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雪书院(和合书院)
“飞檐、灰雕、台门、斗拱……”路桥区横街镇坦田村的和合书院——映雪书院隐于乡村中,凭借白墙黑瓦的独特建筑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远远望去,屋檐上“和合书院”标识大字清晰可见。
方寸之间彰显乾坤,小书院有“大来头”
据记载,当时的“杏田”村落民风淳朴、文风鼎盛,是名副其实的“耕读传家”,素有书乡之美誉,也是台州数百年来“田园山水”与“耕读文化”的精粹缩影。
书院原为清末五品尽先守备陈震辉的故宅,始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由于时代变迁,宅子损毁严重,2015年5月,陈氏“同兴里”后裔重新修缮,并于2017年将“同兴里”古宅院用于重建“和合书院—映雪书院”,来提升“杏田”古村落的自身造血功能,唤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目前,修缮一新的“映雪书院”集中展示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老物件,打造名副其实的民俗古物博物馆。
书院坐北朝南建造,是木结构包围式的四合式院落。庭院天井以方井设计,蕴含着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融汇着东方哲学与智慧的创意。台门上包含许多自然元素,黑漆大门,青砖熏瓦,加上炫耀门庭的匾额,庄重又透露出几分气宇轩昂。灰雕层次鲜明,清新淡雅、犹如水墨画。柱础则是古建筑的一种文化符号和景观,彰显着东方文化之美。飞檐上雕刻的图案似麒麟、像飞鹤,寓意辟邪祈福。结构精巧、造型美观的斗拱,在美学和建筑结构上使人感到神秘莫测。每一个木雕似乎都在诉说着故事。门窗上的吉祥图或题刻诗文,把先人们的思想和愿望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与和合文化相融合的古宅院,古色、古貌活灵活现,诠释出曾经发达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科举文化。可谓是,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件件有故事。
融合乡村记忆,打造本地文化“新地标”
映雪书院为二层建筑,室内面积1000多平方米。一楼设有名家书画室展示贝叶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展示馆展示杏田古村景、再现农耕时代,乡贤名人馆展示先贤事迹和历代宗祠文献。
从东边楼梯拾级而上,是书院的二楼。村民王兴正在阅览室里翻阅历史书籍,“这本书市面上已经很难见到了,在书院看到十分意外,而且坐在这里看书,能够静下心来边看边思考。”
书院共有各类藏书1200余册,字画50余幅,面向全社会,不设门槛,免费借阅,让广大农民朋友在家门口就能学到知识,品尝“精神粮食,文化大餐”。
阅览室隔壁大厅是书院的室内“和合讲堂”。“不久前,这里举办了以‘弘扬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为主题的公益讲座,为村民宣扬好家风家训文化,讲授中华传统文化孝的起源、历史,以及家庭对孝文化的影响及意义,引导大家践行孝德。”书院建造发起人之一——陈基来介绍,近年来,横街镇专门聘请了国家艺术基金会艺术培养人才、浙江省青年艺术研究会会长、浙江省中级工业美术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张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人联合会副秘书长徐卫华等为书院文化志愿者,整合乡贤力量,开设大师讲堂、艺术课堂、读书论坛等活动。
活动丰呈“接地气”,点亮乡村文化生活
书院二楼的北边,是琴间、棋室、书房等文化活动房间,深受附近群众欢迎。“是老陈啊,一起到隔壁棋室下棋去。”村民李成民约了朋友来棋室对弈,碰到陈基来,李成民热情地打着招呼。
活动室里,挂着众多照片展板。在首届农民丰收节系列照片里,晒秋、大鼓、舞狮,村民们通过传统方式,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活动当天,由灰塘煨鸭、家烧鲻鱼、菜脯扣肉、鳗鲞豆面、豆渣丝饼、桂花豇豆酒、横街泡虾、农家花梗组成的最地道的‘横街八大碗’丰收宴,味道特别好。”回忆起丰收宴上的民俗丰收大餐,村民至今回味无穷。
此外,现代文学、书画等文化交流、文学探讨的照片,农民运动会、旗袍秀、剪纸等特色活动的照片,村里志愿服务小队慰问老人、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的照片……透过一张张照片,村民们雀跃的心情溢于言表。
“越来越多的村民喜欢到这里来,这里不仅是村民‘充电站’、文化‘休闲站’、儿童‘小乐园’,还是政策的宣讲堂。”据陈基来介绍,7月底,横街本土人文社科历史爱好者们在一楼天井的露天“和合大讲堂”,为村民讲授“党的十九大精神”“抗日名将陈安宝”等内容,以讲故事和休闲聊天的方式与村民进行互动交流,这种轻松活泼、亲切便民的文化传播方式,村民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