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关于【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探讨汉服文化复兴的意义2、民族风格服装特点

1、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探讨汉服文化复兴的意义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文 | 视界说Talk

编辑 | 视界说Talk

前言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与许多人理解的“汉朝服饰”存在区别。

汉服是以中国礼仪为核心,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结合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形成的独具汉民族精神风貌的传统服饰体系。

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及社会风貌,承载着传递汉民族精神文化内涵的重任。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汉服形制的演变,研究其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当今汉服文化复兴的意义进行探讨。

汉服形制的演变

(一)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的狭义概念指文明时代到秦朝建立之前的这段时间,古人取象乾坤而作衣裳,上衣为天,下裳为地,因此上衣为玄,下裳为黄。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随着五行学说的不断发展,又出现了青赤黄白黑五种正色和正色相得的间色,衣服的颜色相应的就变为上玄下纁xūn,即上衣为黑色,下裳为黑色和浅红色),以显尊贵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先秦时期的人们通常会在外衣里加一件中单,上下通裁,没有裆部,因此人们坐的时候只能跪坐,不然就会中门大开,不仅有失礼节,还会被人误认为“耍流氓”。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二)秦汉时期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整体沿袭先秦时期的汉服特征,主要为大襟窄袖深衣(连身长衣)为典型样式,取代了上衣下裳,分为曲裾直裾两种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始皇帝推崇五行学说,以黑为最上(周人的图腾是火,始皇灭周建秦,是为以水灭火,而黑色主水),以黄为贵,因此妃嫔夏天穿“浅黄藂罗衫”、披“浅黄银泥云披”。

但因为秦朝国祚甚短,除了起先规定的服色外,并没有更多的发展。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汉朝时期大多承袭秦制,因此深衣也是汉代汉服的主要形制,除此之外还有上衣下裳,襦裙制(襦即短衣)。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讲的就是上襦下裙的服装样式。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汉朝时期繁荣昌盛,人们的生活日渐奢靡,名门望族都穿着绫罗绸缎制成的衣服。

随着“丝绸之路”开辟,连通了中原其它民族间的联系,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

汉朝服饰也融入了其它民族文化,使汉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出现了裘、皮衣等。

但因时代过早,现今留存的文物有限,复原十分困难,因此在如今的汉服市场上几乎看不到这种形制的身影。

之前大受追捧的某宝曲裾大部分不是汉服,马王堆出土的才是正统曲裾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东汉的瓦解,人们的思想从儒家伦理纲常的禁锢中挣脱出来,对于服饰的追求也更加多元与大胆。

加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史上少有的乱世,民族之间征战不断,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尤以汉胡文化最为突出。

这个时期人们的着装也相对自由,民风相对开放。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宽衣博带是魏晋时期的流行服饰,摒弃了深衣制。

男子多光着身子穿着宽大外衣,并不着中衣,敞胸露怀,自然随意。

女子则长裙曳地,广袖翩翩,姿容飘逸,也被人们称为“魏晋风度”。

正如《舞赋》所说:

“华袿飞髾而杂纤罗”。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笔者认为,魏晋风度的背后,还有另外一层原因。

魏晋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名为“五石散”的东西,魏晋名士们最爱的活动,就是聚在一起喝酒嗑药再清谈(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

所谓“五石散”,其实就是古代版摇头丸吸食后会精神兴奋,浑身发热,因此人们爱穿宽大的衣衫,以此散热。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四)唐朝时期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大家日常所说的唐装并不是唐朝服饰。

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民风开放,甚至在初唐时期就出现了女着男装的现象。

《新唐书·五行志》有言:

“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

打破了前代“男女不通衣裳”的规矩。尤其是武则天登基称帝后,女性权益达到顶峰,随之便出现了袒胸装与大袖衫。

美人双肩外露,外披一件轻薄的大袖罗衫,轻掩双乳,莹莹肌肤若隐若现。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白居易《吴宫辞》:

“半露胸如雪,斜回脸似波。”

《向阳白发人》:

“脸似芙蓉胸似玉。”

描写的都是唐朝女子的这种装扮,这等在当今社会尚不能为所有人接受的大胆装束,竟出现在最为束缚女性的封建时期唐朝的开放程度可见一斑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对于袒胸装的出处,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笔者更倾向于受西域石国胡旋舞的影响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被许多国家仰慕,他们纷纷派遣使节出使唐朝,因此促使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即使胡旋舞在唐朝之前就已传入中原,但前代思想较为保守,无法接受胡旋舞舞者裸臂袒腹的服饰。

