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桐城派三祖(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桐城派三祖(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枞阳发布2021-05-11 21:35:50

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纸清代手稿,六寸见方,500余字,纸色陈旧,但它却是安徽历史上璀璨的一页。

——这份手稿,由毛泽东主席秘书田家英家属捐赠,名曰“姚鼐《行草刘海峰先生传文稿》”。

刘海峰先生名大櫆,安徽桐城人。雍正三年(1725),二十七岁的刘大櫆初入京师,拜谒同乡翰林院侍讲学士方苞。见到这位同乡的文章,方苞“大奇之,语人曰: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刘大櫆乃今世韩欧才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初至民国,安徽先贤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坛风采。

“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文学流派,方苞乃“桐城派”鼻祖。在方苞的眼里,刘大櫆不仅将接武文坛,亦将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才华横溢的刘大櫆,却科场不顺,命运坎坷。刘大櫆参加乡试时,贡院考棚不足,搭了一些简易考棚,刘大櫆便被安排在“临时考场”。开考后考棚露雨,刘大櫆一边答题,一边以袖挡雨,卷子被雨水打得一片模糊,最终乡试只中了个副榜。乾隆元年(1736),方苞亲自举荐刘大櫆参加恩科,考前又传来独子病死的消息,悲痛中的刘大櫆再失最好的上榜机会。

乾隆十二年(1747)秋,尹会一督学江苏,登门拜访辞官的方苞,请其推荐学行兼优之士。方苞思虑再三,推荐了刘大櫆,为其谋得教职。从此,刘大櫆专事课徒为文。在继承方苞“义法”主张的同时,刘大櫆兼重古文神韵,提出“神气说”,强调神气、字句、音节之妙,促成了桐城古文的发展与传承。

姚鼐出自刘大櫆门下,在方苞、刘大櫆的基础上,完整地提出了“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备的“桐城派”文学主张。“义理”,即文章要言之有物,观点鲜明,有思想性;“考据”,即文章要有实据,以确凿的事实为文,立论与事实之间要有必然联系;“辞章”,即文章还要有结构、文字、音韵上的文学之美,有文采,有艺术性。三者统一,才是最高、最美的境界。

刘大櫆“伟躯巨髯,能以拳入口”,朗读诗文时中气十足,磁性悦耳;姚鼐幼时身材矮小,声音细弱。姚鼐一生,都对恩师刘大櫆崇拜而敬重。刘大櫆去世后,往昔情景历历在目,姚鼐奋笔写下《刘海峰先生传》。

古人将书法分为“能品”“妙品”“神品”和“逸品”,姚鼐书法造诣精深,其书平和简净,飘逸秀姿中饱含文雅之气,清代书家包世臣赞之为“妙”与“逸”。当代书法大家沙孟海,则誉姚鼐书法“有坚苍的骨气,萧疏澹宕,有‘林下风’”。更为难得的是,200余年的风雨沧桑,我们仍能一睹“国宝”中的前贤墨宝。

方苞、刘大櫆与姚鼐,是为“桐城三祖”。姚鼐《行草刘海峰先生传文稿》,“桐城三祖”辉映一纸。文坛风流,其右安徽乎?

作者简介

章宪法,男,铜陵市作协副主席,明史学者,央广主讲嘉宾,著有《明朝大博弈》《明朝大败局》《海上大明》《文状元》等。

本文来源于春申新传。

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评论、分享、收藏。

主编:王长学

视觉总监:王章志

责任编辑:吴福成

执行编辑:张超(实习)

主办单位:枞阳县融媒体中心

主管单位:中共枞阳县委宣传部

要闻 | 上周末,县长开展了这些工作……

关注 | 河长制,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红色枞阳 百年英杰 | 第四集:第一任中共铜陵县委书记——疏冠中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扬州购物(去扬州旅游住哪里比较好)

下一篇: 狗窝制作(怎样自制带蓬小狗窝)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