交手射覆。再如,摇抽签筹行令时,轮流掷骰,按点数数至谁则谁摇抽签筹,另外,还用掷骰子确定由谁起令、谁作令官等诸多用处。(一往文学作者/沁绿筱)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人要懂得感恩的句子(做人要懂得感恩,经典语录)

下一篇: 什么的蒲公英(善良的蒲公英)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