而唐朝思想开放,文化多元,外来胡族服饰新鲜的样式自然受到唐朝女子的效仿。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五)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大行其道,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性应该被压制,不可行违背礼仪之事。

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与个性被深深禁锢,而“三纲五常”也把对女性的约束推向了顶峰。

程颐言: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朱熹言:

“盖闻人之大伦,夫妇居一,三纲之首,理不可废。”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因此宋朝汉服形制更为收敛,而朱熹也一直被世人声讨到了现在。

在大体上,宋朝服饰承袭了唐朝的形制特点,但唐朝雍容华贵的风格被朴素淡雅所取代,其特点是修身适体,不再追求新颖款式。

男子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女子则以衫、襦、裙、褙、袄等为主。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为端正女子的仪态,宋朝女子会在腰带上佩戴一种玉石制作的饰物,压住裙摆,避免抬脚时裙幅散开

除此之外,还可以体察女子的行走仪态,行走裙动则作响,只有动作缓慢,莲步轻移,才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一旦迈大步子,发出的响声就会杂乱无章,以此来制止女子的失礼行为,称为“禁步”,不仅禁住了脚步,也禁住了女性的地位。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在宋朝,深衣概念被重新启用。根据《朱子家礼》的记载,这个时代的深衣由直领穿成交领,幅巾与深衣联系在一起,将整个身体都隐藏起来,世称为朱子深衣。由此可见,宋朝的汉服形制以保守为主。

(六)明朝时期

明朝的建立,结束了少数民族的统治,国家政权重新掌握在了汉族手中,汉服也得到继续发展。这个时期的文化空前繁荣,但依然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

明朝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但与唐朝服饰相比,明显倒置了衣裙的比例。唐朝上衣短下裳长,而明朝拉长了上衣的比例,缩短了下裙露出的长度,更显端庄。

由于明朝没有摆脱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三纲五常”依然是人们的行为标准,表现在服饰上,即妻随夫着。

“自一品至五品,衣色随夫用紫。六品、七品,衣色随夫用绯。”

可见思想文化服饰发展影响有多么深远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影响汉服形制演变的因素

通过以上对汉服形制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各个时期的服饰深受当时人文、思想、审美、政治经济的影响。

(一)文化融合

汉服吸收其它民族元素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以战国为例,为了更好的带兵打仗,赵武灵王吸取了胡服短衣窄袖的特点,将下裳改成了裤子。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激烈碰撞,汉服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特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魏晋风度。

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空前繁盛,西域特色的服饰深受人们喜爱,于是摒弃了传统的保守,采用艳丽的配色,追求大胆开放的风格。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二)社会思想

社会主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认知

例如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最为开放朝代。因此人们对于外族较为裸露的服饰接受的很快,并迅速将其融入自身的服装体系之中。

宋代程朱理学兴起,三纲五常将人们思想禁锢,朱子深衣将人们的身体禁锢,造就宋代保守简约的服饰特征。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三)宗教思想

宗教文化贯穿史今,尤以道、佛最甚。汉服中有一种特殊的形制——道袍,就是受道教影响发展出的服饰。也是满清入关,剃发易服时,唯一没有遭难的汉服。后来作为道教服饰,并得到了延伸。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征战不断,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佛教文化很好的与人民想要逃避乱世的想法相契合,因此佛教元素也被运用在了服装上的纹饰之中。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现代汉服文化的发展

(一)汉服文化的现况

近些年,汉服文化运动掀起一阵文化复兴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服领域,由方文山发起的西塘汉服文化周便是以弘扬汉服文化诞生的节庆活动。

但大多数人只是出于对美的追求,或是受影视剧的影响,并不了解正统汉服的形制,汉服市场也是鱼龙混杂。并且大众对于汉服的接受度也有待提高。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二)汉服文化复兴的意义

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装,它承载着汉民族的文化传承。

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汉服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发展,对汉服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历史的研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独独汉族丢失了,我们应该捡起自己民族的服饰,传承历史文化。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三)如何复兴汉服文化

首先应提高国民接受度,让大家了解汉服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服饰,而不是奇装异服。

看到穿着汉服的人也不必再投去异样的眼光。其次可以发挥明星效应,带动粉丝群体了解汉服的深层文化,在这方面,女星徐娇就是最好的代表。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

汉服不单单是一种符号,它凝结华夏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不仅是历史的汉服,更是现在以及将来的汉服!

