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八股文范文(优秀八股文赏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八股文范文(优秀八股文赏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八股文也称“时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因为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而名之。说到底八股文其实就是一种结构,就是我们今天在写作中所运用的诸如“引议联结”的行文模式。回顾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其实有好多优秀的范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下我们以明代会试状元王鏊的一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来予以说明,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八股文。

先来看看白话文

【白话文】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下面的百姓如果富有,那么,高高在上的国君也肯定会富足。(破题)

国君的财富,是深深埋藏在老百姓之中的。百姓如果富有了,怎么会有单剩下国君独自贫穷的道理呢?孔子弟子有若深刻告诉鲁哀公,君与民本是相辅相成的。(承题)

有若的意思大概是说:鲁哀公之所以加重税赋,是因为国用不足;若要使国用富足,为什么不先使其百姓富足?如果能做到一人受田百亩,百姓得其九,国君取其一,并且国君常存节约用度爱护百姓之心,按十取一来征税,不用严厉的税赋对待百姓以养活自己,那么,百姓劳动果实就不会被征税所困,百姓的财富也就不会因聚敛而尽。(起讲)

(如果)闾巷之内积蓄富足,粮食满仓,那么,对那些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育妻子儿女的人来说就不会有忧虑了。(第一股)

(如果)田野之间谷物满野,高粱遍布,那么,对那些既要养生又要送死的人来说(沧海一粟:这句翻译我不理解,是不是指生养育孩子和给老人送终呢?),与就没有什么缺憾了。(第二股。以上起二股)

百姓已经富足了,国君怎么会独自贫困呢 ?(出题)

那些藏在闾巷之内的财物,国君都能得到并拥有,不必非得归藏于府库之中,然后才是国君的财富。(第三股)

那些贮存在田野之间的谷物,国君都能得到并使用,不必非得储藏在仓库之内,然后才为国君所有。(第四股。以上中二股)

如果财物取之不穷,有什么要用而不得用的忧虑呢?(第五股)

如果财物用之不竭,有什么有事而没有准备的忧虑呢?(第六股。以上中二小股)

供祭祀用的家畜和谷米足以供祭祀之用,玉帛以及盛物之器,足以满足会见天子的费用。如果费用不足,百姓自然会用度不足,百姓自然会将自己所有供给,国君又怎么会用度不足呢?(第七股)

食用物品足以供养活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供征战之用。如果用度不足百姓自然会将己之所有满足供应,国君怎么会用度不够呢?(第八股。以上后二股)

啊!十取一税法的确立,本来就是为百姓着想的,国家用度的满足也是因为有这个税法,又何必加重税赋来求得国君富足呢?(收结)


【原文】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王鏊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破题)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承题)

  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起讲)

  闾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有者,无忧矣。(第一股)

  里野之间,如茨如粱,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第二股。以上起二股)

  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出题)[NextPage]

  吾知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为吾财也。(第三股)

  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第四股。以上中二股)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第五股)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第六股。以上中二小股)

  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第七股)

  饔飧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第八股。以上后二股)

  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收结)


【解析】

  这篇文章是王鏊的一篇考场作文,无论是考试的形式还是写作的方式和我们今天的高考都极为相似,面对这样作文,考生一般要经过三个过程,即审题、构思、写作。

  1、从审题的角度来看,考场所给的作文题目是,“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意思是说百姓如果富有,那么,高高在上的国君也肯定会富足。这显然是一个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要依据所给的材料来展开论证,于是王鏊将自己的作文题目写作《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可谓切中要害,是在作文的范围内来立意的。

  2、从构思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就结构来看,“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一句可谓开篇点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一句则是对自己中心论点的进一步说明。起讲后的第一股和第二股则是一个原因性的说明,从“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一句起作者将关注的视角指向现实,增强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文章的收束部分从方法层面上入手,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和办法。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在行文结构上结构严密,无可挑剔,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它符合当代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比我们当下的考场作文还要好,原因是这篇作文是针对现实所发的议论。

  3、然而,这篇文章也是存在问题的,而其最大的问题就是空洞无物。通观整篇文章,全文都是作者的“空谈”,而缺少现实生活的支撑,作者并没有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将自己的观点架空,让中心论点成为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作文显然是缺少生命活力的,自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源于读书人的自己的投机取巧,为了应试而写作,为了应试而学习。逐渐的在这种偷懒思想的影响下使得八股文走向了呆滞和死板。

沧海一粟:看了这篇文章,大家对八股文是不是有正确认识了呢?八股文作为一种久被诟病的文章体裁,其实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明清后期日益腐朽的科举制度!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财务指标体系(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

下一篇: try的用法(考点归纳try的用法)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