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歌颂端午节的诗歌,赞美端午节的诗歌(端午诗词10首:门前艾蒲青)

关于【歌颂端午节的诗歌】,赞美端午节的诗歌,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端午诗词10首:门前艾蒲青,江上鱼龙舞2、歌颂端午节的诗歌

1、端午诗词10首:门前艾蒲青,江上鱼龙舞

今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这个节日,肩负着历史的厚重,带着一脸沧桑,走过2000多年飘摇的风雨,依然烙印在中国人的情怀里,它蕴含的文化智慧仍然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今日精选端午诗词十首,一起领略我们的传承千年的习俗与文化。

01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02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以前这端午是用来哀悼屈原的,但是如今,已经成为热闹的节日。诗人不仅感慨万千。

03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往日在家里大家已经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祈祷一年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诗人一生悲苦,借着节日,一扫往日压抑。

04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屈原是这个人的人格偶像,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怀念,依然把他作为我们的榜样。

05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兼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时节正是仲夏,所以此时白昼越来越长。在过去的时候,人们吃用冷盐水浸梅子,喝酒作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歌颂端午节的诗歌,赞美端午节的诗歌(端午诗词10首:门前艾蒲青)

06

竞渡歌(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最为传神。“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鼓手敲鼓,声声震天;船桨翻飞,船像巨龙一样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07

贺新郎·端午

宋·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此篇为端午吊古之作。上片写端午节时分的节日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龙舟争渡,而词人却因年纪大,对此兴致寥寥,这是情怀不同。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批评端午投粽子的习俗,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感慨举世皆醉我独醒。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开元曲先声。

08

南乡子·端午

宋·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09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丝。

欧阳修《渔家傲》写的闺中女子,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享用粽子后,未出阁的姑娘,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10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作者当时已经年老,“不效艾符趋习俗”既是力不从心,也包含看透热闹背后空虚的无奈与悲凉。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正是元和中兴前后,民间的生活处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为自身的年老体弱,又预见了晚唐时期宦官与藩镇冲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懒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话升平”。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诗人发出了时光易逝,几人流芳的感慨。此诗相对悲观,但透过诗词的背后,我们却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窥见当时晚唐的一景。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歌颂端午节的诗歌

歌颂端午节的诗歌

又是一年艾草青青

时光悄悄走近端午

小儿手臂上的五彩丝线啊

有爱国诗人的灵魂

在翩翩起舞

家家户户缠着米粽

遍地飘香喜气洋洋

不知有多少人

还能知晓当初

屈老夫子壮怀激烈

以身殉国魂归何处

人声鼎沸呐喊助威

百舸争流龙舟飞渡

此起彼伏里蕴含着

多少凄婉的楚辞歌赋

叹那楚君昏庸无度

亲小人远贤臣

拒听良言

将诗人远远的放逐

纵使有满腔热血奔涌

却是报国无门

悲愤难以倾诉

无奈国破家亡秦吞楚

五月五汨罗江

成为诗人爱国明志的归宿

佳节端午

这千载悠悠的习俗

不仅仅是我们怀念的节日

更是啊擂响我们

爱国斗志的铮铮战鼓

歌颂端午节的诗歌

诗人纵深一跃

在汨罗江

定格成

一道恒久悲壮的风景

粽子的清香

年年

如期浸透五月的民间

一个高洁的灵魂

历经两千年龙舟划来划去

仍坚守贞洁

漂泊清透的江上不改初衷

穿透潇湘灵性的血脉

花瓣开在初夏的枝上

糯米与花生做成的粽子

朴素之极

喂远古喂现代

喂风风雨雨的阴历阳历

我相信

无论多少年过后

粽子飘香的地方

定有诗人泱泱的诗句

哺育华夏文明

歌颂端午节的诗歌

三千年前

汨罗江畔

一个伟岸背影

长髯飘飘

一指冷剑

仰天长啸

那是撕裂肺腑的哀伤

那是诗魂悲壮的吟唱

一江春水

荡漾永远的忧伤

千年风雨

洗不尽英雄情长

一柱艾香

思念随风而去

一曲高歌

千年佳话传唱

江风阵阵,战鼓雷鸣

千帆竞,百舸争流

在这日夜奔腾的江面

在《离骚》《九歌》的韵律里

文人志士正在深情吟唱

一种民族精神

永远翻腾在沉吟的不死魂灵上

本文关键词:关于端午节的诗 歌,关于端午节节的诗歌,歌颂端午节的诗歌有哪些,歌颂端午节的诗歌词赋,诗歌端午节的诗歌。这就是关于《歌颂端午节的诗歌,赞美端午节的诗歌(端午诗词10首:门前艾蒲青)》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邮件如何表达感谢,邮件中如何表达感谢(区长电子信箱转来的邮件)

下一篇: 不易破解的表白的暗号,关于暗号表白大全(快来观看RedVelvet资讯台分享的视频)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