[参考文献]

[1]朱笛.女儿爱作男装样一一唐代的男装女子[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01):39-48.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310.

[3]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

[4]纳春英.唐代服饰时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1.

[5]陈英.关于当代汉服复兴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04):20-23

[6]李琼.中华服饰 [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

2、民族风格服装特点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

一、整体性

1、形式美的统一。少数民族服饰中,衣服与饰品相依相存,构成完整的形式美。少数民族的配饰造型与色彩在服装整体美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造型一般大而突出,色彩在整体搭配中常常起到强调与对比的作用。比如黑彝男子基本着装是身穿黑衣黑裤、黑披肩(察尔瓦),左耳戴缀有红丝线蜜蜡玉大珠,手腕戴银龙大镯,头顶黑布英雄髻。细长锥形的英雄结,高高地伸出帕外,配上肩上披的“察尔瓦”,衬托得彝家汉子格外英武。倒向右侧的英雄结与左耳的大型耳饰形成不对称但却均衡的关系,红黄色的耳饰还起到点缀与强调的作用。

2、装饰性的统一。装饰是饰品的最主要功能。主体的审美需求是民族饰品发展的原动力与总体趋势。比如蒙古族的头饰、藏族披挂于全身的装饰,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滇南彝族腊鲁姑娘的银泡围腰具有突出的装饰性,围腰色彩鲜艳,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排有一颗颗银泡,周围有花边相配,围腰下部用花边花线镶制而成,每块围腰上镶嵌银泡最少200颗,多的达684颗。每逢节日,姑娘妇女系上银泡围腰跳舞赛歌,银光闪烁,耀眼夺目,别有一番风情。水族妇女的绣花围腰打破水族服饰的黑蓝色调,其装饰意味十分显著。

3、实用性的统一。少数民族服制形式的产生常常是与其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服装中还有一类如披肩、背垫等等,因其常常与身相随,事实上已成为民族服饰的—种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从实用还是审美出发都可将它归为饰品的一部分。如风格独特的独龙麻毯是独龙族的一个特殊标志,五色麻布制成的独龙毯自肩斜披至膝,显得粗犷豪放的风格与古朴原始的风貌。还有纳西族的羊皮披肩,彝族的“察尔瓦”等等都具有将实用与装饰融为一体的效果。

二、文化性

民族饰品的文化特征可以从宗教、社会与民俗几个方面分析。

我国少数民族所佩戴的饰品在很大程度上都保持着该民族原始崇拜的意义。苗族是蚩尤的后代,因蚩尤爱牛敬牛,故苗家最典型的头饰是牛头从草间花丛中冒出。苗女银角头饰中高高扬起的两弯水牛角,是苗族美丽至尊的象征,具有明显的牛崇拜的色彩:在戴上由银泡、银片组成的银冠后,还要戴上两支连在一起的银制水牛角,就象一个巨大的“U”字。每支角上雕一条龙,龙头朝内,呈二龙戏珠之势。两支银角中间,有扇形银芒。它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风尚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崇拜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祭仪是许多少数民族的重要社会活动。祭仪活动中需要许多道具,服饰特别是配饰是道具中最具强化神性的物质实体。祭仪中重要角色巫师的形象便是由特殊而神秘的服饰体现,头部往往需要神秘面具或是夸张的头饰。民间的祭仪活动更多的则是演变为一种社交活动,而这种社交活动中的主角便是青年男女。少数民族男女交往通常以对歌开始,发展为互赠信物,信物常常是腰带、手帕、荷包等随身的饰品。

纳西族妇女的羊皮披肩是最精致也是最富有文化内容的。纳西妇女的主体服装异常朴素,缺乏装饰,最具特色的饰品便是用作背垫的羊皮披肩,这与纳西文化习俗有很大的关联。纳西民族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民族,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男性,男性一般居家学习经文,而大大小小的农活主要由女性承担。围裙与披肩成为女性的主要配饰,纳西族妇女所披羊皮上方,有两个大型圆饰,代表日月,下方有七个小形圆饰,名为七星。一方面羊皮有蛙崇拜的象征,两个大圆饰与东巴文化的象征“黄金大蛙”的眼睛有关,另一方面有“日月”:与“七星”的披肩称为“披星戴月”,反映了纳西妇女勤劳能干的个性和美德。

