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桓公的小故事】,齐桓公小故事20字,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齐桓公“割韭菜”始末2、齐桓公的小故事1、齐桓公“割韭菜”始末
公元前651年,宋国葵丘(今河南省民权县),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君以及周天下派来的代表在此会盟,齐桓公的霸业就此达到了顶峰,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
站在会盟台的中央,齐桓公必定会想起34年前射向他的那一箭,当年的仇人成就了他如今的一番霸业,命运竟是是如此的有趣。
葵丘会盟台遗址
这位仇人就是管仲,他从齐桓公的仇人变成了亲密的战友,呕心沥血运筹帷幄,一波又一波的“割韭菜”,帮助齐桓公一步步登上春秋霸主的位置。一代名相管仲在两千年前是如何“割韭菜的”?我们看看他对鲁国的操作。
管仲首先要求齐国贵族们所穿衣服材质由齐国纨布改为的穿鲁国的缟布,所谓上行下效,很快就在齐国掀起传鲁缟的风潮,于此同时,管仲下令齐国境内百姓不准织缟布,并找来鲁国的商人,让他们重金从鲁国国内收购缟布,鲁庄公听说后让国内百姓大量纺织缟布,一年之内鲁国赚了个盆满钵满。
等鲁国这颗“韭菜”养肥之后,管仲开始了收割,管仲先让齐国贵族们穿回纨布材质的衣服将国内风气转变,同时对鲁国进行经济制裁不向鲁国出口粮食,鲁国之前由于大量劳动力用于纺织,荒废了农耕,导致国内粮食供应出现严重短缺,物价飞涨发生了饥荒,当时鲁国每石粮食要千钱,而齐国只需要十钱,大量的鲁国百姓逃到齐国,导致鲁国国内原本就不足的劳动力更加短缺,鲁庄公不得已在几年后屈服于齐桓公。
管仲
有个成语叫做“齐纨鲁缟”说的就是这件事,这则故事记载在《管子.轻重戊》中,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中并没有任何记载,那么这件事情是否属实?我们从齐鲁两国的恩怨说起。
公元前686年,齐桓公那时候还叫公子小白,齐国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国。
第二年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展开一场“谁先到家谁当家”的赛跑,小白抢先回到了国内,被立为国君,史称齐桓公。
鲁庄公得知齐桓公即位大怒,于是出兵帮公子纠争位,双方在干时(今山东桓台)大战,鲁国战败,不得已杀死公子纠、并向齐国交出管仲。经过鲍叔牙的力荐,管仲不仅保命,而且被桓公拜为国相。
一年后,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齐桓公为了报复鲁国干涉齐国内政,派兵攻打鲁国,于是有著名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史称长勺之战,齐国战败。同年6月,齐国联合宋国一起攻打鲁国,又被鲁国击退。此后“三传”中再无齐鲁双方交战的记载。
可以看出来,齐国在主动发起侵略鲁国的军事交锋中没有得到过任何实际的便宜,在保家卫国上鲁国可以说是小钢炮一枚。
“三传”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齐纨鲁缟”这件事情,但我们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推算出大致的时间,首先在长勺之战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681年的冬天,齐鲁双方在柯地会盟,《左传》中的记载是“冬,盟于柯,始及齐平也。”
同时在这年的春天齐国首次以盟主的姿态与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在北杏会盟,第二年公元前680年,齐国召集了卫国、郑国、宋国在鄄地会盟,这次会盟甚至有周天子的使者参加,无疑是给齐桓公做了强大的政治背书。这两次以齐桓公为盟主的会盟鲁国都没有参加,显然在鲁国心里是不服的,那为什么鲁国要与齐国单独和谈,原因无非是两点:第一、想与齐国好好做邻居,双方睦邻友好和平发展;第二、鲁国真的打不动了。
