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抗美援朝牺牲十大名将)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于朝鲜战场中不幸牺牲。为了向主席汇报这一情况,彭德怀写了一份113字的电文,内容是这样的:
军委并高(岗)、贺(晋年):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时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志司11月25日16时
图:毛岸英
从彭德怀的电文中,发现当时牺牲的除了毛岸英外,还有另一名战士——高瑞欣。他是谁?
高瑞欣,1927年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小村子。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农闲时会给附近几个村子做石匠。高瑞欣刚记事时,中国便遭到日本侵略,他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参军报国。
1941年,年仅14岁的高瑞欣考入冀中军区下属的抗属中学。两年后,这所学校与抗大合并。合并后,学校搬到了延安,高瑞欣便跟着学校一起过去了。
1946年时,高瑞欣和100多名同学奉调来到延安的军委机关。他和当时另外24名同学被分配到军委一局工作。
刚在一局工作一年多,延安便遭到国民党围堵,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队伍准备撤出延安,打游击战。
图:1945年毛泽东和彭德怀在延安
1947年,机关从延安撤离时,彭德怀受命成为西北野战军指挥官。但因撤退匆忙,西北野战军司令部都没来得及组建。
组建司令部时,由于缺少人手,组织上将高瑞欣调到西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科工作。
从这里开始,高瑞欣有幸来到彭德怀身边工作。
刚到作战科,高瑞欣的工作是收发和保管电文。一来一去,和彭德怀的接触越来越多,高瑞欣身上的亮点,也渐渐地被彭德怀发现。
虽然高瑞欣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是他心细,再加上年纪轻,脑子转得快。对于一些重要电报,高瑞欣都能记住发报单位、时间、地点和内容。
图:1948年,高瑞欣(左一)和西北野战军的其他四名参谋在陕西米脂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高瑞欣对各单位的了解越来越深。有时候,他还能清楚地报出各单位人数、武器、指挥官和作战特长。
要知道,1947年时,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是仓促当中组建起来的。刚开始带军时间短,难免有不熟悉的地方。而高瑞欣的这一特长,恰恰给彭德怀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尽管当时送阅电报的参谋有很多,基本上都挨过彭德怀的批评,唯独高瑞欣不同,经常受彭德怀表扬。
时间长了,高瑞欣的工作除了送阅电报外,还负责帮彭德怀书写作战命令。
1947年,年近五十的彭德怀,眼都花了。再加上作战条件差,晚上写电报时,字都看不清。高瑞欣当时才20岁,为彭德怀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对于这个得力助手,彭德怀毫不吝啬的夸奖他说:“小高,小高,本事真高!”
1949年2月,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彭德怀给高瑞欣放了7天的假,临走时告诉他:“你参军也有8年了,过去8年,从来没和家里面通过信,现在放你回去,回来后在石家庄等我。”
这次回家探亲,高瑞欣在父母的撮合下,和李翠英订了婚。订完婚,7天的假也结束了,高瑞欣匆匆赶回石家庄。
1950年,高瑞欣随彭德怀前往兰州。当时,西北已经解放,高瑞欣抽空回家结了婚。结婚后,便和妻子李翠英返回兰州。
1950年10月4日,毛泽东一纸电令,将彭德怀召回北京。当时,彭德怀正在西北主持生产运动。接到命令时,彭德怀以为毛泽东叫他回北京,是商量西北生产运动的事情。
走的时候,彭德怀带上了懂生产建设却不谙军事的参谋张养吾。来到北京后,彭德怀才发现是让他出兵朝鲜。便给西北军区打电话,让高瑞欣后面自己赶过去。
图:高瑞欣
高瑞欣接到命令时,妻子李翠兰已经怀孕在身。但是军令如山,高瑞欣二话没说直奔北京。在北京稍作休整后,又乘火车,于1950年11月18日,到达朝鲜平安北道昌城群大榆洞。
我志愿军刚到朝鲜时,曾狠狠地教训过美军的“联合国军”。但是因为38军的失利,未能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放跑了美军的两个师,没有达到彭德怀的作战计划。
美军为了重整士气,统帅麦克阿瑟狂妄地说道,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而彭德怀也准备在11月25号晚上,对美军展开第2次反击。
11月18号,高瑞欣来朝鲜时,正值我军最忙的时候,没时间休息的他直接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