三、历史性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更是民族发展的“活化石”。民族配饰的历史性可以从象征性与地域性两方分析。

1、象征性。服饰往往可以反映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等级差别和一些特殊的财产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差别逐渐消除,而配饰在财富的象征意义上依然十分显著。

以藏饰为例,西藏传统首饰的表现形式,取决于藏民族的思想观念、社会形态,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传统的游牧生活。游牧生活需要将全家,甚至几代人所积累的财产转化为珠宝首饰满身披挂,而四处搬迁去寻找水草丰盛之地,既安全又方便。所以藏民族所穿戴披挂的不仅是服装饰件,而且是一笔巨大的财产,显示的不仅是美,而且象征着豪华与富有。

每逢有祭祀活动,高山族人便喜爱戴高大的银盔。每一个高山族人成家以后,就用实物换来银币,制成银圈,然后做成头盔,从此便父子相传,代代相承,继承人必须在银盔上增加最少一个圈。因此,银盔是财富积累的记录,是勤劳、节俭和有本事的象征。

苗族姑娘全身的银饰常常达二、三十斤,全身闪亮的银饰一方面使姑娘美丽出众,另一方面则是显示家里的富裕情况。

2、地域性。特殊的地理环境往往构成特殊的文化环境,而历史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特殊,配饰在不同程度上都保持了民族历史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即使是同一民族,生活在不同地区亦有不同的表现。

贵州自古以山高路险,气候恶劣多变,构成一个封闭的自然环境,造成支系繁多的服制形式。即使相隔百里之遥,也有不同的装扮,同样都有大量的银饰,但造型、图案等却各不相同。如西江型的银角上插有白鸡羽毛,而施洞型银角呈扇形,顶端为蝴蝶。不同地域的配饰都记载了各支系的`图腾崇拜与文化习俗。

四、民族配饰对现代服饰形式的启迪

少数民族服饰的这些“附加物”丰富多彩,它们作为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更具有代用物、补充物、保护物的多种功用,因而显得十分实用,不可或缺。从更深的文化层次考察,它们在另一方面又具有民族、历史、爱情等象征意义。

配饰为民族服饰增辉添彩,成为民族服饰的精华,服中有饰、饰可成服是民族服装的一个特色。而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嬉皮风格,到近几年再度燃起的民族风格,配饰对服装风格个性的强化作用越来越突出。比如表面斑驳而陈旧的镶有天然石头、珊瑚、动物骨头的充满异域风情的银质藏饰,平实的材料散发出浓烈的古味、土味,将现代时尚与异族风情搭配得完美而协调。从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中,我们应进一步挖掘设计灵感,在民族风格的大前提下创造符合潮流的新的穿作风格与新的搭配形式,将中国民族风格发扬光大。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

1、阿昌族女子穿统裙,以青布包头;未婚者穿长裤,盘辫簪花。男子着黑衣裤,背通帕(挂袋)、阿昌刀。阿昌刀属长刀类,为滇缅边境各民族所喜爱。

2、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3、布朗族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

4、布依族女穿着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

5、傣族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扩展资料:

民族服饰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也可以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在一些民族国家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的时间虽然多以西装打扮为主,但在节庆、宗教仪式、国家典礼和其他正式的场合中,则会以民族服饰打扮出现,通常在服饰上的一些装饰品中可以推断出穿戴者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

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的古传统民族服饰是汉服。相传为黄帝发明,西周起汉服已具基本性质,到了汉朝已经全面完善并普及。这一时段直到明末清初,汉族人着汉服到汉朝已有几千年历史。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满族服饰分旗装与马褂。当今满族一般着时装,节日才会穿满足特色的服饰。其中改良后产生的旗袍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

说到旗装,人们往往会把它与妇女联系在一起。其实,旗装是满族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服装,它的穿着不只限于妇女。旗装,因为它是"旗人"(满族人又称旗人)所穿的一种袍子,所以后来被称之为旗装。

民族风格服装特点

各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阿昌族:女子穿统裙,以青布包头;未婚者穿长裤,盘辫簪花。男子着黑衣裤,背通帕(挂袋)、阿昌刀。阿昌刀属长刀类,为滇缅边境各民族所喜爱。