以鲁庄公之前所表现出来的谁来打我都不怕的状态,第一点不太可能,而且就在公元前682年,宋国发生了内乱,国君宋闵公被弑杀,鲁庄公没有任何动作,最后以齐国为盟主的联盟结束了宋国的内乱,从鲁庄公以往的表现来看,这件事情上实属反常。
公元前691年,纪国发生分裂,鲁庄公带领护卫军屯驻在滑地多夜,打算会见郑伯,策划纪国的事务。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
公元前689年,鲁庄公联合齐、宋、陈、蔡四国攻打卫国,目的是为了护送卫惠公回国。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伐卫纳惠公也。
公元前685年,鲁庄公派兵插手齐国事务,也就是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的国君之争。
以鲁庄公管闲事的尿性,这次竟然没有出兵,只有第二点能够解释,鲁国确实打不动了,原因很简单,要么国内政局动荡要么没钱没粮,从史料上看这公元前686年到公元前682年之间鲁国国内并没有发生政变或者内乱,那原因只有后者,鲁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在这种情况下,鲁国不得不与齐国进行和谈,争取双方的平等地位同时要求对方解除经济制裁,以鲁国的的血统传承来说,骨子里的骄傲是很难放下的,其祖上是周公旦,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是姬姓的“宗邦”,也是诸侯中的“望国”,所以有“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而且鲁国也是周礼保存最完好的诸侯国,有“周礼尽在鲁矣”的说法。
而齐国祖上是姜子牙,说白了,在姬姓诸侯国眼里,姜子牙就是姬家的家臣,况且鲁国奉行有严格等级制度的周礼,如果奉齐国为盟主是以下奉上,这是对自己的羞辱。
这次柯地会盟在《左传》中并没有记载曹沫劫盟的事情,记载在了《公羊传》中,《左传》采用的史料是鲁国及各国官方的史料比如《周志》、《郑书》等,而《公羊传》最早只是口说流传,是公羊氏的一部家学,直到汉景帝时期才成书。
劫持对方国君索要丢失的领地,这原本就不是件光彩的事情,非君子所为,尤其在奉行周礼的鲁国,简直可以说是礼乐崩坏,鲁国的史官实在没法将这种事情记录在自己的官方记载中,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鲁庄公政策失误导致国内发生饥荒也没有记载在《左传》之中。
曹沫劫盟
曹沫劫盟虽然为鲁国取回了失去的领地,但也增强了齐桓公的威信,公元前681年7月的北杏会盟,稍微大点的诸侯的只有宋国,其他都是三四线小国,而第二年公元680年冬天的鄄地会盟,加入了卫国、郑国这种二线头的国家,甚至周天子都派了代表参加。到了公元前679年春天,又在鄄地进行了会盟,《左传》记载“十五年春,复会焉,齐始霸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直到公元前678年,鲁国终于参加了齐国在幽地组织的会盟,鲁国终于低下了他高昂的头,从此奉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这时间与管子中所记载的时间正好吻合,公元684年齐桓公两次攻打鲁国吃了亏之后,开始实施管仲的“割韭菜”计划,十三个月之后,也就是公元前682年开始对鲁国进行经济制裁,经济制裁一年之后到了公元前681年,鲁国国内发生饥荒,国家难以支撑,无奈之下只能与齐国和谈要求解除经济制裁(与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很像),最后和谈的结果我猜测是要回了失去的领地但是经济制裁并没有解除。
此后三年,鲁国的情况并没有好转,人口不断逃荒到齐国人口劳动力大量流失,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已经没法自给自足,这种情况下,鲁国不得不参加齐国组织的会盟,奉齐国为盟主以换来解除经济制裁恢复国内粮食进口。
那么鲁国当时为什么不从别国购买粮食呢?
