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将军(韩雪一门三上将都是谁)
937年10月的一天,王近山奉命在七亘村伏击日军,等待大部队来临后一起开战,可是他还没有等到大部队前来,也没有请示首长陈赓,就直接和日军展开激战,在战斗结束后,王近山带着洋烟去找旅长陈赓请罪,可是陈赓不仅没有责怪王近山,还说要给他记一个大功。
明明王近山没有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计划行事,甚至没有请示旅长陈赓,就敢私自开战,按理来说王近山的这种行为肯定是要被严肃处罚的,为何陈赓却一反常态,不仅没有处罚王近山,还要奖励他呢?
刘伯承仔细分析战况
1937年9月,日军向山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山西一时间陷入危机当中,面对日军猛烈的攻势,晋东门户娘子关已经危在旦夕了,随时都可能失守,一旦这么重要的关卡失守,对于我军的战局影响不可估量。
为了能够在如此棘手的情况下,对日军进行阻击,防止他们继续西进,刘伯承经过深思熟虑后,派出771团驻守在七亘村附近,采取运动防御的战术对付日军,以达到最大程度对日军前进进行阻碍。
很不幸的是,就算刘伯承已经做好很多精密安排,但是771团在七亘村修筑防御工事的时候,还是被日军发现了,就在当天晚上,日军便派出步兵联队和骑兵中队同时对771团发起偷袭,以至于771团伤亡惨重,并且失去了和大部队之间的联系,原本情况就够糟糕了,经过这次日军的偷袭之后,现在情况更加危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刘伯承得知771团损失惨重的消息之后,心急如焚,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亲自带着警卫班去寻找那些失联的部队成员,在寻找失联部队的时候,刘伯承在七亘村对地形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析,最后得出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
刘伯承在亲自莅临现场之后,发现七亘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过道狭窄,而且过道两旁都是高高的土堆,这样的地形,不太适合修筑什么防御工事,反而适合利用已有的地形进行伏击战。
只要在这样的地方设下埋伏,对于日军而言,将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刘伯承在分析完地形特点之后,当机立断,立刻做出指示,命令386旅迅速准备,前往七亘村进行伏击。
王近山不请示领导就开战
386旅的旅长是陈赓,在接到刘伯承分配的任务之后,陈赓就迅速计划起来,就在陈赓计划的过程中,王近山乐呵呵地请求陈赓把这件“好事”交给自己,自己愿意带着一个营和一个排去完成任务。
陈赓原本还在思考应该安排谁去设伏,看到志在必得的王近山,陈赓心里立马就有了人选,王近山向来在战场上的表现都是出人意料的,让他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毫无疑问是最佳人选了。
陈赓把作战计划跟王近山交代一番,王近山便带着自己的人先行前往七亘村设伏了,按照计划来看,王近山先去设伏,但需要等到大部队前来支援,方可展开大战。
可是战场上的军情变化,总是出乎意料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变化,就可能改变一场战争的最终走向,王近山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在王近山等人设伏完成之后,就开始焦急等待大部队以及日军的到来,他们想要给日军来一个猝不及防的教训。
王近山等啊等,发现大部队始终还没有赶到,可是日军却缓缓而来,越来越接近自己的伏击圈了,要是自己再不动手,等到大部队来临之际,一切就来不及了,要是自己请示旅长陈赓,同样也是来不及的。
万分危急之时,王近山来不及多想,一声令下,大伙团团包围了日军,对其进行集中扫射之后,再冲出阵地与日军近战,在王近山的合理指挥下,这场伏击战大获全胜,王近山以少胜多,用我军伤亡仅10人的代价,击毙了300多名日军,同时还缴获了大量枪械设备以及洋烟之类的东西。
看到第一次伏击战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刘伯承继续安排人员去进行了第二次伏击战,取得了更加意想不到的战绩,并且这次战争中连续两次伏击的战术也成为了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战争结束之后,王近山带着战场上缴获的洋烟,悻悻地去找到陈赓,为自己没有请示首长就私自开战的举动请罪,陈赓看了看王近山,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还说:“我要给你记一个大功”。
在当时那种危急情况下,只要王近山继续等待大部队的到来,或者是请示旅长,都会直接错失伏击的最佳时机,那样的话,这次伏击不仅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还可能蒙受损失。
虽然说王近山没有按照计划行事,也没有请示上级就私自行动,确实违反了作为军人的纪律性,但是王近山宁愿冒着这样的危险,依旧为战争大局着想,在危急关头做出最合理的决定,其功大于过,陈赓自然不会处罚他,奖励他都来不及呢。
结语
王近山在不按照计划也不请示领导的情况下私自决定开战,实际上也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而陈赓这位首长,恰如王近山一样,本来就不拘小节,大家的目的一致,就是要伏击日军,取得战斗胜利,至于有没有请示自己,陈赓并不在乎,这种胸怀也是让人佩服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个敢做敢为的得力干将王近山,和一个胸襟宽广的旅长陈赓配合,386旅在战场上才会取得那么多的辉煌战绩!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