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

布朗族: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

布依族: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

朝鲜族: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达斡尔族:女穿蓝袍、绣花鞋、白布袜,胸佩银饰。男子穿高领袍、皮靴(称奇卡米)、白布包头。节日多穿各色绸袍。

傣族: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德昂族:女子上为对襟短衣,下着饰横条图案的长统裙,并装饰藤腰箍。男子穿圆领大襟衣和肥短裤,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头、男子还饰绒球。

东乡族:女子穿大襟衣、绣花背心、长裤,罩盖头。男子穿长袍,束带,佩小刀等;或穿对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顶软帽。

侗族:女子为无袖上衣、宽脚裤或百褶统裙,佩带银饰。男子为无领短衣、统裤、侗帕(大头帕)。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独龙族:穿用披毯:将麻布毯披于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结角(男左结、女右结)。此外,女子用头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罗斯族:女子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褶裙,戴艳丽的头巾。男子穿西装和白色绣花边的套头衫。

鄂伦春族:穿皮袍:大襟,开二衩或四衩,领、袖、襟处镶异色皮边,衩处补绣团花图案。此外,女子戴毡顶皮帽;男子为狍头皮帽、皮裤、皮靴。

鄂温克族:女穿大翻领连衣裙,或大襟连衣裙式长袍。男为深蓝长袍、圆锥形帽、皮靴。冬季习惯穿兽皮衣。

高山族:女子一般为对襟长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红布包头。男子通常上穿对襟长袖衫和长短不一的背心,下着缠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节日里注重装饰,并穿贝珠衣(以贝壳、珍珠编织的贝衣、珠裙)。

仡佬族:女子穿套头式无袖袍,前短后长并绣花;穿三段式统裙,中段为红色羊毛织物,上下段为青白相间条纹图案的麻织物;缠包头,同时缠3条长帕,后垂6穗,饰海贝;穿勾尖鞋。男子为无领琵琶襟衣、长裤,青布包头。

哈尼族:女子穿无领上衣、银胸饰,着长裤或裙,系围腰(以不同颜色标识未婚已婚),戴小帽,饰银泡;节日穿绣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缠头节日插羽毛,系绣花腰带。尚黑色,多用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哈萨克族:女子穿连衣裙、绣花背心、绣花套裤,戴吐麻克或白布盖头,并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种小圆帽,饰有猫头鹰毛。男子穿不挂布面的翻领皮大衣,扎镶花皮腰带,佩小刀,戴三叶帽(夏天为三角布头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无领对襟袍,无纽扣而系腰缠(腰带),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习惯以鱼、兽皮制衣,冬季穿套裤,传统穿袍。女袍类似旗袍,采用镶绲工艺,并缀贝、币或铜铃;男袍为右大襟、前开衩。此外,女子穿绣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为布靿、皮帮底的纳褶防寒靴,内絮乌拉草。

回族:女子穿大襟短衣,戴盖头。男子穿白色对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圆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汉族服装。

基诺族:女子穿无领无扣短褂、镶七色纹饰,佩绣花兜胸,着黑白相间的短裙,戴白底彩条尖顶风兜帽。男子为棉布上衣(无领、对襟、无扣、背后绣太阳花)、白棉布大裤,裹腿,蓝布包头。男女均戴耳环。

京族:女子为无领对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裤、旗袍式白色长外衣,戴斗笠。男子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裤,束带。

景颇族: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枣红色自织羊毛花围裙,使用腰箍、护腿及各种银饰物。男子为黑色衣裤或白衣黑裤,白布包头上绣花并缀绒球,佩长腰刀,背挂包。

柯尔克孜族:女子穿连衣裙、黑背心,戴头巾;青年戴红丝绒圆顶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缀羽毛或缨穗。男子穿袷袢、绣花圆领衬衫、灯芯绒大裤,束皮带、左佩小刀,戴高顶卷檐毡帽或护耳式帽。