一些与鲁国相邻存在感较弱的小国就不说了,可能自己勉强能吃饱都要谢谢上苍恩赐了,与鲁国相邻较大的国家除了齐国还有宋国、卫国。宋国在公元前682年发生了内乱,两年后才完全平定,并且在内乱之前已经是齐桓公的“铁杆粉丝”了。
而卫国这边,公元前683年齐桓公迎娶了卫国的共姬,两国结姻,这种政治婚姻虽然不那么牢靠,但是“兄弟,咱们一起不卖粮食给鲁国,不用打仗,我给你XXX(自行脑补一堆好处)”,不打仗不花钱还有好处,这种诱人的条件卫国还是能答应下来的,况且后面他也加入了齐桓公的“粉丝团”。
那么当时其他像晋国、楚国(秦国当时算不上一流大国)这种一流大国又在做什么呢?晋国此时正在进行一场长达67年的马拉松式内战,史称“曲沃代翼”,鲁国饥荒的这段时间双方正打到赛点,军粮本来就宝贵,谁还有余粮去救鲁国,直到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攻灭晋侯缗,晋国内乱才算结束。
楚国在公元前704年自行称王本来就不招人待见了,而且还在公元前684年攻打了一个叫蔡国的国家扣押了他们的国君,不凑巧的是,蔡国国君姓姬,以鲁国这种姬姓宗帮的骄傲劲,八成派过使者威胁过楚国,大致内容估计是,“不放了蔡国国君,我鲁侯就要请示周天子昭告天下,派出王师怎样怎样”。楚国这会巴不得你倒霉长点记性呢。
面对恶劣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鲁庄公只能放下所谓的“宗帮”尊严,打破周礼,奉齐桓公为盟主。在此之后,管仲如法炮制,通过相同的方法先后收服了楚、梁、代、莱、莒、衡山等国,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也留下了买鹿制楚、衡山之谋等成语。
公元前651年夏天,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令人讽刺的是此次会盟达成的一条共识就是
不准因为别国灾荒而不卖粮食。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2、齐桓公的小故事
关于齐桓公的小故事
管仲拜相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射杀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齐桓公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风马牛不相及齐国征伐楚国,楚国派人对齐军说:你们在极北,我们在极南,真和放佚马和牛,牝牡不能相诱相逐是一个道理,不料你们会来我们这里,究竟为了什么呢
庭燎招士
春秋时期天子和国王在接待外国使者或商讨国家大事时,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这是最高规格的接待礼仪。齐桓公因求贤若渴而庭燎招士,但一年过后,没有一个贤士前来。这时,东野那里有个地位低下的人求见,齐桓公很高兴地登堂接见,他问来人有何才能,来人回答:我会九九算术。桓公讥笑说:会九九算术也能算一技之长吗齐国这样的人到处都是。来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绝细小的石头,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绝细小的溪流,所以才成为大海,九九算术不算什么,但您如果对我以礼相待,还怕比我高明的人不来吗桓公深感有理,便设庭燎之礼接待来人。果不其然,一个月后四面八方的贤士接踵而至。
齐桓公的故事
话说这一天齐桓公趁着天气好出去打猎,遇上一只白鹿,就一直追着去,追到了麦丘,看到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家,齐桓公看到老人家就问:老人家多大了啊那人回答说:83了。在那个时代83岁很长寿了,于是齐桓公感叹道真长寿啊。于是就和老人家坐下来喝喝酒什么的,喝着喝着,齐桓公说:老人家您祝福我一下吧。于是老人家用自己的方式祝福齐桓公,第一句是让我的国君更加长寿,金银都不足为贵,只有百姓更加珍贵。齐桓公听了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就让老人话再说一句。老人家接着说:让我的国君能够好学且不耻下问,手下都是贤者能臣。齐桓公觉得这个老人家肯定是来指点自己的就说再来一句,于是老人家又说了:希望百姓能够不得罪君王,君王也不得罪百姓。齐桓公觉得这句话说得不如前两句有水平,就请老人家换一句,但是老人家哭着说:这句话比前两句更加重要呢。百姓得罪了君王,还有为他开脱的,君王得罪了百姓现在都没有为他们辩解的啊。听到老人家这么情真意切的话,齐桓公觉得自己能够碰上这么一个智者,真是天大的福气,于是举荐他为官,而齐桓公能够称霸天下,不只是因为管仲,也是因为这次的遭遇啊。
本文关键词:齐桓公的小故事200字,齐国齐桓公的故事,齐桓公的经典故事,春秋齐桓公故事,齐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这就是关于《齐桓公的小故事,齐桓公小故事20字(齐桓公“割韭菜”始末)》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