当时,彭德怀身边的参谋总共有6个人。分别是成普、龚杰、徐亩元、杨风安、毛岸英,还有刚刚赶到的高瑞欣。
这几人当中,高瑞欣只认识成普。延安时期,成普是军委一局副科长,是高瑞欣的领导,之前经常接触。
根据工作安排,参谋部的六人分成三组,每组两人,按照排班表昼夜值班。
朝鲜战争初期,苏联空军还没介入,我军几乎没有制空权。志司(志愿军司令部)自10月24号来到大榆洞后,一直饱受美军飞机的威胁。
为了确保彭德怀的安全,洪学智让工兵挖了一个防空洞。
11月24号,美军的飞机又来了,这次有点非同寻常。美军的飞机在大榆洞上空来来回回地飞了几十分钟,心感不安的洪学智等人找到彭德怀,说是要开一个防空会议。
会议结束后,总部便下达了一项紧急防空疏散的通知。根据通知,所有人需要在11月25号凌晨2点起床,3点吃饭,4点后躲进防空洞。
总部下达这个通知是有原因的,11月25号晚上就要打响第二次的战役。如果美军在白天搞点动静,很有可能影响当天晚上的作战。
图:彭德怀在战场上
另外一边,美军24号的骚扰也预示着美军很可能在近期发动空袭。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撤进防空洞都是有必要的。
11月25号凌晨5点,几乎一夜未睡的彭德怀正靠在木板床上休息。这时,洪学智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拉着彭德怀进防空洞。
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彭德怀,不愿意这么早就进防空洞的,可拗不过洪学智,只好进了防空洞。
但是,司令部作为军队大脑,各处、各室绝对不可能不留一人。尤其当晚就要打响第二次战役的情况下,势必要留下几个人值班。
如作战处,有作战处处长丁甘如和两名参谋,他们三人负责掌握前线动态。彭德怀的参谋处有四个人——成普、徐亩元、高瑞欣和毛岸英。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彭办内部的格局:
彭办内部很简单,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桌子,供各参谋收发文件。彭办南墙有一张作战地图,东墙附近有一个火炉。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布置。
空袭发生时,按照值班表,应该是成普和徐亩元值班。没有值班任务的高瑞欣之所以跑到这里,是因为他刚来没几天,想要尽快熟悉我军番号、位置和之后的行动计划。
毛岸英呢?他也没有值班任务,至于为什么跑回办公室,洪学智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回忆》一书中写道:
那天早饭吃得很早,饭后毛岸英同我们一道上山疏散,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又跑回屋里去了。
空袭发生时,成普坐在办公桌西侧,背靠门口的位置。高瑞欣站在南墙附近,正在专心致志地看墙上的作战图。毛岸英靠近东墙火炉,因忙于疏散,一夜未睡,正在休息。
图:彭办内的格局,和毛岸英牺牲时的站位
正在几人各自忙碌时,美军一个编队的野马式轰炸机,从南侧直奔大榆洞而来,根据飞机队形来看,显然是有备而来,看来昨天(24号)确实是来侦查情况来了。
12架飞机,根本没有兜圈子,呈纵队形式向下俯冲,俯冲时还向下抛洒凝固汽油弹。就这样,大榆洞的指挥所上空,顿时间出现上百颗汽油弹。
成普离门最近,当燃烧弹落下来时,他大喊一声:“快,冲出去”。一边跑,一边把身上烧着的棉衣脱掉,很快便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但是高瑞欣和毛岸英离门远,没来得及跑出来,就牺牲在了参谋室内。
警报解除后,所有人赶紧围上来救人。紧赶慢赶,最后只从灰烬当中清理出了毛岸英和高瑞欣的遗骸。
凝固汽油弹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多度,等战士们将两人的遗骸清出时,已经分不清谁是谁。最后根据手表残骸,推断出其中一人是毛岸英。
因为在办公室当中,只有毛岸英戴了块手表。1950年初,毛岸英回板仓看望外婆,外婆送给他一块手表,随后被他带到了朝鲜。
执司管理处副处长张宗三让工兵制作两副棺材,将两人遗骸装殓完毕后,葬在了北山山坡上。为了区分,留下了刻有毛和高子样的砖块。(一说是瓶子中装有毛、高的白布)
彭德怀得知两人牺牲后,愧疚万分,午饭也没吃,一直坐在那里。当天下午,提笔写了一份电稿上报军委。短短100多字的电稿,彭德怀写了一个多小时才写完。(开头电稿)
给军委发完电文后,彭德怀又以志司的名义给西北军区发了份电报。高瑞欣毕竟是西北军区的人,有必要向西北军区告知一下高瑞欣牺牲的情况。
在电报中,彭德怀说:“高瑞欣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的战争中是有贡献的,望军区向其亲属予以慰问。”
图:高瑞欣女儿杨彦坤和妻子李翠英在60年代的照片
彭德怀离开后,张宗逊副司令负责西北的工作。接到电报后,考虑到高瑞欣的妻子李翠英临近产期,组织决定对她暂时保密。
高瑞欣牺牲17天后,他的女儿出生了。几个月后,张宗逊才将高瑞欣牺牲的事情告诉给了他的妻子李翠英。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李翠英当场晕倒。