拉祜族:女子为高开衩长衣(镶嵌彩色几何纹布块),黑布头巾(长3m以上,中端垂及腰际)。男子为无领大襟衫、宽脚长裤、黑头巾或分瓣小帽(缀彩布条)。

黎族:女子穿青色开襟上衣、及膝织绣花统裙,盛装时佩带大耳环等首饰。男子穿无领对襟衣,缠包头、插雉尾,有的戴耳环。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僳僳族: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长裙,戴花包头或欧勒(珠珠帽,以红、白色珠或贝壳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带于胸前的玛瑙、海贝或银币串)。男子为长衫、及膝裤、黑包头,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统裙,腰悬缀成球状的白色贝壳(以数量标识财富);盛装时披红披肩,佩多串项珠。男子穿氆氇长袍、羊毛毡套头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条圆盔,套熊皮圈。

满族: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称花盆底)。男子穿箭袖开衩袍褂,束腰带。

毛南族:女子穿大襟上衣、绲边裤,戴顶卡花。顶卡花是一种斗笠,以竹篾编织精致图案。男子穿蓝、青色对襟衣、衣裤。

仫佬族:女子穿大襟上衣、长裤或统裙,束围腰(上有几何图案)。男子穿无领琵琶襟衣或唐装(类似汉族的衫、袄、裤)。尚青色。

纳西族:女子穿黑、蓝、白色大褂,背心,长裤,多褶围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绣日月、下缀七星图案,俗称“披星戴月”,象征勤劳),戴圆的纱头帕或蓝头巾;宁蒗等地为短衫、百褶长裙,束腰带,蓝、黑布包头。男子穿大襟长衫,围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女子穿背心、多褶长裙,习惯以竹管穿耳,珊瑚、贝壳饰胸,藤环缠头、腰、踝;贡山地区以麻布片为前后裙。男子穿长衣短裤,缠包头,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普米族: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长裙,束宽大的彩腰带,披羊皮,缠大包头,饰银环耳坠。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裤、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传统穿用皮褂褂,即罩于麻布长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绣花围腰、头帕及耳环、手镯、银牌等饰物,穿勾尖绣花鞋。男子缠包头,束腰带,裹腿。

撒拉族:女子穿对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绣花布鞋、布袜,罩盖头,饰长耳坠。男子为白色对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顶圆帽;冬季穿皮袄或褐子(羊毛织成的衣服)。

畲族:女子穿大襟绲边上衣、短裤,打裹腿,以红绒线束顶髻,戴细篾斗笠;结婚时戴凤冠银簪。男子为对襟上衣(老年大襟)、长裤。习惯用青、蓝色自织麻布。

水族:女子穿无领大襟半长衫、绣花围兜,缠包头(少女戴缠绕红线的头圈),佩银首饰。男子为无领大襟宽袖长衫(青年对襟长衫)、青布包头。尚青蓝两色。

塔吉克族:女子穿无领长袖衣和曳地长裙,或穿连衣裙,戴圆顶绣花帽(缀后帘)、加白黄红色头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绒圆高帽。男女皆习惯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毡袜。

塔塔尔族:女子穿连衣裙、深色背心,戴镶珠小花帽,披纱巾,着花靴(上绣动物图案)。男子为绣花白衬衫、黑色背心或对襟长衫、黑裤,戴绣花或黑色小帽,着长靴。

土族:女子穿镶花边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镶花边的背心,束绣花宽腰带,佩挂手帕、钱袋、荷包、小铃。男子为小领大襟长袍、大裆裤、黑或红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云纹布鞋;冬季穿大领白板皮袄。男女都戴翻檐毡帽或礼帽。

土家族:女子传统的服装为左开襟大袖绲边短衣、八幅罗裙,现一般为右开襟上衣、镶边统裤,青布包头,绣花鞋,银饰品。男子为对襟或琵琶襟短衫、长裤,青布包头。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织自纺青、蓝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女子穿黑色无领短衣、黑红条纹相间的统裙,头、颈、腰、臂、胫用箍饰物。男子为无领对襟短衣,红、黑、白布包头,以黑、红线穗作耳饰。

维吾尔族:女子穿艾得丽斯绸连衣裙、衬裙,深色绣花背心,系鲜艳的头巾(老年白纱巾或大幅白盖头)。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头大衬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绣花小帽),着高靿靴(女子内着长统袜)、加套鞋。

乌孜别克族:女子穿魁纳克(宽大多褶的连衣裙),戴各式小花帽,着绣花靴。男子穿托恩(对襟袍,类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绣图案的衬衫,戴小花帽,着皮靴、浅帮套鞋。

锡伯族: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连衣裙)、背心、肥裤(扎裤脚)。男子穿箭袖前开衩长袍,或短袄、长裤。东北地区锡伯族着当地汉族服装。

瑶族:女子服装注重绣花、蜡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长裤、短百褶裙,打裹腿,采用多种样式的头巾、帽及银饰。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衫、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一带沿用白色裤,裤脚绣花;广西连南一带缠红布包头,插雉尾。多用青、蓝土布。

彝族:大小凉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的擦尔瓦(即披风),上织有花纹,有的下端密集长流苏。擦尔瓦始用于汉、晋;白天御风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绣花或绲边)、多节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长裤、围腰,着瓦式方头帕或青布包头;云南少女戴鸡冠帽、缀银泡,在赛装会、插花节上穿刺绣服装。男子为大襟或对襟衣、多褶裤(裤脚宽窄不一,宽者1m),青或蓝布帕包头(右前方突出细长锥形“英雄结”),左耳戴大耳珠、缀丝穗;老年穿长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女子穿高领长袍,束红、紫、绿色腰带,戴喇叭形红缨帽(未婚加一圈绿珠穗),挂头面,戴胸饰“寄命锁”,穿长靴。头面是标识妇女已婚的带形饰物,佩在发辫上,共3条,一条垂胸前、两条垂背后,上镶银牌、珊瑚、玛瑙、珠贝等。男子为高领左大襟箭袖袍,束红、蓝色腰带,挂腰刀和烟袋,圆平顶翻檐白毡帽或礼帽,左耳饰大耳环,穿皮靴。

藏族:传统穿用藏袍,是敞领口、右大襟、系腰带的大袍,用氆氇、毛皮及其他面料制作;牧区羊皮袍不挂袍面,以腰带系结底襟可作被袋用;农区妇女夏秋为无袖袍;男子穿袍时习惯褪右袖以便活动;女袍的内衣襟短袖长,前系邦单(又称邦垫,为饰有横彩条的氆氇围裙);配穿靴,男子戴礼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带女子穿背夏,是一种对襟无扣长背心,多用黑氆氇制作。

壮族:女子传统装束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宽脚裤、绣花围腰。男子着唐装,包头。三月三节,着节日盛装。

汉族服饰特点: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族服饰特点:

在服饰上,汉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各个朝代,对服饰的颜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汉、唐、宋,定为赤色为宜。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也因此逐渐消亡。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汉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是其改良服饰。

由于汉服的消亡,清朝时期长袍等开始在汉人中传播,服装的式样发展到清末民初,男人一般内装为对襟衫和长裤,外穿大襟长衫,讲究一点的外加一件马褂,谓之“长袍马褂”。裤子都镶有八寸阔腰。后来中山装流行,但农村仍穿长袍马褂短衫长裤,至今偏僻的山区仍有老人穿长袍。妇女清末穿喇叭状齐膝中长衫和长裤,民国后上穿“斧口衫”,有对襟、大襟、琵琶襟之别,下着裙子,有凤尾裙、百褶裙等。30年代后旗袍流行,但农村妇女多穿大襟短衫和长裤。现代汉族的服装,多兴西式服装。

其中,上衣右衽(大襟)的特点始终保留。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玉雕、石雕和陶塑的商代人像上,就可以看到右衽高领衣的样子。后虽有胡服传入,出现短衣短裤,但不管是西汉的“深衣”,还是唐宋的“交领袍”,甚至包括清朝“长袍”,上衣总是以右衽为特点。近代男装长袍或现代女装旗袍都继承了上衣右衽的特色。

千层底的布鞋,圆口低帮,轻便、透气、舒适,也是汉族富有民族特色的穿着之一。发式,古代汉族男子不剃发,结发于顶加冠;清代满族统治者强迫汉族人民剃发结辫;民国后剪辫留短发,多西洋式、平顶式或光头。

本文关键词:民族风格服装特点分析,各种民族服饰特点,民族风格服装特点白色衣服,民族风格服装特点简笔画,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是什么。这就是关于《民族风格服装特点,民族风格服饰特点(从汉服形制的演变与文化发展)》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女人再婚的注意事项,再婚女人选择婚姻要注意什么(一定要做好以下三个准备)

下一篇: 吃完螃蟹千万别碰的水果,吃完螃蟹千万别碰5种食物(杭州有人吃进ICU,差点没命)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