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后,李翠英整日以泪洗面,不吃不喝。这期间,军区司令干部杨守信一直陪在她身边,给了李翠英莫大的宽慰。
经人撮合,李翠英与杨守信结合在了一起。但是有关于高瑞欣的事情,李翠英一直瞒着她和高瑞欣的亲生女儿——杨彦坤。(随杨守信姓)
李翠英和杨守信走在一起后,又生了一个女儿。杨彦坤的个子不高,1米6不到。妹妹却很高,将近1米7。两人走在一起时,外人总说他们两姐妹不像。
每当听到这话时,杨彦坤从来没有多想,都当玩笑话。直到杨彦坤成家立业,甚至快要46岁时,才从表姐那里得知,杨守信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他的亲生父亲是高瑞欣。
图:杨彦坤夫妇和儿子(右一)儿媳(左一)
当时,杨彦坤的叔叔高子刚所在的村子正在播放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电影中,高子刚看到了他哥哥高瑞欣和毛岸英在一起的镜头。
直到这时,高子刚才知道,他哥哥高瑞欣是和毛岸英一起牺牲的。电影结束后,高子刚内心萌发出要找到哥哥高瑞欣遗腹女的想法。
经过多方寻找,高子刚找到了杨彦坤的表姐,表姐又将事情的大概经过告诉给了杨彦坤。为了求证事情的真相,杨彦坤找到母亲,问他事情是不是真的。
面对女儿的询问,李翠英也知道瞒不下去了,便将实情告诉给了她。但是李翠英又要求女儿不准告诉家里其他人,还把那位多管闲事的表姐骂了一顿。
年近五旬,杨彦坤理解母亲。她知道那个年代的人,改嫁不是件很光彩的事情。尽管母亲李翠英让杨彦坤就此打住,可杨彦坤还是背着母亲找起了父亲。
图:高瑞欣牺牲证明书
为了寻找父亲的踪迹,杨彦坤在新华书店买了本书《生死38线——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始末》。随后,杨彦坤给这本书的出版社写了封信,可一直未能收到回信。
后来,他又找到另外一本书《一个真正的人——彭德怀》。经此书的编辑介绍,杨彦坤联系上了一位关键人物——王亚志。
王亚志和高瑞欣是同学,两人都在彭德怀手下工作过。当杨彦坤联系上王亚志时,王亚志惊喜万分,因为战友有后了。
之后的一切就好办了,经过王亚志的联系,当年的老战友纷纷写信给杨彦坤,帮她回忆高瑞欣的点点滴滴。
在给杨彦坤的信件当中,这些老战士们亲切地称呼她是“彦坤侄女”。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彦坤收到的信越来越多。父亲高瑞欣的影子,也慢慢地被勾勒了出来。
多年过去,杨彦坤已经清楚地知道了父亲的一生。可还是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父亲的墓在哪里?
根据彭德怀在1950年给毛泽东写的电报看,高瑞欣是和毛岸英葬在了一起。后来,毛岸英搬到了烈士陵园,高瑞欣又去哪呢?
1954年12月20日,志愿军干部部电告军委干部部,志愿军干部部提议说,将毛岸英的遗骸从朝鲜运到北京安葬。
图:高瑞欣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12月23号,彭德怀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便函,内容是这样的:
总理:
昨二十三日,赖传珠同志拟一电稿收到,毛岸英尸骨运北京,我意即埋在朝北,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立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似此对朝鲜人民教育意义较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原电稿已送你处,上述意见未写上,特补告。妥否,请考虑。
彭德怀12月24日8时
对于这封便函,周恩来在12月25日便批下来了:同意彭的意见,请总干部部令拟复电。
1955年,志愿军干部部按照总部的复电,将毛岸英的遗骸从大榆洞转移到了志愿军烈士陵园中,墓前立上石碑,上刻“毛岸英同志之墓”字样。
高瑞欣去哪了?各方资料都没有交代。
1956年5月,成普再次回到朝鲜,在前往烈士陵园凭吊时,看到了毛岸英的墓和雕像,但是找遍整座陵园,并没有找到高瑞欣的墓。
一直到现在,杨彦坤都还有疑惑,父亲的遗骸到底在哪里?是和毛岸英合葬在烈士陵园中了,还是被留在了大榆洞的北坡上。
虽然这件事情没有弄明白,但是杨彦坤的日子一直都还不错。
60年代时,杨彦坤被分配到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工作,后来和公司中的干部王文江结了婚。而杨彦坤的母亲李翠英和养父杨守信,也在甘肃军区干休所安度晚年。
当然,组织上从来没有忘记高瑞欣的贡献。1952年11月25日,高瑞欣牺牲两周年之际,志愿军司令部给高瑞欣的弟弟高子刚颁发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图:志司干部回朝鲜时到毛岸英墓前
1997年4月,高子刚联系上了杨彦坤后,便将这份证明书交给了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